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国南北朝历史上,志怪小说、奇案故事屡见不鲜,尤其是以刘宋王朝最多。这是因为,作为南朝的起始,刘宋政权作为汉人政权,所沿习的制度多毕竟具有集权性和专制性,乱世的背景再加上专权的存在,使得人们在精神上十分寂寞空虚,渴望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君主的看法,同时塑造一些在当时本就比较知名的名臣作为自己的“化身”,通过他们在故事中惩恶扬善、劫富济贫。

从公元420年到公元426年,作为南朝起始的年份,虽然每一任皇帝每一年都在试图稳定民心,但是连年的战乱,依然让百姓苦不堪言。《幽明录》、《折狱龟鉴》和《异苑》中就记载了许多这样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段时间刘宋统治地区民间故事的特点。

1、永初年间的故事,多带有一种人生自古,多情豪迈的感觉。其故事中多带有哲理性和对勇敢的人们的赞美。

永初年间,南朝百姓针对佛教的观念已经初步的理解,已经产生了出家为僧如果不断尽七情六欲,就会自食恶果的说法。421年,沙门道贤在看望高僧慧炽的弟子时,到了房前,忽然看到一个东西像人形,靠近了一看原来是已经去世的慧炽。容貌和穿着和活着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慧炽和尚对道贤的灵魂说,:“你早上吃了肉,觉得开心?”道贤想了想说,“很开心。”慧炽叹了口气道,“我活着的时候也不能断了吃肉,所以如今落入了饿鬼地狱。”道贤惊恐万状。接着慧炽又说,“你如果不信,就看看我身后。”道贤看到了慧炽背后突然出现了三条黄狗,它们的形状有一半像驴,眼睛很红,目光直照到室内,就像要咬慧炽又停止了,道贤对此十分害怕,过了很久才苏醒。

422年,佛教思想已经更加深入人心。相传,有一个叫法意的沙门建造了灵味寺,这位高逸沙门,喜欢遍访名山大川,在各处隐居,有一天晚上,他忽然听到有怪石崩裂之后坠落的声音传了过来,等到第二天早晨过来却只看到有一口十分清澈的泉水出现,于是,聚集众徒弟为山寺取名灵味寺。

出家人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禅意,而入世人的故事则在离奇之中充满了豪迈的感觉。永初年间,有一个叫冯恭的人喝多了,躺在山路上睡觉。这天晚上,附近有一只老虎慢慢走了过来,用头枕在他背上睡着了。冯恭中途醒过来之后,就和老虎搏斗了一番,之后又睡着了。等到他早上再次醒来时,仍然感觉老虎还蹲在他脚后。

除了梦中打虎之外,刘宋还有一个张缝与鬼的故事。有一天,张缝看到有一只鬼再对他乞食,鬼告诉张缝只要给他吃的就会暗中帮助他。:“汝分我食,当相祐助。”之后,张缝真的给了鬼吃的。鬼吃到了东西,不再为难张缝。

后来,张缝问鬼魂,自己将来的吉凶祸福。鬼告诉张缝,它已经在张缝家的大缸的壁角中留下了财物,后来张缝每十天倒一次缸,果然看到了钱物和金银铜铁和鱼肉荤腥之类的美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由于物资比较缺乏,已经产生了对鬼神的功利性,人们认为只要自己有恩于鬼神,鬼神就会给他们更多的东西。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隐约地感觉到,在刘裕建立刘宋王朝的三年里,人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破戒必遭惩罚这种为了规矩牺牲人欲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为后来的朱熹推崇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鬼神报恩这种非常俗套的民间故事,也表现了在旧的王朝结束之后,新王朝所提供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物资比较匮乏的人们,重新走向了平稳的生活,思想上也更加世俗化。

2、景平年间的民间故事,诡异中凸显光怪陆离。

在少帝刘义符统治的时期,刘宋统治区里开始流传一些讲述死后还魂的故事,比较类似于现在的重生小说。相传,景平元年,有一个人已经病死了,他的父亲告诉他,今年他原本可以做官,但是却死了,想必一定是死后才做官。于是,这个人便在父亲的帮助下,做了雷公。可是,做雷公要到处行雨,时间长了,这个人就不愿意做雷公了。他父亲很生气,把他赶走了,谁知道被开除之后,这个人竟然又活了。

除了死后还魂的故事,当时还出现了一种梦中出现死亡先兆的故事,例如最经典的荀茂落水。

景平年间,荀茂梦见有人给自己占卜,说是只要自己去首都,就可以做官。做官原本是好事,可是在梦里,荀茂做的却是死人的官。在接下来的梦中,荀茂梦到自己到了扬州的水门,却不小心落入水中而死,而且还被放到小棺材里就入殓了。

荀茂醒来之后,大惊失色,赶快告诉自己的母亲和哥哥,自己做的怪梦。更加离奇的是,还在后边,在做梦之后不久,荀茂的船到了水门,果然出了事情,荀茂本人也跟着不小心落入江中就此殒命,而且还真的被放在了小棺材里入殓了。

通过死后还魂和梦见自己死法这样的故事发现:当时的人们可以无限制地表露自己对现实的无力感。在皇帝大兴土木、四处玩乐,北魏人的铁骑在四处侵扰的时候,百姓们只能用死了之后就能做官发财、有好的生活,一切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的来解释眼前发生的生离与死别,辛酸与悲苦。

3、元嘉元年到元嘉三年,人们开始直接将真实的大人物的经历作为创作奇闻异事的素材。

424年到426年,虽然朝廷给民间颁布了一些惠政,但是君与臣之间的生死搏杀依然给民间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以傅亮为首的辅政四人组、皇帝等等参与过重大政治事件的人物经历都成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素材。相传,徐羡之在扬州做官时,曾经为了游览江水两岸,犒赏渔人和昆仑奴。结果这一去,到了二更天也不回家。徐羡之的妻子正哭泣的时候,忽然梦到徐羡之告诉她,自己就在船下。于是,赶快派奴婢找水工寻找,发现徐羡之果然坐在船下。虽然,沾了一身水,但是徐羡之的表情还和平时一样淡定。

百姓们通过这个故事,在吐槽徐羡之淡定的性格的同时,也隐约地暗示了徐羡之的不幸,这次虽然落入船底有惊无险,但是之后却为了不受刑而死,上吊自杀。如此傲岸之人下场却十分凄惨,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北方其他势力往往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调侃的对象。西秦灭亡之后,人们谈起西秦皇帝乞伏炽磐时,总会讲起这样的故事。话说长安的端门外有一口井,有一个人经常在井边的汲水亭下过夜。有一天晚上,这个人忽然听到有磕磕的声音,于是忙起来仔细观看。发现井旁的大缸里有一条红鱼,发着血一样的光,当时正赶上两个政权一起来征伐西秦,西秦寡不敌众就灭亡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人们无法解释历史事件的时候,往往就会编造故事来解释某个人物的成败与某个王朝的兴衰。

元嘉三年的民间故事还讲述了许多罪有应得的故事。当时,在邵陵有个叫黄秀的人,无缘无故在山中迷路,好几天也没回家。 他的儿子黄根生前去寻找,发现自己父亲的毛发和肤色就像熊一样。黄根生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变成了熊,却被黄秀告知这是上天的惩罚,黄根生离去。过了几年,等到伐山人再见到黄秀时,黄秀已经完全变成熊了。

黄秀误入山中,触犯山神,最后被变成熊的故事,使得故事里的山神有了一种人文主义色彩,其专断独裁,完全没有把自己和百姓放在同一个阶级。这侧面证明了,刘义隆清除傅亮、谢晦和徐羡之等三人,给百姓们留下的并不是好印象,通过刘义隆的手腕,人们发现这位皇帝即使在和刘裕一样实行德政,本质上也还是一个政治家,而百姓对他来说,也不过就是棋子罢了。

除了《幽明录》,《异苑》这样的民间故事集,刘宋王朝还流传着一些断案故事。其中与元嘉年间最有关系的,就是何承天论罚的故事了。何承天是南朝刘宋的一位传奇科学家,他一生喜欢科学,却因为曾经参与谢晦叛乱而下场惨淡,虽然谢晦死后,他幸运地偷生了几年,却最终还是逃脱不过命运的折磨。

在他年轻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个名叫陈满的鄢陵县吏要射鸟,可是石子却不小心弄伤了当地的直帅,虽然直帅没有受伤,但是按照法律,陈满还是要被处以弃市。何承天心有不忍,认为陈满无心谋害直帅,应当从轻处罚。于是,上书皇帝将法律改成了过失伤人只可以处罚三年的徒刑。

对下层官员心有不忍,对不公之法仗义执言的何承天,最终却因为权力而迷失双眼,受累于谢晦之流,百姓们通过这样的故事,在表达一种相信世界还有好官在的希望的同时,也是对何承天本人遭遇的感叹与惋惜。

结语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永初年间到元嘉三年,百姓们大多通过自己创造的故事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期盼。在故事中,他们可以遇到好官;在故事里,他们可以再交好运;在故事里,恶人终有恶报;在故事里,好人一定胜天。然而,故事毕竟是故事,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无数人只能通过划亮那一根根火柴来安慰自己,然后,在战乱与压迫之中苟且偷生,走向人生的终点。

图/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