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連直折心火:

突然頭暈眼花心煩 30g

《長江醫話》曰:李公老人,家住流江,務農爲業。年近花甲,猶有此容,從不問於醫事。

一日突覺頭暈目眩,眼前發花,無奇不有,形狀萬千。延醫入診,服用歸脾湯十劑無效,且心煩失眠,自語不休,說,蜂乎!蝶乎!入吾手足,粘吾心肺。家人以爲其癲,又請醫生用礞石滾痰湯五劑,病不愈,便再請醫生治。這醫生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熾盛,擾亂心陽,視力就會迷惑,直用黃連30克,水浸頻服,藥到病除,單味而愈。

2、口舌生瘡漱口方:

熬夜上火口瘡、不想喫東西,怕喝中藥。《肘後方》黃連酒煎漱口(含呷[xiā);傅青主:黃連6,菖蒲3;李東垣:黃連、當歸爲君,甘草、黃芩爲佐;另治痔瘡,《名醫類案》孔華峯用黃連去毛,打成細粉,用蜜調,空心服用二三錢,立效。《黃帝內經》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肘後方》曰:治口舌生瘡,黃連煎酒,時含呷之。

傅青主曰:口舌生瘡,大都是心火鬱熱,舌爲心之苗竅,故先見症。故用菖連飲,黃連6克,菖蒲3克,水煎服,往往一劑而愈。此方功在黃連,亦在菖蒲。菖蒲引心經之藥,黃連善清心經之火,此所以奏功如響也。

李東垣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凡諸瘡宜用黃連、當歸爲君,甘草、黃芩爲佐。

《名醫類案》曰:孔華峯治一人患痔瘡,濃血淋漓,用黃連去毛,打成細粉,用蜜調,空心服用二三錢,立效。

3、黃連止消渴:

熬夜消渴尿白,尿白尿濁爲熱

《儒門事親》曰:火在上者,善渴,火在中者,消谷善飢,火在下者,不渴而溲百液。

《名醫別錄》曰,黃連止消渴。

《近效方》曰,治消渴能飲水,小便甜,有如脂麩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黃連十兩。上截冬瓜頭去穰,入黃連末,火中煨之,候黃連熟,布絞取汁。一服一大盞,日再服,但服兩三枚瓜,以差爲度。

《黃帝內經》曰,諸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古今醫案按》曰,南安太守張汝弼。曾患渴疾白濁。久服補腎藥不效。遇一道人。俾服酒蒸黃連丸以川連一斤。煮酒浸一宿。甑上累蒸至黑。曬乾爲末。蜜丸桐子大。日午臨臥。酒吞三十丸。遂全瘳。

4、同病異治話痢疾:

香連丸 理中丸

黃連是以苦而聞名天下的,是中藥四大苦藥之一,還有苦蔘、龍膽草、黃柏呢!其實吳茱萸、白頭翁、黃柏也很苦。

治痢名方香連丸,葛根芩連湯,芍藥湯(黃芩湯不含黃連),白頭翁湯,木香導滯丸,這一系列的治痢方中,沒有不含有黃連的。

劉完素說,古方皆以黃連治痢之最,治痢皆以之爲君。

《兵部手集方》曰,香連丸治下痢:宣黃連、青木香,同搗篩,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飲下二、三十丸,日再。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嬰孺用之亦效。

《服藥有悟》的詩:

前秋抱腹疾,香連一服佳。

今秋腹疾同,香連乃爲災。

方知內患殊,不可一例該。

天機本活潑,刻舟求劍乖。

5、水升火降交泰丸:

失眠、口瘡兒膝蓋以下腳涼 交泰丸 黃連6 肉桂3

一息陽氣一息命,一息寒氣一息病。

祝味菊在他寫的《傷寒質難》中說道:“久服寒涼者,如飲鴆蜜,只知其甘,不知其害,亙古以來,死者如麻,茫茫浩劫,良可痛也。”

韓懋曰,黃連與肉桂同行,能使心腎交於頃刻。

《四科簡效方》曰,交泰丸治心腎不交,怔忡無寐:川黃連五錢,肉桂心五分。研細,白蜜丸。空心淡鹽湯下。

《本草綱目》曰,黃連治目及痢爲要藥,古方治痢香連丸,用黃連、木香;姜連散,用乾薑、黃連;變通丸,用黃連、茱萸;薑黃散,用黃連、生薑;治消渴,用酒蒸黃連;治伏暑,用酒煮黃連;治下血,用黃連、大蒜;治肝火,用黃連、茱萸;治口瘡,用黃連、細辛,治失眠,用黃連、肉桂;皆是一冷一熱,一陰一陽,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主輔相佐,陰陽相濟,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也。

6、滯下如金丸:

酒席小孩暴喫暴飲而腹痛下利 黃連(精製) 黃連素片 小檗鹼

滯下如金丸,就是由單味黃連組成,每次服用四錢,小孩子減半。

量大,有病則病受,我們同時還要根據痢疾的人,進行不同的煎湯送服。

比如胃弱的,用點人蔘、陳皮,保護脾胃,煎湯送服。

腹痛厲害的,用點白芍、甘草,緩急止痛,煎湯送服。

後重厲害的,肛門滯下難耐,用點木香、檳榔,調氣則後重自除,用這調氣藥煎湯送服。

如果大便有膿血的,用點當歸、白芍來煎湯送服,行血則便膿自愈。

如果大便臭穢食積嚴重的,應該通因通用,就用點大黃、萊菔子煎湯送服,消腸道里的食滯。

廖仲醇他治痢疾,黃連用量極大,他的滯下如金丸(痢疾一病,古名滯下),每次用獨味黃連,吞服四錢,如果不是量大,那腸道的敗濁,瘀滯就不能通瀉而下。

但他也知道量大駕馭不當,反而會傷到人體,所以廖仲醇對黃連的炮製極爲重視。

先用薑汁浸泡,然後再用土炒九次,最後還研成細粉,再用薑汁水泛爲丸。

最後經過反覆炮製,黃連治痢之功不減,而苦寒傷胃之弊,卻可以得以消除。

所以爲什麼說,這單味黃連,炮製運用得好,治療痢疾,那就像金子那麼寶貴。

小指月點點頭說,難怪現在大藥廠很喜歡開發黃連,生產的黃連素片,幫助不少溼熱痢疾,腹痛瀉痢的患者。

這也是單方一味氣煞名醫的金剛鑽啊!

7、黃連爲病目之仙藥:

眼中腫痛,虹膜睫狀體炎,虹膜,眼中帶色的部分。巧用黃連配麻黃

黃連乃病目之仙藥,滯下之神草,專主熱氣目痛,治赤炎暴發,所以可以用單味黃連,內服或用來外面洗眼。

黃連15克,麻黃10克。煎湯內服。

只開了一劑,這病人驚訝地說,怎麼只是一劑藥,醫院一跟我開都是三五天的方。

老先生又笑笑說,再給他包點當歸、芍藥,你回去喫完這藥,若好不徹底,再把這兩味藥放進去煎,用這湯水趁熱來洗眼。

純用黃連瀉火解毒,雖能消炎,但卻有寒涼過度之嫌。而且未必能迅速上眼,稍加點麻黃,能使黃連消炎解毒之作用,持續停留在上焦肌表眼目。

所以用黃連配點麻黃治療眼睛虹膜睫狀體炎,一般消炎藥不理想時,用這種思路效果顯著。

《僧深集方》曰,黃連煎治眼赤痛,除熱:黃連半兩,大棗一枚(切)。上二陳,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

《顧松園醫鏡》曰,一人患翳障青逾年,用黃連一兩,羊肝一具,煮爛丸服,不數月而復明。

《本草圖經》中記載,劉禹錫雲∶有崔承元者,因官治一死罪囚出活之,囚後數年以病自致死。一旦崔爲內障所苦,喪明,逾年後,半夜嘆息,獨坐時,聞階除間悉悉之聲,崔問爲誰?曰∶是昔所蒙活者囚,今故報恩至此,遂以此方告訖而沒。崔依此合服,不數月,眼復明,因傳此方於世。

又今醫家洗眼湯,以當歸、芍藥、黃連等分停,細切,以雪水或甜水煎濃汁,乘熱洗,冷即再溫洗,甚益眼目。但是風毒、赤目、花翳等,皆可用之。其說雲∶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脈凝滯使然,故以行血藥合黃連治之。血得熱即行,故乘熱洗之,用者無不神效。

8、蘇連飲治嘔惡不止

暈車 嘔吐 食難下 黃連2g 蘇葉3片

就像黃連配麻黃,乃治目之妙對,黃連配木香乃治痢之神品,黃連配蘇葉乃止嘔之要藥。

薛生白《溼熱病篇》曰,嘔惡不止,用黃連0.9~1.2克,蘇葉0.6~0.9克,兩味煎湯,呷下即止。

9、寒熱一調,頑病可消:

乾薑 黃連 半夏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幽門螺桿菌感染 連翹 蒲公英

病人喫大量清熱解毒的藥,喫到到口中泛酸泛清水都不敢再喫藥了,但不喫藥又麻煩,胃部痛得難受,一喫藥又沒胃口,手腳也涼。開了乾薑跟黃連兩味藥,而且乾薑用量大於黃連。如心中煩躁,胃中上逆泛酸,舌尖紅,你就黃連用量大於乾薑,如果寒涼厲害的,比如舌苔白膩,口中泛清水,手腳涼,你乾薑用量就大於黃連。

蛔蟲得到酸的就安安靜靜,得到辛味的就伏住不動,得到苦味的就立馬望風而逃往下走,唯獨它們喜歡甘味的甜甜好喫。

所以烏梅丸煎出來的味道,既酸辣又苦,一下去蛔蟲望風而逃,趕緊都居家搬遷了。

10、治水火燙傷:黃連粉 茶油調塗

山石神韻整理 摘自《爺孫倆的中醫故事》

@頭條小助手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爲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有問題可留言,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