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华在《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里有一句话:

“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 东京’了。”

意思是说,既然最美好的愿望无法达成,那就只能主动降低自己的标准,求个“相对圆满”了。

这段话,便是“退而求其次”的出处。

生活中,每个人都做过“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你想找一个爱的人结婚,可年龄到了,家里人又催得紧,你心想“算了吧,找一个合适的也一样,反正都是过日子”;明明可以去喜欢的城市选择一份更好的工作,面临抉择时又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在哪儿都是挣钱”......

后来你才发现,在每件事上都退而求其次,最后竟无路可退;在每件事上都妥协一下,最后竟将就了一生。

降低标准

只会离想要的越来越远

曾经在简书上看过博主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中考的时候,她的成绩过了县里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可那所高中需要加试体育成绩才可以录取。

可偏偏她的体育是弱项,无论是跑还是跳都未能达到分数线,后来因为加试成绩偏低被重点高中淘汰。

被淘汰后,她有两个选择:

一是选择普通高中,三年后可以读个大学;

二是复读一年考中专,4年之后就可以在城里分到一份工作。

考虑到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学费、住宿费给家里带来的压力,她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中专。

可4年的中专读下来之后,她并没有得到城里的工作,档案却被转移到了县里的人事局,接下来便是遥遥无期的工作分配。

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托关系让她进入了一家市里的小型企业,可90年代的小型企业正在走下坡路,大部分自都身难保。

她的工资也时断时续,更无法向家里要钱,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后来她不堪忍受生活的苦,在最无助的时候选择一个当时“还不错”的人结婚了。

从那以后,她曾经拥有的所有雄心和梦想都被婚姻这张网,覆盖得密不透风,她再也没有心气儿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一次妥协,等待的竟然是次次妥协,和越来越远的理想生活。

她只能在抱怨和悔恨之中,看着自己越来越平庸。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妥协一下,就会收获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但后来才发现,降低一次标准,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只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失去,一点点地将想要的东西推得越来越远。

九把刀说:

“既然要做一件特别的事,就不能妥协、不能折中、不能退而求其次。”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想要的生活,是靠“退而求其次”得来的。

任何事情,往往都是想要最好的,却只能得到中等的;想要中等的,却只能得到下等的;当标准变成了“下等”,最后很有可能就什么都得不到。

你降低的是标准,得到的是越来越廉价的人生。

轻易就“退而求其次”

只会让底线越来越低

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话题:“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有一个大V分享了他的故事。

某985高校毕业后,他本来有可以出国深造的机会。

但他想到出国太折腾,费钱又费力,耽搁两三年留学回来,也不见得比现在多了多少优势。

想着现在这样也挺好,于是便妥协着放弃了名额。

找工作时,他想到自己顶着名校光环,即便不那么精心地准备面试材料,也会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因此也没有对面试的岗位抱有任何敬畏之心。

一步一步,乍一看似乎并没有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直到几年后的同学聚会,他发现当初和自己并肩的同学们,说着他听不懂的话,合作着曾经拒绝他的客户,收入也是他的二倍起步。

他这才切实地感觉到,自己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平庸,一步步变成了自己心中的那个“废柴”。

这让我想到了2008年的哈佛毕业典礼上,校长福斯特对毕业生们说的话:

“我听过你们谈论未来,我也知道你们担心收入,担心人生的意义能不能实现。但很多事情,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人生的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

在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以后只能越来越差;一开始就降低底线,失去的只会越来越多。

想买正品,就不要用次品来凑合;能做到更好,就不要劝自己“差不多行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规避困难或许是人的本性,可就是这份与本性对抗的能力,才会区分一个人在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

不断突破瓶颈、克服阻力,才能拥有更开阔的视野;逼自己一把,就能改写以后的命运。

就像北野武说的那句话:

“虽然辛苦,我还是想选择滚烫的人生。”

退而求其次

是在选择一种将就的人生

有人因为一时好看,买了一双小码的鞋子;有人因为怕麻烦怕折腾,选择了一条自己不想要却安逸的路。

前者在磨破了脚后,才下定决定将鞋子扔掉;后者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搭上了一生。

余华年轻时是一名牙医,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来来往往的客人医治牙齿。

有一段时间,他经常一个人站在医院门口那条街道上发呆,然后愈发觉得生活没意思。

他放眼未来,竟看见了年迈的自己拿着手术刀为客人缝补蛀牙的样子。

就在那一刻,他下定决心重新开始,去过一种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他放弃了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征程。

后来他在书中写道: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不将就,是对事业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

一份将就的工作,一场将就的婚姻,一个将就的余生,当你选择了将就,命运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容不得你半分质疑。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吸引力法则”。

意思是,当你对一件事情的渴望值达到一个巅峰时,整个宇宙都会帮助你实现这个愿望。

相反地,如果你仅仅因为它难以实现,就轻易将目标更改为更容易实现的那个,就意味着你主动选择了与“最好”失之交臂。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命运从来不会亏待那个总是拼尽全力、走路带风的人,想享受最好的,从一开始就要坚持下去。

李银河说: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应当有一个直取核心的态度——在世上万千事物中只要那个最实在的东西:吃东西就吃自己最喜欢的;住房子就住那个最舒适的;交朋友就交那个一起呆着最舒服的;恋爱就爱那个动了心的。”

不要做一直在将就、妥协的“差不多小姐”,要做一个犀利的枪手,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找到机会精准射杀。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创造者,每一次的“退而求其次”,放弃的不仅仅是更好的可能性,还有你高昂的状态和野心。

不要过打折的生活,人生很长,只要足够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变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