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0~3歲是幼兒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而母親是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

寶媽們看着孩子在別人面前像個乖寶寶一樣,而在自己面前一點都不乖,像個磨人精,弄得媽媽們既無奈又很委屈。

特別是一些老人,看到孩子的表現後,就認爲媽媽不會帶孩子,甚至開始各種埋怨和嫌棄。

寶媽被婆婆“嫌棄”不會帶孩子

同事小梅跟我訴苦,說她被婆婆給嫌棄了,而原因是同事上班不在家以後,寶寶乖得很,到點按時喫飯、按時睡覺,可聽話了。

但沒到小梅回家以後,寶寶就開始“花式作妖”了,也不聽奶奶的話,就是纏在媽媽身邊。

一會讓小梅餵飯、一會又讓小梅講故事...關鍵是同事只要去個廁所,孩子就開始各種哭鬧!

而且陪伴的過程中,只要不按照孩子的要求來,絕對又開始發脾氣。

每當婆婆看到寶寶這樣,就開始嘮叨小梅,說她不會帶孩子,甚至讓小梅等到娃睡了再下班回家。

面對寶寶的作妖和婆婆的嫌棄,讓同事委屈不已,明明沒做錯什麼,卻變成了這樣的局面。

相信很多寶媽都有和小梅類似的經歷,甚至一些寶媽都開始對帶娃沒有自信了,但其實這不能說明寶媽就不會帶孩子,而是因爲寶寶在找尋安全感哦~

爲啥媽媽在時,娃就開始“花式作妖”?

1)媽媽是寶寶最大的安全感

從在媽媽的肚子裏時,寶寶開始感受着媽媽的味道、聽着媽媽的心跳與聲音。

所以媽媽就是寶寶最大的安全感,同時也是寶寶的安全地帶。

所以當寶寶見到媽媽以後,纔會變得任性妄爲。而之所以孩子在別人面前很乖,是因爲娃對他們的信任不足而導致的哦。

2)寶寶只敢在媽媽面前發泄情緒

孩子見到娘,無事也能哭一場——民間俗語

當孩子受了委屈後,不敢跟其他人發泄,但寶寶認爲媽媽不會是最愛自己的人,不會離開自己,所以纔會將自己的不開心,全都在媽媽面前發泄出來。

寶寶開始這黏媽媽,其實不光在是跟媽媽要“愛”,也是孩子在向媽媽表達情感和愛意哦~

3)寶寶只想引起媽媽的關注

在我們成人的世界,雖然寶寶佔了很大一部分,但我們還會工作、有社交...但在寶寶的世界,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

所以寶寶有時候的哭鬧、耍賴,就是想引起媽媽的關注,哪怕挨說也好。

4)寶寶在試探媽媽的底線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3-7歲的孩子,正是在探索身體與心理邊界的階段。

處在這個時期的寶貝,就開始一點點去探索各種邊界與規則了哦,同樣孩子也會想探索媽媽愛自己的底線,於是就有了闖禍、哭鬧等~

面對寶寶這個“小作精”,媽媽該怎麼辦?

1. 媽媽要對寶寶的行爲理解

孩子的這種行爲,其實是想媽媽、愛媽媽的表現,所以寶媽們要理解孩子們的行爲,而不是直接將娃給推走,這樣會很傷孩子的心。

雖然寶寶的要求,媽媽不一定都能滿足,但媽媽要保證的是,對寶寶有回應哦~

2. 媽媽給予寶寶更多的安全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作家帕蒂·惠芙勒表示:孩子被傾聽、理解的越多,將來會表現得越好。

作爲媽媽首先要給予孩子安全感的保障,這樣寶寶纔敢去探索世界、表達想法,可以說安全感就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底氣哦~

3. 媽媽給予寶寶更好的陪伴

在平時,媽媽也要多陪一陪孩子,陪伴不是說陪在娃身邊就好,而是要高質量的陪伴哦,與寶寶一起玩耍、互動等等,這才叫陪伴。

延伸閱讀:爲啥孩子對爸爸沒有對媽媽那麼親?

01 媽媽先天性優勢

媽媽相較於爸爸而言,可是有着先天性的優勢,那就是“十月懷胎”。

在這個時間裏,寶寶已經非常依賴媽媽了,所以爸爸想要來取代媽媽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似乎有些難哦~

02 陪伴的時光

媽媽在寶寶出生後,就開始盡心盡力照顧娃,不光餵母乳,還要換尿布、哄睡等等,而爸爸可能只會在逗娃時出現。

媽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自然要比爸爸親的多哦~

03 孩子存在戀母情結

研究表明:大多數的兒童,在2歲前都有戀母情結。

媽媽對孩子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就算爸爸向寶寶示好,娃很可能會選擇無視,接着去找媽媽。但其實寶寶跟媽媽都是正常現象,所以爸爸們也不要喫醋哦~

歡迎討論

你家寶寶也是個小作精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