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庫特約研究員 | 關不羽

央行數字貨幣(CBDC)在深圳和蘇州展開試點備受矚目,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數字貨幣不再是“幣圈”的玩具,而是走入尋常百姓家的交易工具。

世界上人口第一、經濟總量第二的大國若全面實現貨幣數字化,無疑是場金融盛宴,用上大喫貨國著名的靈魂之問三連:能不能“喫”?怎麼“喫”?好不好“喫”?

01 古老的“數字貨幣”:雅浦島石幣

數字貨幣能不能“喫”的問題,比想象中要簡單,因爲“很久很久以前”已經有人類嘗試過了。那時候沒有計算機,連文字都沒有,卻已經有了非常前衛的貨幣體系,具備了信用貨幣和區塊鏈分佈式記賬的原始特徵。

▲中國銀行版的200元數字人民幣(圖/網絡)

雅浦島位於北太平洋,土地面積僅102平方公里,僅有6000多名居民。這樣一個“世界邊緣”的偏僻島嶼上保留了人類最古老、最奇特的貨幣——石幣。

這個不大的島嶼上流通着1.3萬枚石幣,形狀類似中國古代的玉璧。用石質雕刻品做貨幣不稀奇,稀奇的是個頭大。常見的雅浦島石幣直徑就達到了30釐米,還有一些直徑10米的超級大塊頭。

爲什麼要造這麼大?爲了防僞。

雅浦島造石幣的石灰岩並不稀缺,但是這個珊瑚島不產大塊石料。所以大個頭的石幣需要是從400公里外的帕勞島運送來的,海灘上撿點小石子造假是不行的。不依賴材料的天然稀缺,而是以人工技術防僞,這是非常先進的理念。

而且,雅浦島石幣還是最古老的信用貨幣。同時代其他地區的人類製造的石幣大都用美麗的軟玉雕刻,可以作爲裝飾品佩戴,還保留了一些商品屬性。

雅浦島簡單粗暴的大個兒石幣顯然不能“大金鍊子脖子上掛”,而且這個溫暖的熱帶島嶼也不需要石頭蓋房子,這些石幣完全無用。

無用就對了,無用纔是真正的信用貨幣,這種別無所長、只做貨幣的“專業定位”可以媲美紙幣。

最神奇的是石幣的使用方式。

直徑30釐米的“小額”石幣還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正常用,直徑3米的就得幾個人抬着去交換。直徑超10米、重量1噸以上的“大額”石幣挪一挪都困難,怎麼用呢?

根本不用挪,在誰家放着就不動了。誰家的“鎮宅之寶”用於交換了,在島上都是大新聞,居民都知道。

儘管沒有文字,各家杵在門口的大石幣每一次易主都會迅速成爲島上的“大新聞”,留在島民的記憶中,等於一家動錢、全島記賬——這不就是“分佈式記賬”的原始形態嗎?

最神奇的是,石幣的使用還可以虛擬化——運輸途中出事故沉到海里的石幣照樣有主,還可以用於交易。這也不難理解,既然交易賬本是口口相傳的,那麼這些海底的石幣和杵在家門口也沒什麼區別,照用照記就行了。

雅浦島人從沒進入過有文字的時代,他們的石幣既不精緻也不美觀,卻體現了現代貨幣理論的精髓:信用,無論貨幣的材質多麼奇葩,只要使用者“信”它有“用”,就具備了作爲貨幣的基本條件。

▲比特幣是一種純粹靠信用而存在的貨幣(圖/圖蟲創意)

數千年後的比特幣,可以算是雅浦島石幣的正統繼承者。比特幣就是計算機對一項數學難題求出一個特定解,這個過程被稱之爲“挖礦”,類似於把石頭加工石幣。和石幣一樣,這串虛擬空間裏的字節完全沒有實際作用,純靠信用成爲了貨幣。

最奇妙的分佈式數據庫其實和石幣交易全島記賬的性質相似,從挖礦到交易,全部參與者都在“圍觀”,交易信息在不同的節點記賬。因此所有的交易都會被準確記錄,但外人是無法辨認用戶的信息。

由此可見,數字貨幣能不能用的問題其實數千年前的雅浦島人就想通了——咱們島上能用。

今天的互聯網技術無非是把地球整合成了“地球島”、把笨重的石幣通過數字技術打造成了字節組成的數字幣,能用的原理依然有效。比特幣就是這樣獲得成功了。

但是,比特幣不是法定貨幣,其成功流通依靠純粹的市場信用,和政府信用背書強制使用的法幣還有很大的區別。

最主要的區別是發行機制不同。

例如數字化人民幣不通過挖礦誕生,而是和正常的法定貨幣發行程序相似,央行統一“印鈔”,由指定營業機構向央行繳納準備金把數字人民幣兌換出來,再投入市場使用。

這個流程比比特幣要簡單得多,看上去應該可以輕而易舉實現,其實不然:

世界上第一款數字化法幣委內瑞拉石油幣(Petro,又譯“彼得羅幣”)前途慘淡,這又是爲什麼呢?有理論上完全可行的“能”,還要看具體實施中的“怎”——操作不當和不適當的操作者都會導致失敗。

02 石油幣:失去信用等於失去一切

2015年委內瑞拉法定貨幣玻利瓦爾已經貶值到小偷都懶得要,該國經濟已經倒退回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

玻利瓦爾的崩盤,完全歸咎於當地政府濫發貨幣。該國政府推行強行國有化的政策導致稅收枯竭、生產停滯,全民福利化又令財政支出激增。雙重壓力下,政府開始濫發玻利瓦爾,直至其一錢不值。

於是,委內瑞拉開始貨幣改革,講白了就是重整法幣。這種“財政困難-濫發貨幣-重整法幣”的模式屢見不鮮,但委國的做法大膽創新:推出數字化法幣。

世界上第一款數字加密法幣石油幣(Petro)橫空出世。Petro的技術原理和比特幣基本相同,但是委國政府爲它增加了一個“錨”——貨幣本位,一單位的石油幣Petro對應了一桶石油的質押權。也就是說,任何Petro的持有者都可以從委內瑞拉政府換石油,隨到隨給、童叟無欺。

看得出委內瑞拉政府裏有高人,認清了該國法幣機制已經信用破產的事實,另起爐竈用數字化吸引全球注意力,還很貼心地用石油作爲貨幣本位——這可比美元還硬氣啊。所謂“石油美元”只能保證美元可以用於OPEC石油交易,Petro直接就對應了一桶油。

這下各位客官總該相信Petro的信用了吧?再貶值,咱也值桶石油哈。然而,結果並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石油是波動很大的國際大宗商品,經常上躥下跳,作爲貨幣本位並不合適的。只不過委內瑞拉再也沒有其他適合的了,硬着頭皮也得上石油。

其次,委內瑞拉雖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卻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保障。石油產量一路下滑,難以爲繼,Petro能不能換到油是要存疑的。

還有,委內瑞拉政府“前科”太多,很難取信於人。前幾年施行的激進政策給人留下的印象過於深刻,對“Petro換石油”的承諾並不信服。

再加上委國和美國關係惡化,Petro才問世就被美國製裁,其信用就更岌岌可危了。換油?那也得油運得出來。搞不好油沒拿到,還被美國製裁盯上,那就得不償失了。

▲委內瑞拉政府發行的加密貨幣石油幣Petro(圖/圖蟲創意)

結果Petro也就2018年上線時熱鬧了一陣子,其後迅速歸於沉寂了。現在還可以通過指定交易所投Petro,可是交易極爲清淡,清淡到委內瑞拉政府自己都懶得提了。

前後統共發行了不到價值10億美元的Petro,其中還有國內強制兌換的部分,對緩解經濟危局杯水車薪。

不過,Petro和大部分跟風比特幣的數字幣相比,並不能算失敗。後者基本上已經銷聲匿跡,Petro好歹還能繼續存在,卻也慘淡得很。

由此可見,法幣數字化並不會創造新的信用,法幣背後的政府有多少信用決定了數字化法幣是否成功,而這和數字技術的高下無關。

至於一桶油重建貨幣本位,是被當時的形勢逼出來的另起爐竈。加了一桶油的貨幣本位挽救不了Petro,失去信用,怎麼也好不了。

數字人民幣是人民幣的電子版,而不是Petro那樣另起爐竈,因此不可能去錨定貨幣本位。

能否實現紙質人民幣的全部功能,纔是數字人民幣信用來源。其中,能否正常換匯可能是比較關鍵的一項。

如果數字人民幣和紙質人民幣在功能上存在區別,那麼實際幣值很可能會趨向不同,類似於當年的外匯券和普通人民幣之間的關係。

03 天秤幣:監管的擔憂

數字人民幣此時投入試點,自有深意。

對外,數字人民幣如果在國內成功替代紙質人民幣,那麼下一步很可能是打造以數字人民幣爲核心的國際支付體系,這將成爲對抗“美元霸權”的利器。

從國內角度看,結合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人民幣更容易被監管,如果成功普及,那麼對政府社會治理無疑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中國建設銀行版的200元數字人民幣(圖/網絡)

已經用慣了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工具的中國人對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這是央行數字貨幣(CBDC)誕生的民意基礎。

數字貨幣比紙幣“使用便捷、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宣傳深入人心,但是數字貨幣可能帶來的問題也不能小覷。

2010年,400枚比特幣兌換1美元,2018年一枚比特幣兌換2萬美元。持續升值暴露了比特幣的一個嚴重問題:幣值不穩。這升值速度比昇仙還要快,炒家是高興了,但是作爲貨幣是有缺陷的。今天雞蛋賣一塊錢一個,明天就成了十個,腦子都轉不過來,市場受不了。

中本聰設計比特幣去中心化、純粹依靠市場信用本意是爲了對抗各國法幣超發通脹的問題,沒想到比特幣自己就成了通脹工具。這是挺諷刺的。

比特幣的飛漲還有一個令人擔憂的因素——灰色乃至黑色產業對這種無法追溯的數字加密貨幣有濃厚的興趣。由此可見,數字貨幣的“能”、“怎”不再是問題時,“好不好”是要打問號的。

有鑑於此,一向腦洞大開的臉書推出了補丁升級加PRO的新版數字貨幣計劃:天秤幣(Libra)。

天秤幣的發行機制更爲複雜,和現有世界主要貨幣之間的關係更緊密得多,也更接近傳統金融機構發幣機制。

小扎的天秤幣將由一個“獨立、非營利”的天秤幣機構運營,該機構有儲備金,把儲備金存儲於各主要幣種賬戶中,與之形成關聯。

這些機制都接近法幣時代之前的銀行金融機構發行貨幣的機制,頗有一點復古的味道。好處就是幣值穩定,監管節點也增加了。但是,也不能完全杜絕洗錢隱患。

▲天秤幣(Libra)的發行機制比較複雜,更接近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幣機制(圖/圖蟲創意)

Libra一出,西方國家政府的臉色都不好看,光是美國政府就搞了三次審查。各國政府表達的主要憂慮是監管困難,導致其電子支付系統會成爲洗錢的熱線。

而Libra的支持者認爲,這只是各國政府的藉口。美元的監管那麼嚴,就堵住洗錢的渠道了?政府其實是怕這一企業主導的無國界貨幣,衝擊法幣地位,影響了各國政府通過法幣的壟斷地位超發貨幣解決財政困難的特權。

平心而論,政府擔心洗錢並非全是藉口,而Libra的指責也絕非空穴來風。這次疫情中,美聯儲一口氣搞出來2萬億,如果Libra坐大,那麼美元貶值的信息立刻會顯示在兌換率上。

從中可以看出,評價數字貨幣好不好也要看站在誰的立場上,不是“使用便捷、安全,提高效率”的美輪美奐。

企業發幣的去中心化意味着監管困難,洗錢等金融領域犯罪的風險增加;政府沿着現有法幣機制實現貨幣數字化,很可能會強化了政府的聚斂能力——超發貨幣只是其中一種,對貨幣使用的全程監控導致“身懷利器必起殺心”,稅收收緊恐可能比超發貨幣更危險。

04 中國先點開了數字化法幣的科技樹

從天秤幣VS各國政府的過程看,數字貨幣實際上存在兩大分支:去中心化的非主權貨幣與強調中心控制的數字化法幣。

就目前情況看,各有利弊。前者強調抑制貨幣發行權壟斷的種種弊端,後者強調的是強監管和高效率。

▲中國工商銀行版的200元數字人民幣(圖/網絡)

CBDC的出場意味着中國先點開了數字化法幣的科技樹,這在高度信賴政府能力的中國主流環境下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在技術方面,中國擁有全球最新最好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普及度最高的電子支付系統,這對數字化貨幣的普及應用無疑有着巨大的優勢。但是,也不能輕視這一普及的技術障礙。

諸如“雙花問題”(也叫“雙重支付問題”,就是一筆錢被重複花了兩次)之類的風險控制、硬件設備的負載能力等等,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普及CBDC的壓力與風險都遠遠高於當初的普及ETC,很多經驗教訓要及時吸取。

比技術問題更值得關注的是,CBDC實現了強監管的全程管控,事實上強化了政府的貨幣壟斷地位,在此條件下政府實施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會如何?

如何設定合理的政府財政汲取度,如何保證貨幣發行的高度自律,這將決定CBDC的成敗、人民幣未來地位乃至中國經濟發展勢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