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校何鳳山是江西瑞金的“紅小鬼”, 15歲就參加紅軍,抗日戰爭爆發後曾是新四軍軍部機要員。粟裕率領新四軍先遣支隊東進時,何鳳山調任支隊機要科長,從此始終在粟裕的領導下戰鬥,1947年孟良崮戰役期間,何鳳山已經擔任華野六縱特務團副團長。

六縱司令員王必成和他的指戰員們,跟整編第74師可謂是血海深仇和“冤家路窄”,在漣水保衛戰中六縱雖然給張靈甫所部以嚴重殺傷,但是華中野戰軍也是損失頗大,幹部戰士傷亡多達6000餘人,幾佔整個華中野戰軍的20%。其中十縱司令員謝祥軍英勇犧牲,成爲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戰場犧牲職務最高的將領。

比較鬱悶的是,儘管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漣水保衛戰最終仍然失利,並且還是被張靈甫用小部隊偷襲城門得手。兩淮根據地失守後,華中野戰軍被迫北撤魯南,雖然完成了與山東野戰軍的會師,並且組建了“華東野戰軍”,但是原華中野戰軍的將士們,始終對漣水一戰耿耿於懷。

孟良崮戰役中擔任主攻的是華野第一、第四、第六、第八和第九縱隊,由於一縱要分出部分兵力阻援,八縱缺編又大一些,因此攻擊主力就是陶勇的四縱、王必成的六縱和許世友的九縱。整74師居高臨下用猛烈的火力頑抗,而華野各部是爬山仰攻,所以傷亡肯定小不了,戰至1947年5月15日的黃昏,連一向敢於啃硬骨頭的九縱都有些打不動了,開始在電話裏向野司叫苦。

但是在陳粟首長的嚴令下,各縱仍然於次日發起總攻,其中六縱由於一線部隊損失太大,在攻擊540高地時(敵師部所在地),派出了壓箱底的預備隊:縱隊直屬特務團。所謂“特務團”,全稱爲特別任務團,其實就是負責司令部警衛的合成編制部隊,早期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就是由原軍委警衛營擴編的。

特務團一般還下轄通訊、偵察、工兵等連隊,不隸屬於任何一個師,是野戰縱隊司令部的直屬部隊。既然六縱連特務團都頂上去了,可想而知作戰的艱苦程度,當然也是王必成最後的“殺手鐧”,而山頭上的整74師師部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部,張靈甫的警衛營進行了最後的抵抗,仍然被徹底擊潰。

六縱特務團於5月16日下午二時終於攻上了540高地的山頂,同時包圍了整74師部所在的山洞。然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那就是整74師師長張靈甫、參謀長蔡仁杰都掛了。關於張靈甫的死因,一般爭論於戰役尾聲階段被當場擊斃說、主動自殺說和投降以後被殺說。

其中第二種說法明顯是不可信的,反正人都已經死了,蔣軍方面當然要利用其死大作文章和大肆宣傳,但是蔣軍高級將領不同於鬼子軍官,類似於戴之奇、劉戡等兵敗自殺者真心不多。而第一種說法則主要根據陳、粟、譚在孟良崮戰後給軍委的彙報電,稱“張靈甫被六縱特(務)團副團長帶兵當場所擊斃”。

這封電報是5月30日發出的,並且抬頭寫明“據最後檢查證實”,那也就是野戰軍司令部的最終意見。既然是當場擊斃,意味着在何鳳山率部攻擊山洞時,張靈甫等人進行了抵抗,然後在對射中掛掉,老電影《紅日》也是這麼刻畫的,那麼在亂軍之中,究竟是哪個戰士的子彈擊中了張靈甫,真得無法查證了。

第三種說法也是見於很多文獻和文章,那就是張靈甫其實是繳械投降,然後在押送下山過程中,特務團某戰士新仇舊恨同時迸發, 沒有控制住情緒出現了違反紀律的“殺俘”行爲,致張靈甫當場死亡,而王必成將軍也在《飛兵孟良崮》的回憶錄中,曾經有“搶救未果”的描述。

換句話說,就是戰士開槍後,在場幹部立刻意識到殺死如此重要俘虜的嚴重錯誤性,也馬上進行了緊急救治,可惜是致命傷。在情況複雜紛亂的戰場上,有些事情已經很難獲取真相,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筆者也不敢妄加斷言。

其實個人更傾向於第一種說法,華野指戰員犧牲巨大,個別戰士殺紅眼了所以情緒激動是有可能的,但是同時殺掉師長和參謀長兩名將領就不太可能了,這麼明顯違反紀律的事情,然後還一傢伙幹掉兩個?應該沒有哪個戰士會如此的明目張膽。

但是結果卻只有一個,就是號稱“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中將,確實是被華野六縱特務團一個不知名的戰士打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