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會犯錯,但只有在不斷的錯誤,不斷的碰釘子的過程中,才能逐漸懂得事情。

——木棉媽媽

這幾天早上出門上班,寶寶總是表現得很依賴我,他會問我:媽媽喫飯去幹什麼呀?媽媽換衣服去幹什麼呀?

我回答說要去上班的時候,他會哭着喊:不讓媽媽去上班!

我試圖給他講道理,有時候會拿一塊糖或者一塊巧克力來哄他,當然有時候也會批評他一頓。

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在不斷地對孩子的行爲作出干涉,給孩子的一些錯誤作出指正,孩子就是一顆小樹苗,而我們則是匠人,負責修剪那些瘋長的枝丫。

批評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權利,但是有三個時間段儘量不要去批評孩子,起不到作用,往往適得其反。

01、飯桌上教育

“這次考試沒考好,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爭取下次把名次追回來!”

“聽你們班主任說,你上課總是跟同學聊天,怎麼回事兒呀?”

“以後啊,手機少看,多看書!”

飯桌上要麼默默喫飯,要麼就是說教,相信我,當你開始說教的時候,孩子立刻就飽了,但是礙於面子,當然最重要的是怕被罵得更兇,於是味同嚼蠟地胡亂喫點,趕緊撤離回自己房間。

爲什麼非要把喫飯這麼愉快的氛圍打亂呢?但現實中很多父母都喜歡在飯桌上對孩子說教。

爲什麼不提倡在飯桌上呢?孩子放學回來等着開飯,好不容可以喫飯了,還沒喫幾口,家長開始說教了,再美味的食物在孩子的嘴裏都變味兒了,還會影響孩子的胃口和消化功能。如果孩子情緒變得激動,試圖反駁還容易被食物嗆到,而一些自尊心強的孩子還會被訓哭。

批評教育結束之後,飯沒喫好,而孩子也只會記住這頓飯不歡而散。

02、放學路上

現在家校聯繫比較緊密,孩子在學校的一些舉動父母基本上都可以掌握,比如有的老師會在課間把孩子的表現簡單跟老師說一聲,當然一般都是不好的表現,上課不認真或者作業沒完成。

一些家長就按捺不住、迫不及待了,放學接孩子的時候,孩子一出校門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說教。孩子還沒從學校緊張的氣氛中緩過神來,就一下子進入另一個緊張的氣氛當中。

當孩子看到同學和媽媽愉快聊天,甚至纏着同學纏着媽媽買好喫的,而自己是在挨訓,心裏肯定會很難過,而且如果訓斥的聲音大也會讓同學、老師聽到,會很傷孩子的面子。

03、犯錯誤後諷刺

或許你以爲犯錯誤後批評孩子是應該的,但有的父母總喜歡這樣說:我早就告訴過你了,你就不是不聽!

還有的父母喜歡對孩子的錯誤揪住不放,不依不饒。

其實父母的本意都是想要讓孩子記住所犯的錯誤,加深印象,好讓孩子以後不會再犯,但是父母要跟孩子的性格來教育。

有的孩子自尊心強,臉皮薄,這類孩子其實不用家長過多批評他都會知道自己犯錯了,下次不會再犯。如果父母責罵比較嚴厲,則會讓孩子害怕父母,害怕犯錯,認爲犯錯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更會讓孩子逃避錯誤、逃避責任。

孩子總會犯錯,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或許我們可以借鑑孫儷娘娘的做法。

之前有一次孫儷發微博,突然意識到當孩子有糟糕情緒時,孩子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一個擁抱。原文是這樣的。

後來等等犯錯,因爲孫儷制定的規則不可以偷偷玩手機,當孫儷發現後,等等坦然認錯,認錯後等等並沒有受到懲罰,得到了表揚,我想孫儷這樣的做法會讓等等感動大半天,也會讓等等記憶更深刻。

有人說:如果對孩子這麼寬鬆,不給他點教訓,他能記住嗎?會不會變本加厲?

我想說:在你眼裏孩子是怎樣的,那麼他一定會向着你眼裏的方向發展。

孩子真的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惡,相反如果你相信孩子是善良、優秀的,孩子則會越來越優秀。

父母們之所以管不住孩子,就是在該有原則的時候放任孩子,該寬容的時候依依不饒。

比如孩子玩手機,很多家長沒有什麼原則,反而等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來勁了,各種批評指責、依依不饒,這樣能養出優秀的孩子纔怪。

在對孩子教育這件事上始終應該融入到生活中,當你給孩子制定好了規則,並讓孩子知道你的底線並且是不容商量的,那麼孩子就會養成好的行爲和習慣,當他犯錯時不用你過多批評,他就能夠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爲、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