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持續了七年有餘,對整個中原王朝造成了近乎毀滅的打擊。在這場叛亂中,安祿山的叛軍氣勢洶洶,爆發了強悍的戰鬥力,把大唐王朝的平叛軍隊打得丟盔卸甲,很快就佔領了長安和洛陽。但在這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大唐王朝爆發了一場極度內耗的鬧劇,比安祿山的叛軍更讓大唐頭疼,也嚴重耽誤了安史之亂的評判進程。

這場鬧劇,就是“大唐二天子”事件。當時,馬嵬坡六軍不前,逼得唐玄宗只能殺掉楊玉環,以此才換來了軍隊的支持。但是,當時大唐的軍隊打不過安祿山的叛軍,於是就決定向西南四川逃跑。可問題是,當時的皇太子李亨,卻沒有選擇跟着唐玄宗一起行動,而是北上寧夏,跑到了靈武這個地方,自己稱帝去了!但是,唐玄宗這邊也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啊!

於是,當時的大唐就有兩個天子,一個在成都發號施令,一個在寧夏靈武號召天下諸侯勤王保駕。李隆基和李亨之間鬥來鬥去,大概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最終李亨勝出,因爲他收復了長安,算是對全國的老百姓有了個說法。

可問題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那些投靠效忠李隆基的文臣武將從此不再受到李亨的信任和重用。當然,李亨也沒有殺掉他們,只是不給這些人實權。可問題是,這些人從此與大唐王朝離心離德,也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平叛的內部力量。

最有意思的是,平叛要衝的河南之地,李隆基和李亨總共任命了七個節度使,有好幾個都是同一時間來任職的。結果,河南之地的士兵也不知道該接受誰的指揮,大家就是這麼幹耗着。遇到了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各自的人馬都保存實力,反而是助長了叛軍的囂張氣焰。如果不是張巡捨命保住了睢陽,叛軍早就長驅南下了。然而,如果當時河南之地的指揮權能夠統一的話,張巡也不會死,叛軍早就被消滅了。

當然,李隆基和李亨都是希望平叛的,只不過他們作爲大唐帝國的決策人,在如此危急存亡的時刻還互不相讓,實在是令人無法接受。事實上,後世許多人都支持李亨,認爲着他跑到靈武去,可以就近指揮朔方軍,也容易獲得郭子儀的支持。而李隆基主張跑到西川去,雖然是更有利於防守,但是自古以來入川容易出川難,要是真跑到四川去,等到叛軍席捲中原的話,大唐也只能是偏安一隅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