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讀者提出如下困惑,在現實生活中我也經常遇到朋友問類似的問題,就着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說一說。以下是問題的原話:自從婆婆爲了照顧孩子和我們同住,發現丈夫像個沒長大的,依戀母親,甚於愛妻子。夫家的家庭成員的一些言行也令我反感,時常想逃離。漸漸的也不想和丈夫溝通。心死還有救嗎?

以下是我的回應:

你好!其實我也曾經遇到過和你一樣的問題,長輩和我們同住,發現夫妻之間的矛盾也變多了,並且確實因爲年代不同、家庭成長背景不同,長輩的有些語言、行爲是看不慣的,爲此我也感覺到很苦惱。那後來我是怎麼解決的呢?

我在內心詢問自己,是否真的絕對無法接受和長輩同住?然後,我覺得是的。在得出這個答案之後,我就請長輩回家了,孩子由我們自己照顧,隔得遠了之後,互相又客客氣氣了,沒有那麼多看不慣了,丈夫也逐漸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了,現在我們就是一家三口生活。

我說我的例子,並不是直接讓你把你的婆婆請回家去,而是想通過我的例子,去看到一些東西。

01 長輩同住,對小家庭的影響肯定是存在的

我們的家庭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小家庭是一個系統,父母自己是一個系統。本來你的丈夫和你都在各自的原生家庭系統中,然後你們結婚之後,組成的現有家庭就是你們現在應該在的位置。爲什麼那麼多和父母同住的人都會感到困擾呢?就是因爲當父母因爲各種原因(照顧孩子)來到我們家庭中時,不可避免地就會對我們的小家庭系統產生衝擊,如果說雙方(父母和小夫妻)的心理界限都比較清晰,能夠互相去尊重對方的邊界,那這種不適感相對會少,小家庭的系統不會覺得被侵入、被破壞。

但是要知道在國內,很多父母和子女之間界限是不清晰的,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完成心理上的分離。別說是住在一塊,就是不住在一起,也要指手畫腳,干涉對方生活。所以,當你的婆婆來了之後,你感覺到丈夫像長不大似的,因爲此刻他回到了他熟悉的原生家庭中,他的位置不在你們這個小家庭系統中,他的心理角色也不再是你的丈夫、孩子的父親,而是他母親的孩子。而且你的婆婆如果和自己的丈夫關係不好的話,很容易將情感投注在自己的兒子身上,造成和媳婦競爭兒子的局面,很多婆媳矛盾就是這麼來的。

這就是系統中的人位置錯亂了,自然這個系統中的其他人就會感覺到不舒服,比如你。

原先長輩幫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我的先生也是什麼都不做,因爲他覺得有人做,就算有時候他去做,我們的長輩也會搶着做,所以你看這時候本來屬於丈夫這個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他不去承擔了,或者說是變相地被剝奪了。“你放着,不要洗,我來”“你上班這麼累了,不要做家務了”這些話相信你在你婆婆那裏也可以聽到吧。

如果說這時候先生是一個心理成熟度比較高的人,他會意識到這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會做甩手掌櫃。但是,普遍來說,咱們國內的男人成熟得都很晚,有的一輩子都不成熟,因爲從小都被過度保護,變成“媽寶男”,所以小家庭的邊界被侵入,就自然而然了。

後來我把長輩請回家,我們自己帶孩子之後,這個現象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先生該幹啥就幹啥,家裏的事情兩個人分擔。爲什麼呢?如果說短期來說,從心理上無法完全完成分離,那麼至少從物理上先隔開。這時候,當家中沒有長輩的幫忙之後,那家庭的責任自然就落回到小家庭身上。這時候,我就跟先生說,家裏的事情肯定是要兩個人分擔的,我一個人沒法做,如果你覺得該我一個人做或者找各種理由丟給我的話,那我覺得我們沒有一起生活下去的必要。就這樣,我們就一起分擔了家庭的責任。

雖說,先生有不情願、抱怨的時候,比如他會說,讓我媽在這多好啊,我們多輕鬆之類的話。但是該做的事還是做起來了。漸漸地也就意識到了這是屬於自己的責任,而成長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生的。

所以說,小夫妻結婚後最好不要和父母同住其實是有道理的,就算住同一個小區,同一棟樓,也比完全住在一個屋檐下要好。因爲住在一個屋檐下,當夫妻之間發生一些什麼的時候,父母肯定會忍不住插手、插嘴,事情就壞在這裏,本身夫妻之間的問題是能夠小倆口自己解決的,但是一摻和就麻煩了。

02 我們需要看到與長輩同住,有不良影響的同時,我們也是從中“得利”的

和父母長輩住在一塊,可能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那些不好的地方,他們的語言和行爲多麼令人反感,他們怎麼破壞我們的夫妻關係,他們怎麼把我們孩子帶得不好。但是我們忘記了,父母給我們帶孩子,他們付出的辛苦,以及我們從中得到的“好處”。

就像我先生說的,父母在的時候多輕鬆啊,這個輕鬆不是他一個人的,我也輕鬆的。有父母幫忙帶孩子,可以省下請保姆的錢,而且自己家裏人帶也免去很多擔心。偶爾抱孩子累了,有人就給接過去,家務基本不用操心,做飯也有人給做。自己還能上班賺錢。

那我自己帶孩子之後呢?我要辭掉穩定的坐班工作,改爲自由職業,在家裏既要帶孩子,又要工作,還要做家務,工作量肯定比之前的要大得多呀,而且還失去了穩定的收入,承受着經濟方面的焦慮。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時候,那就更累了。

所以,和父母住在一塊,簡直好處多多。如果夫妻倆的心理年齡都還是“孩子”的話,可能會很享受這種生活,就像父母同時帶着三個孩子,對,就是一家三口。小家庭中沒有父母角色,只有三個孩子。但凡有一些獨立意識,有自我邊界的人,長時間都受不了這樣的狀態,但是又因爲不想放棄這些“好處”,所以處於難熬的糾結中。

03 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只能去接納、尊重

可能你會說,那爲什麼有的婆婆就能很好地照顧孩子、照顧家裏,又不指手畫腳呢?我的婆婆爲什麼就不能改一改呢?

對啊,那就是別人的婆婆,別人的父母呀。而且這種懂得尊重雙方邊界的父母說實話畢竟是少數,遇上這樣的父母是一種幸運。現實是,我們沒遇上。那怎麼辦?撒潑打滾管用嗎?並不管用啊。連我們自己都很難改變,想讓別人去改變更是難上加難。他們那些令人反感的行爲啊,那都是他們自己的一部分,我們是沒有權利去指手畫腳讓她改變的,你能做的只有接納、尊重,他們就是這個樣子的。

那所以,看到這裏,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兩條路。要繼續享受父母同住帶來的好處,就去接納、尊重對方,接納不了,就只能繼續憋屈着、難受着;要麼放棄那些“好處”,追求家庭的獨立和自我的成長,自己去承擔起責任,去承擔可能而來的一切經濟、育兒壓力,請長輩回家,自己帶孩子。

選哪一種,都可以,重要的是選擇了能夠自己承擔,而不是繼續抱怨。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