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靜息狀態下心跳範圍在60-100次/分,而在快速運動後可高達130-150次/分,個別甚至高達160-180次/分,這種情況我們稱之“心跳快”。而62歲的李先生的心跳竟然高達255次/分!這是什麼原因呢?

雙眼發黑,胸悶,心臟每分鐘狂跳255下

63歲的李先生平時身體健康,沒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2個月前,他在家打掃衛生時,突然出現頭暈,隨之出現雙眼發黑,視物不清,隨即喪失意識、“昏死”過去並跌倒在地。當自行醒來後,雖然感胸悶不適,但症狀較快消失了,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這沒有引起李先生的重視,也就沒有到醫院就診。

9月25日那天,喫完午飯後的李先生再次無緣無故出現雙眼發黑,視物不清,並感覺胸前部悶脹感,有噁心、嘔吐的感覺。因爲預感到不太好,他被家人送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診室搶救。急診科護士立刻予以查心電監護,當時測出來心跳高達255次/分,測血壓80/50mmHg,立馬在牀邊做心電圖: 是室性心動過速。給予以藥物復律加緊急同步電覆律,轉爲正常心律後,李先生被轉入心血管科病房進一步治療。

“發電機”短路,導致室性心動過速

入院後完善各項術前準備,第三日早上7點多,李先生再次出現室性心動過速,心率高達每分鐘200多次,伴頭暈,視物不清,胸悶不適,血壓降至87/59mmHg。所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給予以雙向同步直流電電覆律4次,最後兩次電覆律輸出功率達最大值200J,均不能中止室性心動過速,情況危急,心血管科的醫生立即向童鴻主任醫師彙報,並與李先生的家人溝通病情。

童鴻主任醫師向李先生的家人解釋了室性心動過速形成的原因: 心臟就好比是一個泵,全身的血液在心臟中轉,再前往肺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後,把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泵需要發電,心臟也是這個道理。由心臟竇房結“發電”,“電流”在所有心肌細胞“過一遍電”後心髒纔會工作,血液纔會從心臟左心室中泵出。但是,有時候竇房結外的心臟其他部分搶先“發電”,比如心室搶先快速發號施令,就會引起心室率過快,出現心臟收縮頻繁而舒張時間不足,只做了無用功,心臟內的血液泵出量大大減少。 如果長時間血液無法由心臟泵到各個器官,就會出現低血壓、暈厥、抽搐等。

心內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後,心跳恢復正常

“那應該怎麼樣才能打通電路呢?”李先生的家屬問道。“心內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童鴻主任醫師介紹,這是一種微創的介入手術,只需在局麻下進行,手術過程中患者清醒,手術是在DSA室進行,通過穿刺血管,把消融導管經血管送入心臟內,使導管遠端加溫,消除病竈,只留針眼大的皮膚切口即可。見李先生的家屬有點不明白,童鴻主任醫生打了一個簡單的比喻,因爲出現了“短路”,就需要導管這個40—50度左右的“微熨斗”,找到心臟內部短路的位置後,熨一熨。

聽了童鴻主任醫師如此詳細的介紹後,李先生的家人放心地簽字同意了。經過童鴻主任醫師、鄭曉軍主治醫師一個多小時認真、縝密地手術後,李先生的心律終於恢復到正常竇性心律,心跳每分鐘68跳,眼睛能看清楚了,胸也不悶了。李先生連聲感謝童主任、鄭醫師:“謝謝你們打通了我心臟的‘電路’,救了我一命啊!”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心血管科童鴻主任醫師介紹,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是指持續30秒以上的室性心動過速,是十分嚴重的心律失常,常可引起血液動力學不穩定,也是猝死的主要死因之一,必須進行積極防治。

常見病因有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也可能發生室性心動過速,特別是在過度出汗、腹瀉的時候。診斷通常比較困難,除非發作時正好進行了心電圖記錄,有時需要經心內電生理檢查才能確診。

治療上包括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可達龍、心律平、異搏定等,手術治療包括行心臟射頻消融術和ICD植入術。具體方案需根據患者個體差異決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