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年末曾發生了一件意義重大的事,直到現在仍受着影響,那就是將八大軍區的司令員進行了一次對調。這個命令較爲倉促也較爲嚴格,要求這八大司令員在十天內完成對調,且所帶的人員很少。

具體方式就是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跟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對調;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跟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對調;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跟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對調;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跟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對調

其實當年我國主要有十一個大軍區,對調了八個還剩下三個,這三大軍區司令員分別爲:新疆軍區司令員楊勇、成都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昆明軍區司令員王必成

這三位將軍沒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到職的時間並不久,那八人調任的原因之一也跟時間有關,在主席當年的講話、曾思玉及李德生的回憶錄中都有這麼個意思:在一個地方待太久了容易油。

這也是強軍建設的舉措之一吧,對調的八大司令員都是開國的重要將軍,他們當時都威名赫赫,只是沒想到其中最年輕的那位最終的成就最大!

這八人有四名開國上將,分別是:許世友、韓先楚、陳錫聯、楊得志

許世友是著名的“少林將軍”,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後還當過中央軍委常務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親自參與指揮了西沙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功績與職務都很牛。

韓先楚曾經擔任過志願軍副司令,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後主要就在該軍區內工作,還當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陳錫聯在建國初期擔任過軍委炮兵司令員,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後還當過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常委等職,他的履歷就相當牛了,是大軍區司令員,又當過大兵種司令員,且主持過軍委的工作。

楊得志是第三任志願軍司令員,調任武漢軍區司令員還當過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職,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是由他和許世友兩位老將坐鎮。

開國中將有兩名:曾思玉和皮定均。

曾思玉是著名的福將,歷險無數沒受過傷,調任濟南軍區司令員後還當過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南京軍區顧問等職,他的福將屬性不單是避險,還有長壽,2012年12月31日與世長辭,享年102歲。

皮定均是這八人中離世最早的,1973年調任,1976年就因爲軍事演習中的一場意外離世,當年中原突圍那麼艱險都闖過來了,卻犧牲在了和平年代。

開國少將有兩名:丁盛和李德生

丁盛是四野的一名驍將,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印邊境自衛反擊等重大曆程中都表現不俗,不過也正因如此,在調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後基本就到頭了。

最爲傳奇的是李德生,他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上甘嶺戰役中表現得非常出色,在他的指揮之下志願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1973年跟其他人比起來並不突出,軍銜不佔優,年齡是最小,1916年出生,比起年齡最長的許世友小了11歲。

不過在李德生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後,還當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職,於1988年又被授予上將軍銜,軍銜與前四位持平,還擔任過正國級的職務,因此他的成就成了八人中最高。

李德生也很長壽,2011年5月8日於北京去世,享年96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