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虎口,東爲燕山餘脈,山勢險惡,西臨黃河峽谷,滄頭河縱貫南北,漢魏稱參合口,隋唐爲北狼關,明代修築的萬里長城橫管東西,嘉靖年於口之東築“殺胡堡”,萬曆年築“平集堡”。被譽之爲京都之鎖鑰,三晉門戶,九邊總彙,南北通衢。秦始皇修築的馳道,漢代的雁門古道,唐時定襄兵道,明代的韃靼貢道,清代的西征通道,乃至其後的晉商駝道、茶道、皆經其地。殺虎口稅關爲全國39個常關之一,負責徵收東起天鎮、西至神木,北到包頭、呼市,南到朔州的地稅,有“日進斗金鬥銀”之說。

古殺虎堡右側有一條毫不起眼的小道,就是著名的“走西口”的必經之路。這是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小道,現保存完好的約有一公里,寬不足3米,路邊已是荒草叢生。明未清初,長期戰亂使得各地田地荒蕪,人丁流亡。不走只有死,走就可能活,殺虎口成爲人們在無法謀生情況下一種無奈的選擇。幹百成羣的人們,背井離鄉,冒禁私越長城,走出西口,去往廣闊的內蒙古西部各地覓食求生。他們爲了生存,爲了夢想中的財富,衝出口外,耕商營生,繁衍生息,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走一回古道,過一次小橋,親身感受一次走西口,似乎能看到滄桑的歷史。沿着蜿蜓的小路上山,在山頂俯瞰秋色中的殺虎口,山上層林盡染,秋意濃濃,遠處的山巒疊嶂,近處的古老城牆,在秋色中更顯氣勢磅,別有一番風韻。“殺虎口”雖僅三個字,卻活化爲個文化符號,衍生出一段傳奇,締造出一部名聞天下的民族融合的厚重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