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哽咽的男演員不止他一個,但唯獨李智楠雙眼通紅的時候,十分觸動我。

女演員還有眼淚可以流出來,年輕的時候誰都可以再矯情一把。

但這個市場留給李智楠這個年齡的機會,真的太少了,少到他快要燒完了當演員這個夢想的激情,眼裏沒有了光。

爾冬升導演的眼睛很毒,毒到僅一次舞臺表現就看出了他的憂鬱。

“如果我監製那些戲裏,我覺得有一個比較憂鬱的人,我會想起你,你知道吧,你還是有你的價值的。”

他雙手抓着話筒,點了點頭。

李智楠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嗎?我想問。

被公司雪藏7年,這一筆帳該算在誰的頭上?

在35歲的人生岔路口,到底是堅持還是放棄;在生活和夢想之間,他該承認現實還是再拼一把。

留給他思考到做出決定的時間太少了,每猶豫一下,自己一個喜歡的角色就成了別人的盤中餐。

他說:“我不想就這樣沒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多層的,裏面不乏有他的野心和慾望。從當紅跌落、被雪藏7年,雙眼裏已然看不到自信的火苗,他還有機會逆風翻盤嗎?

2020年,大鵬在《演員》的綜藝現場問他,爲什麼《十八歲的天空》成名之後,再沒有了身影?

他說:“當初簽了公司以後,公司覺得起點比較高,然後給了一些不是太明確的一個決策吧,然後呢,接戲的時候,不能低於多少去接,那你唱歌唄,我給你們發專輯這樣,大概一年半,兩年這樣,然後錄完以後就跟我說,可能那個經費不夠就不發了……”

再看2011年,他帶着作品《千山暮雪》再次迴歸大衆視野,在《最佳現場》上主持人問他是否被公司雪藏?當時的大鵬也是主持人之一。

他說那時候自己還小,什麼都不懂,以爲公司不會害自己,所以公司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

同樣是大鵬和李智楠,但時隔多年,兩人之間已經明顯拉開了差距。

同樣的說法,熟悉的配方,李智楠用了八九年,還是沒能跨過那個坎兒:公司的一次錯誤決策,耽誤了自己的演藝事業。

有時候,命運的轉機,就出現在那僅有的一次選擇上。選對選錯的幾率是互相參半的,沒有多少人能被好運砸中,也沒多少人能喫好老天爺賞的這一碗飯。

是自己的無知年少,給了公司替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他真的接受了自己的一手好牌被公司摧毀的現實嗎?沒有。

否則,他不會以如今這副憂鬱的樣貌出現在舞臺上,他不會將過去的那番說辭又拿出來,重複地講給觀衆聽。

一個人若是不斷地將一件事情的始末講給周圍的人聽,說明他自己是從來不認可的,沒有打從心底裏去接受:他應該講給自己聽,並聽進去。

現實世界裏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你的任何遭遇,其實講出來,去講給任何人聽都是毫無用處的,沒人能理解你、替你分擔。

大多數時候,都只能自個兒消化。

傾訴是因爲,你想告訴對方:這不是你的問題,你是無辜的,你企圖得到安慰,包容。你一個人無法去坦然正視,必然需要依靠外力來幫助你化解。

所以即便打算從頭開始,收拾好了心情再次進軍演藝圈,連續數年李智楠的狀態都是不溫不火的。

市場變了、時代變了、觀衆也變了。

但也有沒變的東西:喜歡石延楓的依舊每年回溫一遍《十八歲的天空》;記住李智楠的忠實追隨者默默在他的微博下加油打氣;熱愛演戲的好演員馬不停蹄地靠作品來打磨自己……

每個人當下的生活狀態,是他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

比起不可抗因素的殘酷,最可怕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這一點,從李智楠整個的外形風度就能看出來。

在最新參加的《約見大明星》活動中,他對待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都是超禮貌地打招呼,雙手合十,不時附身鞠躬,姿態謙遜,更準確來說,是謙卑。

不少粉絲留言:心疼。

失去信心,會帶來負面連鎖反應。那就是失去維持形象的高度自律、失去爭取角色的拼命掙扎、失去挑剔自我的嚴格要求。

後面的這些,會逐一將自己的優點屏蔽、弱化,直到消失不見。

不甘心有什麼用,沒有痛苦纔是關鍵。

李智楠輸在了沒有信心,雖然他還有很多的不甘心。

我十分認同爾冬升導演的一番評語:“一年有多少個好的電視劇,其實不多的,電影也不多的其實,所以你就一直接這個活。然後大家在有限的預算裏面,然後沒有周期,大家再來一條,三條就過了……

但是如果每部戲,你就去跟他們一起玩那種粗造爛制的那種戲,趕快拍完的戲,那你也沒有辦法去提升自己。接到越差的戲,越爛的戲,演員要越小心,不能放鬆,所以你們要記得就是,你要當這個是你的事業。”

這段話說得不長,但語重心長。

裏面的每一點都像一把刀子狠狠地戳在他們的心口上,很痛,也很有價值。

我希望這種痛是能夠持續下去的,如果他們不能夠充分利用這種痛苦,那他們最終一無所獲,迴歸原樣。

我將爾導的話分解出了兩層含義:

一是演員即便處在被動的條件裏,也要將被動化爲主動。接受不被喜歡不受歡迎,需要養家餬口的現狀,並不是說你就只能這樣了。

糟糕的境遇,不代表你是糟糕的人。環境的髒亂差,不是一紙“不及格”的成績單。錯誤地將周圍的惡劣因素歸根到自己身上,是會打擊消磨自己自信心的。

拋開這一層的影響,將專注力收回至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就是掌握主動最直接的方式。

二是職業只能帶你走一段路,而事業是一生的精益求精。很多人並不明白兩者的區別,將職業當成了事業是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

我想爾導用了一段委婉的話,告訴了李智楠:你還沒有把演戲當成是自己的事業。所以會在停滯不前的時候焦慮不安,會在沒有收益成就的時候想要放棄。

事業是什麼,起碼不是來了些風浪就如臨大敵般的樣子,而是所有的風險未知都在預料之內,並還能夠去執行、擊破的態度。

重拾信心不難,要遇貴人先誅心。

爾導已經走得很遠了,他已經達到了一種高度,在看破一衆演員困境的時刻,就已經給出了方向和預判。

他對李溪芮說,如果你喫不了這個苦,那就不要幹演員這一行。

一語中的,字字誅心。

爾導是貴人,能夠在《演員》的舞臺上與他對招的演員,都是極大的幸運。

就如子怡姐在第一季的時候發表的那句感慨一般:“你看有一個很懂戲的導演,幫他們去導,演員就發光了。當你沒有經驗的時候,你有一個好導演,你就有了一把尺子,這個尺子是有刻度的。”

一個人能否在喜歡的事業上發光,有兩點是必不可少的:你能不能給自己機會;別人能不能給你機會。

後者就是指我們生命中所遇到的貴人:你的推薦人、導師、比你優秀的但願意給你提供價值的人等等。

有時候當我們自己無法給自己優質的資源時,我們就更多的需要依靠貴人,一般的人是不行的。

李智楠能來到《演員》,是給了自己一次機會;遇到爾導,以及其他的貴人,是別人帶給了他機會。

35歲,能有一次這樣的經歷,是難能可貴的。

演員的生命週期其實很長,他可以一直演到生命的終點。

他說:“我不想就這樣沒了。”其實這句話的裏層含義是“我不想成爲一名默默無聞的演員。”

其實,他從來沒有[沒了],他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圈子,這個圈子也從來沒有拋棄過他,只是他找不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你是演員,但不再是出名的演員;你是演員,但也不是每個演員都可以逆風翻盤。

粥左羅說過一句話:“急什麼,你又得不到你配不上的東西。”

李智楠曾在扮演《千山暮雪》蕭山一角的拍攝過程中,將自己的右手打到流血。那一場戲是重頭戲,需要情緒發揮到極致,纔不至於有太假的效果。

當時因爲拍戲經驗不夠,不知道怎麼藉助適當的道具和借位技術來幫助自己減輕傷害,於是只好硬碰硬,對着一根實心的木柱子,不停地捶打。

沒有足夠的資歷,就只能喫虧。

沒有熟練的技巧,就只能用勤補拙。

急不得。

《演員》出場就對40名演員做市場定級,很多人不滿,被定級演員自身也有很多的不服氣,但我卻覺得,這是一條很棒的規則。

它用近乎理性和現實的市場眼光給演員們上了一課: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也在與時俱進。

以前的那一套不受用了,什麼是好什麼是劣質有了更嚴苛全面的評判標準,光靠老本或是原始積累根本不構成核心競爭力。

35歲的李智楠,人生將要重新洗牌,我很心疼他,但我也替他感到高興,因爲一個人的自信心早晚會有重建的時候,只要他不放棄,並將擊中內心的痛苦轉化爲持續燃燒的動力。

想知道更多

歡迎關注知音心理

喜馬拉雅FM搜索“生命董事長”同步聽

作者:沐沐

ID:zhiyinxinl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