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鄉民重祭祀,棗禡瑚饃、財神饃、房王饃、子推饃、北斗饃、棗山饃,出現在韓城人不同的節令和祭祀活動中。

棗禡瑚饃

棗禡瑚饃被韓城鄉民視爲最隆重的祀神獻供。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凌晨,家家都要以五個爲一副的棗禡瑚饃去祭獻天地神。因其系敬神用饃,故民間方言稱“獻爺(yá)饃”(韓城方言把神和爺都稱yá)。除了正月初一,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祭祀儀式,如建房上樑、孩子過滿月,還願、生意開張等,都要用此物去祭獻天地神。

棗禡瑚饃

這種大型蒸食爲什麼稱“棗禡瑚”?應溯至遠古。當我們的先民開始了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也就開始有了祭祀。所以《左傳》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原始的祭品,除了肉就是果。而棗色紅、味甜,營養價值高,又耐儲藏,一年之中均可使用,被稱爲“百果之王”。《史記·孝武本紀》中就有以棗祀太一神的記載。“瑚”是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容器,與鼎相似,有三足,也有四足。夏朝稱“瑚”,商朝時稱“璉”,周朝便稱“簠簋”了。而韓城人能把“瑚”的名稱及使用傳承到現在,更說明了韓城文化的古老。“禡”即祭。由此可見,棗禡瑚的意思就是把棗盛在瑚裏去祀神。至於棗禡瑚爲什麼是五個爲一副,這還得從周代說起。周朝建立後,制訂了嚴格的等級和禮儀制度。如祭祀時,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在古代,士是最接近平民的一個階層,他們對文化的傳播起着非常重要的示範作用。他們祭祀時用三鼎兩簋,合起來爲五。老百姓雖無權使用鼎簋而用瑚,但在形式上便學着士的樣子,用五個瑚去祀神了。當然,這也體現出當地人對“五”的崇拜,認爲“五”是多而全的象徵。

漢代,發明了石磨,小麥面纔在民間廣泛食用,以實物祀神才爲蒸食所代替,這就是棗禡瑚饃的來歷。

棗瑪瑚饃造型逼真,集古祭祀之祭儀、祭器、祭品於一體,有駭俗之美,驚世之姿,將思想家的深邃、哲學家的縝密、美學家的誇張融於一身,在所有的韓城花饃中一尊獨秀,熠熠生輝。

作者:郭德源#祭祀#韓城#民俗收藏

漢代,發明了石磨,小麥面纔在民間廣泛食用,以實物祀神才爲蒸食所代替,這就是棗禡瑚饃的來歷。

棗瑪瑚饃造型逼真,集古祭祀之祭儀、祭器、祭品於一體,有駭俗之美,驚世之姿,將思想家的深邃、哲學家的縝密、美學家的誇張融於一身,在所有的韓城花饃中一尊獨秀,熠熠生輝。

作者:郭德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