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钮钴禄·若若

宋朝多数女子是没有名的,苏轼的三姐以“八娘”称呼,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也是有姓无名的。譬如王弗嫁给苏轼,一般称之为苏王氏称呼。

古代女子嫁夫从夫,冠以夫姓再正常不过了。

有趣的是,苏轼的两妻一妾都有名有姓,妻子王弗,续弦王闰之、侍妾王朝云,皆由苏轼量身取名,可见他对妻妾的宠爱无以复加,她们的名字也随着苏轼的传奇故事千古传颂、流芳百世。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1. 你是心上轻柔的月光,千年盛放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去世十年后,苏轼写给妻子悼亡词。这首《江城子》开了悼亡词之先河。

苏轼与王弗的相识相知相爱,历史上有很多传说。

有传说两人青梅竹马,是自由恋爱。词中描写的“小轩窗,正梳妆”,是王弗梳妆事的情境,与苏轼隔窗相望、眉目传情,而“明月夜,短松冈”,是两人月夜相会有矮松树的小山坡的地方写照。

也有人说苏轼爱慕王弗。王弗父亲办有私塾,为了追求王弗,苏轼舍近求远前去就读,两人故事从“唤鱼池”的传说开始。

还有人说苏轼与王弗是私订终 身,苏父并不同意,但其间刚好得知女儿八妹被虐早逝,幡然醒悟,觉得儿女婚姻应该自己欢喜才好。

王弗嫁到苏家,苏轼并不知妻子通晓诗书。轼每有阅读,弗必安静伴之。后轼每有忘记,弗总能及时应答,红袖添香,儿女雅趣,一段佳话。

得一灵魂伴侣,是千百年来才子佳人共同的夙愿。譬如我们熟知的民国的钱钟书与杨绛、梁思成与林徽因、鲁迅与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等佳侣,他们都曾有过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在百年后被人文字传记,如果大家喜欢才子佳人,追忆民国往事,仅一杯咖啡小钱就可以将《民国爱情: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带回家,点击链接:

在苏轼眼里,王弗的好不仅仅于此,她还明事理、洞世情。

苏轼上任凤翔时,王弗叮嘱道:“现在离开父亲,没人多拿主意,凡事谨慎”,有一次,苏轼在客厅会话,王弗路过听见,客离去后便对苏轼说:“那人说话模棱两可、任人揣度,不必与他多说?”后又有人来苏轼家希望结交成朋友,王弗得知后认为此人目的迫切,今后断交也会很迅速,结果后来都被一一印证了。

王弗在世时候,对苏轼的提点、指引不可不多,让年轻意气的苏轼在政治的纷繁复杂中找到方向和目标。

王弗在,万事可商量;王弗在,心中很亮堂;王弗在,不会走弯路。

王弗心中像明镜似的,照亮自己也照透他人,引导着苏轼稳妥往前走

王弗有母亲般的温情宽厚,有姐姐般的温暖亲厚,更有爱人的温柔纯厚。

王弗之于苏轼,是良伴、助手、知己、爱人,是苏轼一生中最明亮皎洁的白月光,一生相伴相随,从不曾离去。

2. 这一生把你宠成我的“老妻”

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王弗在重病期间,因放心不下苏轼,便将苏轼托付给了王闰之。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这一年,苏轼三十三岁,王闰之二十一岁,相差整整11岁。给姐夫做了填房,除了敬慕苏轼的人品和文采,更是觉得苏轼可托付终身。

王闰之陪伴苏轼25年,对姐姐的儿子和自己后来所生的苏迨、苏过,“三子如一”,视同己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苏轼一辈子感动。

在苏轼受到革新派排挤的时候,王闰之一直默默陪伴左右。从杭州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不断辗转,再到开封,在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王闰之不离不弃陪伴苏轼走过这段人生艰难之路。

生活中,苏轼会大方称呼王闰之“妻”“老妻”,就像现代男子称呼“老婆”般自然亲切。

苏轼第一次称呼闰之“妻”是在《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中:“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千古传颂的《后赤壁赋》中也有王闰之的影子:“有客无酒,有酒无肴……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这个“妇”不是别人,正是王闰之。”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就此一句话,就知道闰之的贤惠和宽厚了。急丈夫之所急,为他备不时之需,可谓用心用情。

什么是妻,如何为妻?苏轼在自己的千古文章中定义了中国式好妻子的模样。

在《苏东坡:最是真情味》传记中,大致又这么一句话:“‘妻’,就像王闰之那般吧,做事放心,为人正心,用情真心。”

书中分别对苏轼的出身背景、成长学习、功名考取、为官之道、人生蹉跎、爱情婚姻、朋友知己、修禅问道及艺术人生等进行了层层剥茧和深入探究,展现其正直、赤诚、豪情、逸趣、旷达的生命姿态和人生信条——我似乐天君记取,千古风流人物,东坡也。

苏轼心里,“妻”是老妻好,老妻才长久。所以他常呼闰之“老妻”,就像现代丈夫亲切称呼“老婆”一样,彼此信任,不分你我,熟悉得合二为一。当然,即便是老妻办了傻事、做了错事,也不会苛责和计较的。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后,处在担惊受怕中的王闰之担心小人从诗文中再次找出苏轼的罪状,在又气又恼中将苏轼的诗稿进行了焚毁。

苏轼在《黄州上文潞公书》中追述道:“妇女恚骂曰:‘是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烧之。比事定,重复寻理,十亡其七八矣。”致使苏轼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千古遗恨。但苏轼并没责怪王闰,反倒在监狱写下绝命诗给妻子:“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一声“愧”字,一口“老妻”,苍凉而悲情,如杜宇啼血,愧疚、忏悔、伤感、失落,诀别时一一倾诉,原来,在生命的尽头,苏轼最放心不下的是老妻——王闰之。

再有苏轼曰: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妻子真能干,此刻成了“兽医”。

再曰:“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苏轼毫不吝惜地夸赞妻子,自豪有一位好妻。

闰之在,家就在。闰之在,家很暖。闰之在,轼心安。王闰之,苏轼心中独一无二的“老妻”。

3. 遇见你,是最美的年华

苏轼一生所著诗文中所提及的女子,除了原配夫人王弗和续弦王闰之,就数王朝云次数最多。

王朝云是苏轼的妾室。

王朝云去世时,年仅三十四岁。

王朝云认识苏轼时,仅有十二岁,那时苏轼人到中年。

元丰五年(1082),苏轼纳王朝云为妾,王朝云时年二十岁。

有过爱妻王弗,已有老妻王闰之,苏轼为何还要纳侍女王朝云为妾呢?

这其中有个趣事。据宋代费衮所著的《梁溪漫志》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王朝云一句“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完完全全入了苏轼的心,也入了千千万万后来人的心。懂轼者,朝云也。

苏轼纳朝云为妾室,有后来者揣度,既是苏轼的想法,也是王闰之的想法,家中需要一位助手,苏轼需要一位红颜。其过程并不重要,结果才最重要。

第二年,王朝云产下一子,苏轼心生欢喜,为其取名“遁”,远离旋涡、归隐山林,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喜乐,如此就好。但事与愿违,元丰七年(1084),苏轼在转任汝州团练副使的途中,苏遁中暑不治夭折,朝云肝肠寸断,苏轼哀恸不已。

此后,不能从悲痛中拔出的朝云开始修禅问佛,与苏轼一道修习佛理。

苏轼再贬谪惠州,前路坎坷,前途未卜,侍女婢女家仆散去,只有朝云坚定地跟随苏轼跋山涉水去了荒蛮之地,并在艰苦的日子里,成为苏轼晚年温暖的倚靠。

至此后,苏轼生命中再也没出现过其他女子,唯朝云的影子相知相伴。朝云去世后,苏轼写下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题栖禅院》等诗文悼念最心爱的女子。

《西江月·梅花》道: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后来,苏轼在王朝云墓前建造了一座“六如亭”,并撰了一副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不但印证了费衮所辑《梁溪漫志》中“不入时宜”的故事,更是对王朝云一生的铭记。

曾记得朝云拨琴轻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情深出不能自已,苏轼问何故,答曰:“妾所不能竟(唱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苏轼听后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此情此景下,轻吟这首《蝶恋花·春景》,多么让人憧憬,如此浪漫的情境,那么悠远的意蕴,这美轮美奂的诗词,直抵生活美学的真正源头,让人瞬间体会到平凡世间的隽永深情。

古典诗词传承着文化,积淀着历史,对于心灵的一种滋养与美育,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潜移默化间给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找寻我们失去的诗意和情感,对经典的渴望和领略,我们可以在这套书《中华好诗词》里得到满足: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那时花开,那时花落。

朝云,像一团似火的红玫瑰,盛开在皑皑严冬里,为苦难中的苏轼点亮希望后燃烧殆尽,至死不悔。

多选|苏东坡的两妻一妾,你喜欢谁?

王弗
王闰之
王朝云
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