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華在《嘆往昔,獨木橋頭徘徊無終期》裏有一句話:

“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鴻溝’上沒有‘橋樑’,只好‘繞道 東京’了。”

意思是說,既然最美好的願望無法達成,那就只能主動降低自己的標準,求個“相對圓滿”了。

這段話,便是“退而求其次”的出處。

生活中,每個人都做過“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你想找一個愛的人結婚,可年齡到了,家裏人又催得緊,你心想“算了吧,找一個合適的也一樣,反正都是過日子”;明明可以去喜歡的城市選擇一份更好的工作,面臨抉擇時又覺得“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在哪兒都是掙錢”......

後來你才發現,在每件事上都退而求其次,最後竟無路可退;在每件事上都妥協一下,最後竟將就了一生。

降低標準

只會離想要的越來越遠

曾經在簡書上看過博主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中考的時候,她的成績過了縣裏重點高中的分數線,可那所高中需要加試體育成績纔可以錄取。

可偏偏她的體育是弱項,無論是跑還是跳都未能達到分數線,後來因爲加試成績偏低被重點高中淘汰。

被淘汰後,她有兩個選擇:

一是選擇普通高中,三年後可以讀個大學;

二是復讀一年考中專,4年之後就可以在城裏分到一份工作。

考慮到高中三年和大學四年學費、住宿費給家裏帶來的壓力,她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中專。

可4年的中專讀下來之後,她並沒有得到城裏的工作,檔案卻被轉移到了縣裏的人事局,接下來便是遙遙無期的工作分配。

父親費了很大的力託關係讓她進入了一家市裏的小型企業,可90年代的小型企業正在走下坡路,大部分自都身難保。

她的工資也時斷時續,更無法向家裏要錢,日子過得十分窘迫。

後來她不堪忍受生活的苦,在最無助的時候選擇一個當時“還不錯”的人結婚了。

從那以後,她曾經擁有的所有雄心和夢想都被婚姻這張網,覆蓋得密不透風,她再也沒有心氣兒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一次妥協,等待的竟然是次次妥協,和越來越遠的理想生活。

她只能在抱怨和悔恨之中,看着自己越來越平庸。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爲,妥協一下,就會收穫一個比較圓滿的結果。

但後來才發現,降低一次標準,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只會一個接着一個地失去,一點點地將想要的東西推得越來越遠。

九把刀說:

“既然要做一件特別的事,就不能妥協、不能折中、不能退而求其次。”

因爲沒有任何一種想要的生活,是靠“退而求其次”得來的。

任何事情,往往都是想要最好的,卻只能得到中等的;想要中等的,卻只能得到下等的;當標準變成了“下等”,最後很有可能就什麼都得不到。

你降低的是標準,得到的是越來越廉價的人生。

輕易就“退而求其次”

只會讓底線越來越低

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話題:“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有一個大V分享了他的故事。

某985高校畢業後,他本來有可以出國深造的機會。

但他想到出國太折騰,費錢又費力,耽擱兩三年留學回來,也不見得比現在多了多少優勢。

想着現在這樣也挺好,於是便妥協着放棄了名額。

找工作時,他想到自己頂着名校光環,即便不那麼精心地準備面試材料,也會找到一份很不錯的工作,因此也沒有對面試的崗位抱有任何敬畏之心。

一步一步,乍一看似乎並沒有對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直到幾年後的同學聚會,他發現當初和自己並肩的同學們,說着他聽不懂的話,合作着曾經拒絕他的客戶,收入也是他的二倍起步。

他這才切實地感覺到,自己竟在不知不覺中走向了平庸,一步步變成了自己心中的那個“廢柴”。

這讓我想到了2008年的哈佛畢業典禮上,校長福斯特對畢業生們說的話:

“我聽過你們談論未來,我也知道你們擔心收入,擔心人生的意義能不能實現。但很多事情,只有試過了才知道。人生的路很長,總有時間去實施備選方案,不要一開始就退而求其次。”

在一開始就退而求其次,以後只能越來越差;一開始就降低底線,失去的只會越來越多。

想買正品,就不要用次品來湊合;能做到更好,就不要勸自己“差不多行了”。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規避困難或許是人的本性,可就是這份與本性對抗的能力,纔會區分一個人在走上坡路還是下坡路。

不斷突破瓶頸、克服阻力,才能擁有更開闊的視野;逼自己一把,就能改寫以後的命運。

就像北野武說的那句話:

“雖然辛苦,我還是想選擇滾燙的人生。”

退而求其次

是在選擇一種將就的人生

有人因爲一時好看,買了一雙小碼的鞋子;有人因爲怕麻煩怕折騰,選擇了一條自己不想要卻安逸的路。

前者在磨破了腳後,才下定決定將鞋子扔掉;後者驀然回首,發現自己搭上了一生。

餘華年輕時是一名牙醫,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爲來來往往的客人醫治牙齒。

有一段時間,他經常一個人站在醫院門口那條街道上發呆,然後愈發覺得生活沒意思。

他放眼未來,竟看見了年邁的自己拿着手術刀爲客人縫補蛀牙的樣子。

就在那一刻,他下定決心重新開始,去過一種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他放棄了可以養家餬口的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寫作征程。

後來他在書中寫道:

“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不將就,是對事業的尊重,也是對人生的尊重。”

一份將就的工作,一場將就的婚姻,一個將就的餘生,當你選擇了將就,命運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容不得你半分質疑。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吸引力法則”。

意思是,當你對一件事情的渴望值達到一個巔峯時,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實現這個願望。

相反地,如果你僅僅因爲它難以實現,就輕易將目標更改爲更容易實現的那個,就意味着你主動選擇了與“最好”失之交臂。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命運從來不會虧待那個總是拼盡全力、走路帶風的人,想享受最好的,從一開始就要堅持下去。

李銀河說:

“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應當有一個直取核心的態度——在世上萬千事物中只要那個最實在的東西:喫東西就喫自己最喜歡的;住房子就住那個最舒適的;交朋友就交那個一起待著最舒服的;戀愛就愛那個動了心的。”

不要做一直在將就、妥協的“差不多小姐”,要做一個犀利的槍手,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找到機會精準射殺。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創造者,每一次的“退而求其次”,放棄的不僅僅是更好的可能性,還有你高昂的狀態和野心。

不要過打折的生活,人生很長,只要足夠努力,每個人都可以變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