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裏是小播讀書,今天爲你解讀的是《中年的意義》,剖析人類進入中年時期後會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直麪人到中年所經歷的身體、心理和情感變化背後的科學真相,重新賦予"中年"全新的定義。

編輯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油膩"已經成爲了"中年大叔"的代名詞,"廣場舞"也變成了"中年大媽"的標籤。作爲人生黃金階段的中年人類,總是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誤讀。人過了四十,老化是不得不面對的自然現象,但並不意味着中年就應該被視爲人生中最平靜煩悶的階段。正如阿爾伯蒂所說的,我們人類有"智慧、理性和回憶,彷彿不朽的神",少了中年,我們那絕對無法擁有這些。

《中年的意義》這本書正是通過動物學和生物演化的角度,對中年時期人類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如果說年輕人擅長求新、創意、攀登和變革,那麼中年人則擅長分析、計劃、組織和延續。人類的中年並不是一件負面的事,而是正向的經驗。甚至可以說,中年是演化、文化與性格的解放。

我們人生的40-60歲之間,是被稱之爲"中年"的一個階段。它的到來,意味着青春消逝、年老色衰,也意味着體脂率上升,孩子遠離。彷彿在步入40歲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事情都開始走下坡路,人生沒有了成長和希望。

編輯

臉部的皺紋顯現和肌膚彈性不再,是時間的饋贈;中年發福、脂肪囤積居然是人類生命藍圖的獨特特徵,是經過數百萬年自然選擇的結果。中年人的心智並不一定是足夠成熟的,但卻是已知宇宙中最聰明動物達到認知的巔峯。也許在中年階段去回溯來時的路,美好已然錯過,但這一階段卻是我們精神穩定最美妙的一段時光。

中年是無法用一小段名言去定義的,它需要用一系列的特質結合羅列成爲清單。這短暫而寶貴的20年,是緊迫又具有高度自由意志的。我們很幸運,活在了人類歷史上最適合當中年人的時代。

中年時期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糟糕的時期,它作爲生命長河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所有的變化彷彿都在爲了更好的未來做充分的準備。作者翻閱了無數文獻資料,整理成本,旨在告訴我們每一位即將步入中年或早已步入中年的人們——成爲中年人並不是一件壞事,善於利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坦然的心態沉澱來自時間的經驗,我們也可以給中年一個完美的解釋。

本書主要講述三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中年的重點完全不是變老,而有另外的意義;

第二部分:中年其實是人的大腦,在一生中的全盛時期;

第三部分:40歲之後的愛情依舊牢固,人生也變得更加自我

編輯

好,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中年的重點完全不是變老。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終將要成爲一名中年人呢?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解答,這一切都是基因、發育和演化導致的根本結果。

DNA的"基因"序列告訴我們,通過遺傳父母基因裏的訊息,我們獲得了所有塑造自身成長、行爲和生育的指示。在從胚胎到嬰兒再到成人的這一過程中,我們的發育並沒有停止步調,即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發育的過程也仍未結束。而這一切,都是基因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而形成的。換句話說,並不是只有你才需要經歷中年,任何一位人類,都需要經歷從青年階段到中年階段的過渡。

可又爲什麼那麼多人害怕成爲中年人?無非是害怕因爲年紀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變得老化。但是,在這樣一個發育與老化都勢均力敵的階段,中年應該是人類生命中嶄新而特別的一個過程,它是"生命時鐘"與"死亡時鐘"的平衡,是與青少年階段直接有生活接觸的一代人。

是的,人到了中年,最先開始糟糕的是組織中最外面的肌膚。膠原蛋白的流失讓皮膚變得暗沉,長滿皺紋。除此之外,原本烏黑髮亮的秀髮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被銀髮取代,肥胖的煩惱開始慢慢囤積在小腹上和肝臟上。即使我們很難接受,但這些外表的改變是步入中年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現實。

但這一切不是很正常的嗎?當身體開始給中年時期的我們傳遞要多運動、少抽菸的信號時,就意味着我們又到了該對個人的身體、心智和自我進行一次全面的再評估過程。

我們必須要明確的是,中年時人類經過百萬年自然選擇的結果,就連"肥胖"也是自然選擇給予我們的,它已經不再是人類惱人的老生常談了,而是我們在不斷地自我省視中重新確定自己的人生意義。

編輯

的確,中年時我們可能回憶到種種問題,但中年和人類生命的任何時期都不同。中年不只關乎變老,它是“明確、突然、獨特”的。這也是人類生命階段中出現的獨有現象。在這樣一個特別的人生新階段裏,我們的社會、情緒、生理、性愛和心理世界都會再次發生改變,達到新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是演化傳承的產物,是基因和物種選擇的結果。

我們也只有真正明確了中年到底是什麼,才能解答每個人該拿中年怎麼辦?

因爲中年人的存在,嗷嗷待哺的孩童纔有機會得到食物用以生長發育。要知道,養育一個18歲的孩子,需要爲他蒐集食物,提供大量的熱量、蛋白質和其他養分,對人類來說是很沉重的壓力。在這其中,中年人起到了關鍵作用。

也因爲中年人的存在,除了能夠提供食物幫助孩童正常成長髮育之外,中年人類還向年輕一代提供重要信息。前面我們提到,中年人類是與青少年有直接生活接觸的一代人。一個人在某個當下得到的新技能或新知識,可能在其家族、後代、盟友和朋友之間迅速延續。

按照簡單年齡算法計算,當人類進入中年階段後,他們的後代一般已經上初中或者高中的階段。實驗中學初三學生小肖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小肖的父母在25歲的時候生下了他,現在他已經15週歲,但依舊還是社會等級中的消費者。

小肖的父親在一家公司上班賺錢包攬家庭花銷,他的母親則是全職太太負責照顧小肖的飲食起居。小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如今是以學習爲重,只有考上好的大學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往後孝敬自己的父母。小肖的父母除了將他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當當之外,在平時的空閒時間還不忘和小肖進行家庭對話,畢竟這個年紀的孩子叛逆心理重,又還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在孩子的思想教育方面,小肖的父母下了很多苦功夫,除了平時的言傳身教之外,還通過學習系統的育兒知識,目的就是爲了讓小肖能夠用更健康、更積極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試想一下,如果小肖自一出生就沒有父母親的養育,他會變成怎樣的孩子呢?也許他會因缺乏食物,或因罹患重疾無人照顧人生就在還不足15歲的情況下止步了;也許他順利地接受了義務教育,衣食住行也不用自己操心,但因爲思想教育的缺失,沒有中年長輩盡心盡力地教導,成爲了一名是非不分的青少年。這不僅不利於個人發展,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延續也起到了嚴重阻礙的作用。

綜上所述,人類的生命藍圖理論主張,人類過了生育年齡還可以活很久,就是爲了扮演傳遞信息的角色。而中年人類兼具經驗和精力,正是人類文化傳承所需最有力的提供者。 總而言之,中年很重要,它不只佔據了人生的一大部分,不只是青春棱角鈍化的體現,更是人類得以繁衍和繼承的關鍵。

好了,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內容就介紹到這裏,後面將繼續分享這本書其他內容,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