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統帥部爲了迫使民國政府妥協投降,決定在徐州會戰之後集結重兵對民國政府臨時駐地武漢發起總攻,國軍將領薛嶽奉命在華中地區進行阻擊。

薛嶽認爲日軍火力兇猛,正面作戰難免會損失慘重,於是便下令前線國軍依託廬山的地勢構築防線,在山區阻擊日軍部隊。

此時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剛剛在九江地區擊敗了張發奎麾下的十萬國軍主力,正是志得意滿之時,對於薛嶽的廬山防線根本不以爲意。

發起進攻的日軍

岡村寧次下令由第一零六師團率先發起進攻,結果日軍在金官橋地區陷入苦戰之中,隨後就連岡村寧次派去支援的第一零一師團也在國軍的防線之外寸步難行。

岡村寧次認爲第一零六師團和第一零一師團都是新編師團,戰鬥力差強人意,因此前線纔會毫無進展,因此他直接下令將常設師團之一的金澤師團調往廬山一線。

日軍金澤師團雖然戰鬥力在常設師團中並不靠前,但也是貨真價實的主力部隊,是岡村寧次麾下除了熊本師團之外戰力最強的部隊。

民國統帥部

1938年8月21日,日軍金澤師團對瑞昌發起進攻,駐守瑞昌的國軍部隊是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團軍,是一支由地方保安團整編而成的新編川軍部隊。

在國軍諸多地方系雜牌軍中,川軍本就以裝備破舊而聞名,王陵基的部隊更是川軍之中的雜牌,在瑞昌之戰中一觸即潰,日軍金澤師團一路突進,直接進入了岷山地區。

岡村寧次得到消息之後大喜過望,因爲岷山地區正好位於國軍金官橋陣地的側後方,而且維度低於金官橋,是絕佳的迂迴地點。

整裝待發的國軍部隊

岡村寧次當即下令讓金澤師團放棄原定進攻德安的計劃,直接向國軍金官橋陣地進行迂迴穿插,截斷前線國軍的退路。

國軍指揮官薛嶽也很快意識到了局勢的險惡,一旦日軍穿插成功,那麼廬山國軍便很有可能會徹底崩潰,淞滬會戰以及徐州會戰便是前車之鑑。

爲了擋住日軍金澤師團,爲廬山前線國軍爭取撤離時間,薛嶽下令由俞濟時的第七十四軍前往阻擊,但是即便是國軍主力第七十四軍在岷山也很快敗下陣來。

日軍防禦陣地

接連兩次戰敗之後,薛嶽意識到廬山一線陣地已經到了必須放棄之時,他親自給俞濟時打電話稱,如果第七十四軍再後撤一步便軍法處置。

接到軍令狀的俞濟時不敢再稍加怠慢,親自帶着全軍發起反擊,總算堪堪擋住了金澤師團,爲廬山國軍的撤離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不過薛嶽的撤離並非打算就此放棄廬山,而是藉助地勢再次佈置了一道進可攻退可守的“反八字”防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烏石門線”。

國軍戰前動員

在薛嶽精心設計的防線之下,日軍的攻勢再一次被遏制,原本在金官橋陷入苦戰的日本第一零六師團更是一腳踏入了國軍馬回嶺伏擊圈,處境變得更加危險。

原本按照日本統帥部的命令,要求華中日軍在八月二十七日之前對武漢發起總攻,但是國軍從金官橋陣地撤離之時就已經超過了時限。

雖然華中日軍司令官畑俊六特意將總攻時間推遲到了九月中旬,但是岡村寧次卻依然認爲根本沒有達成的希望。

趕赴前線的日軍

爲了加快進入,岡村寧次將其麾下第十一軍唯一尚未參戰的第二十七師團也調往前線,如此一來日軍便集結了超過四個師團的兵力,幾乎達到了華中日軍的極限。

然而即便如此在岡村寧次的計劃之中,即便是最樂觀的情況,想要兵臨武漢城下也需要十月份纔有可能完成,而攻佔武漢更是需要十月中旬到下旬。

參考資料:《陳誠回憶錄》、《抗日戰爭》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