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

對於當代職場人而言,社交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你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雖然你不想認真對待,卻又無法忽視,這時候糊弄學就該出場了。

“糊弄”得對方覺得你是個貼心人,你自己也不會感到心煩,何樂而不爲!

你看,如何優雅地“糊弄”,已經成了當代社交的必修課。

01

12萬人正在豆瓣學糊弄

網友“摸魚的阿湯”在豆瓣上創建了“糊弄學小組”,目前已有12萬多人加入,小組成員以糊糊子、弄弄子自稱,在此學習、分享糊弄學。

人生苦短,凡事不必苛求完美,糊弄一下也沒啥不可以,但是如何能“糊弄”得不着痕跡,恰到好處,就是一門學問了。

我印象中,諳熟糊弄之道是進入職場之後。

十幾年前,我從基層升遷爲中層,我的主管領導是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他這個人有個毛病:想法多,且善變。

我也有個毛病:第一時間響應,且執行力特強。很多時候,我正在落地上一個指示,他又有了新想法,甚至兩個想法經常不能調和。

久而久之,我學會了“糊弄”。凡事拖一拖,我發現他交代的事情,有很多拖着拖着就不需要做了。

後來我跳槽去了一家更大的公司,這家公司很喜歡開會,從公司高層到各部門頭頭腦腦,一圈發言完事兒,小半天過去了。

我苦會議久矣,一位在事業單位工作的朋友指點我,開會時,點頭、微笑、記筆記。我發現這招特好使,即顯得認真,又不太費腦子。

02

急眼了,我連自己都糊弄

糊弄學不僅適用於職場,也適用於生活。急眼了, 我連自己都糊弄。

我減肥的時候,按哥本哈根食譜喫東西。看似豐盛的食譜,由於嚴格控制熱量攝入,堅持下來十分不易。

油水太少了,饞得我每次看着食譜上限量的鱈魚和牛肉糊弄自己:大魚大肉的,不錯啦。就這樣也能堅持一個週期,13天。

我發現良好的婚姻關係,更是一場大型的糊弄。比如,我爸我媽。

我媽60歲以後,身材迅速地垮了下來。她的腿很細,但是肚子比較圓潤,所以穿衣服沒有早些年有型。

每次買了新衣服,我回家的時候,我媽都要展示一番。她先問我爸:“老孫,你看咋樣?”

我爸笑嘻嘻地說:“好看,你穿啥都好看。”

儘管糊弄得不走心,但我媽也挺高興的。我媽問我:“老姑娘,你看咋樣?”

我一般分三段式回覆。

“這衣裳真好看。”

“這個顏色襯臉白,版型顯瘦,顯腿長。”

“你看別的老太太,只關注保暖,不太會選款式,你真是太會選了。”

我媽很高興,總覺得我很用心。

在我看來,“糊弄”是生活智慧的結晶,在無關痛癢的小事上,不必太較真,大家都開心,這纔是我們真正關注的重點。

誰不是一邊糊弄,一邊認真地活着呢!

03

FFC法則:快速打動人心的糊弄指南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詞彙量不夠,不知道咋糊弄,其實很簡單,可以使用疊詞。比如:好的好的、可以可以、不錯不錯。

疊詞會讓情感更飽滿豐富,但是這個方法還是有點略顯“糊弄”。所以,你必須再學習一點硬核的糊弄法:套用FFC法則下的糊弄句式。

F——Feel 感受,用情緒化的語言表達感受;

F——Fact 事實,把誇讚的部分具體化;

C——Comparison 比較,通過對比來表達深度認同。

我在前文提到了,我爸誇我媽:“好看,你穿啥都好看”,是不是有種敷衍的感覺?

所以我說:

“這衣裳真好看。”(感受)

“這個顏色襯臉白,版型顯瘦,顯腿長。”(事實)

“你看別的老太太,只關注保暖,不太會選款式,你真是太會選了。”(比較)

你感受下,是不是顯得更走心?

所謂糊弄,無非就是“放過自己”。 諮詢公司Invisor的管理合夥人史蒂夫託鮑克在《哈佛商業評論》中分享過一個觀點。

他說:“那些想從生活中索取很多東西的人,大多都是自己最兇惡的敵人。他們對自己過於較真,過於苛刻,對自己和他人都抱有過高的期望。”

事實上,能糊弄過去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糊弄不過去的問題通常你也解決不了。

所以,不苛求自己,不苛求別人,活在當下,纔是“糊弄”的真諦。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著有以職業生涯個案剖析爲基礎的書籍《刻意成長》。書裏集中了職業轉型、職業定位、優勢升級、興趣變現、能力重塑等常見的人生髮展問題,並給出了具體的行動方案,是爲數不多的提供實戰性成長方法論的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