三湘都市報10月2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王湘 張亞娜 實習生 龍飛鵬)10月5日,黑龍江雞西某家庭12人聚餐時,9人因食用“酸湯子”陸續出現身體不適,並送往醫院治療搶救。截至19日,“酸湯子”中毒事件中,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發佈的消息,在玉米麪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爲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爲什麼這麼可怕?如何預防?今天,省疾控專家進行解釋,並提出警示。

一、“酸湯子”和“米酵菌酸”是個啥?

酸湯子,又稱湯子、餷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麪條樣的主食。 它口感細膩爽滑,粗糧製作,流行於東北地區的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及黑龍江東部一帶。在製作的時候,要將玉米碎用冷水浸泡數十日,使其自然發酵,待微有酸味時,撈出清洗,用水磨磨成糊狀,控水後保存。

米酵菌酸是一種小分子脂肪酸,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麪亞種(又名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產生,耐熱性極強,一般烹調方法,如蒸、煮、炸、煎都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食入毒素污染的食物後,病人主要表現爲全身無力、腹瀉、嘔吐等非特異性症狀,嚴重者可出現黃膽、皮下出血、昏迷、譫語、少尿、血尿等肝腦腎的損害症狀,重症患者出現血壓下降、潮式呼吸,最後呼吸麻痹而死亡。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100%。

二、南方的食物中有沒有米酵菌酸?

我國近幾年發生的米酵菌酸中毒大部分與地方特色食品有關,比如北方以酵米麪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這些食品的製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麪亞種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而南方的食物多以酵米麪製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製後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等食品爲主。我省應該關注的食品主要爲木耳、銀耳、米粉、米線、河粉等,這些食品都需要長時間的浸泡,可能導致米酵菌酸的產生。

三、湖南省疾控中心警示:小心!隱藏的米酵菌酸毒素

從正規渠道購買新鮮的食材,保證食物或原料沒有黴變。

家庭不囤積食物,製作的食品不要長期保存,尤其不能室溫長期放置。

不製售、不食用酵米麪、吊漿粑等發酵面米食品。

不要自行採食鮮銀耳和鮮木耳;發現銀耳、木耳泡發前受潮變質的不應食用;泡發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2小時;泡發後有發黏、無彈性,或有異味時,堅決不食用;泡發後及時加工食用,不食用隔夜泡製加工的銀耳和木耳。

米粉、米線和河粉不應長時間在水中浸泡,泡發後及時加工食用,發現有發黏或有異味時,堅決不食用。

出現全身無力、腹瀉、嘔吐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