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省奮力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編制好我省“十四五”規劃意義重大。大衆日報開設“爲‘十四五’規劃獻計策”高端訪談欄目,邀請各界權威專家談對編制“十四五”規劃、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

科學設計增收路徑 改善收入分配結構

——訪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黨組書記、總隊長雷小武

·應該加大力度去挖掘、釋放居民增收的一些潛在增長點,進一步調整改善收入分配結構,讓山東人民更好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成果

·着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爲山東省產業富民開闢更大的空間

·加快發展新型經濟,支持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直播經濟等新模式有序發展

·加快農業農村農民接受新理念、新技術的進程,推動各種要素交叉融合,進一步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

“‘十四五’時期,應當更加註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繼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對於我省“十四五”規劃編制,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黨組書記、總隊長雷小武提出建議。

“爲政之道,民生爲本”,讓人民羣衆過上幸福生活一直是黨和政府各項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十三五”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要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將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一體謀劃、一體推進,民生保障持續加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2019年,山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97元,突破3萬元大關,比2015年增長39.2%,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6.1%,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提前1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且增速連續10年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態勢得到扭轉,爲“十四五”的順利開局打下了良好基礎。

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而民生又是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指南針”。“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牢牢把握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富民強省、改善民生落實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和各環節,科學設計‘十四五’居民增收的政策路徑,瞄準重點領域發揮政府調控作用,讓老百姓的錢包更加‘鼓起來’。”雷小武表示。他認爲,應該加大力度去挖掘、釋放居民增收的一些潛在增長點,進一步調整改善收入分配結構,讓山東人民更好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成果,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實穩健,把人民所思所想所盼變成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進一步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

“產業經濟的進一步優化和壯大,是居民增收的基礎和保障。”雷小武說,要着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不動搖,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落實省委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附加值和財富創造能力;圍繞消費升級重點領域,持續推進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融合發展;着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爲山東省產業富民開闢更大的空間。

同時,以就業促增收。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進一步健全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新型經濟,支持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直播經濟等新模式有序發展;着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大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加強重點羣體就業保障,精準施策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就業創業,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

雷小武建議,要繼續優化收入再分配調節機制。進一步發揮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爲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作用,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繼續落實好調節收入分配的稅收政策,更好地發揮其公平分配功能;努力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財力分配均衡。

此外,要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全面貫徹中央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不同類型農業產業鏈延伸整合,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積極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其打造爲新的‘政策高地’‘投資寶地’,加快發展農村電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新產業,穩步發展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光伏農業等新業態。”雷小武表示,“同時,加快農業農村農民接受新理念、新技術的進程,推動各種要素交叉融合,進一步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

(大衆報業·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小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果然視頻記者 王開智 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