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每一個王朝的疆域都是不同的,瞭解每個朝代的版圖變化也是歷史愛好者喜歡的歷史內容。而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也給每個朝代記錄下了疆域的大概範圍,雖然大部分的記載不夠詳細,但是總體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並且能夠爲歷史地圖的創作者提供必要的依據。

中國第一個王朝爲夏朝,出現了4000年前。對於夏朝的版圖,大多數學者認爲處於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帶,以伊洛河流域的洛陽爲中心。關於夏朝的疆域,《國語》記載“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逸周書》記載:“自洛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

商朝的是中國第二個王朝,疆域比夏朝更加廣闊,大概處於今天的華北一帶。《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商朝的疆域爲:“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這裏的孟門是山西和陝西的交界一帶,也就是潼關—黃河一線。《戰國策·魏策》記載,“殷紂之國,左孟門而右漳釜,前帶河,後被山”,其範圍也大概就是華北平原。

西周是中國第三個王朝。大約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滅商,建立了周朝。經過周公、周穆王等人的擴張,西周的版圖達到了巔峯。《棄珠崖議》記載“殷周之大仁也,然地東不過江黃,西不過氐羌,南不過蠻荊,北不過朔方”。其大概就是現在的黃淮海地區。《春秋左傳》記載詹桓伯說:“我自夏以後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不過這個不是西周的疆域範圍,而是“進貢”國範圍。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史記·秦始皇本紀》說:“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爲塞,並陰山至遼東。”這裏唯一比較模糊的是南至北向戶,所謂“北向戶”,《漢書·地理志注》“言其在日之南,所謂開北戶以向日者。”也就是當地的日光可以從北照進屋子,也稱爲“日南”,也就是當今的北迴歸線以南地區。那麼具體緯度是什麼地方呢?《水經注》提供了信息“區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根據天文推算,大約在北緯16度左右,在越南的順化位置。也因爲如此,漢朝滅南越之後,在越南中部一帶設置了日南郡。《漢書地理志》記載:“日南郡, 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後漢書郡國志》也記載:“日南郡秦象郡,武帝更名。”

漢朝的疆域在秦朝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漢書·地理志》記載:“至武帝攘卻胡越,開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並夏、周之制,改雍日涼,改梁日益,凡十三部,置刺史”。《舊唐書》記載:漢興,以秦郡稍大,析置郡國。武帝斥越攘胡,土宇彌廣。哀平之季,凡郡國百縣幹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國而諸郡置十三部刺史分統之。謂司隸、並、荊、兗、豫、揚、冀、青、徐、益、幽等十三州。漢地東西九幹三百二里,南北萬ニ千三百六十八里。”在漢唐史書的記載中,漢朝的疆域也就是十三州。不過,現在學者也認爲西域屬於漢朝疆域,畢竟漢朝在西域駐紮了一定的軍隊。

隋朝,是繼漢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資治通鑑》記載:“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有奇,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歷代之盛,極於此矣。”但是沒有記載隋朝的具體疆域情況。

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擴張。古文獻記載“唐土東至安東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單于府。南北如前漢之盛,東則不及,西則過之。漢地東至樂浪、玄菟,今高麗、渤海是也。今在遼東,非唐土也。漢境西至敦煌郡,今沙州,是唐土。又龜茲,是西過漢之盛也。”也就是南北和漢朝差不多,東邊不如漢朝,西邊超過漢朝。古文獻的的版圖都是認爲是設立州郡縣的地方,不包括都護府、都督府,因此纔有這樣的結論。

宋朝的疆域相比於唐朝而言,要小了很多。《宋史·地理志》記載:“天下既一,疆理幾復漢唐之日,其未入職方氏者,唯燕雲十六州而已”。《宋史》認爲宋朝和唐朝相比,主要是少了燕雲十六州。實際上,僅僅在設置的州縣地區還少了交趾(越南北部)、河西走廊、西域東部地區等。

元朝,是中國古代歷朝之中疆域面積最大的。《元史·地理志》記載:“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但是沒有具體描寫疆域到達哪裏了。元朝時期,郭守敬在全國建立了27個觀測站,其中最北的在北海,根據《元史·天文志》記載,“北海,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影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根據推測,北海大約在北緯63度左右。

明朝的版圖,《明史·地理志》記載:“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萬里。”也就是說,從明朝初期到後期,明朝一直在丟失土地

就從明鼎盛時期來看,也就是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這裏的吐番也就是元朝設置的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明初投降於朱元璋,設置於甘肅河州,也就是現在的甘肅臨夏。安南爲越南北部一帶,大磧爲大漠,也就是陰山北部的戈壁灘,是內外蒙古的分界線。如此,明朝初期的版圖就是東到遼東、西到甘肅、北到到戈壁灘、南到越南。

清朝的版圖,《清史稿》記載爲:“東極三姓所屬庫頁島,西極新疆疏勒至於蔥嶺,北極外興安嶺,南極廣東瓊州之崖山。”清朝的版圖在歷朝歷代中是最沒有爭議的,基本是就是史書中確定的這個範圍,《中國曆代疆域考》寫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後疆域達到極盛,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今南海諸島),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西抵蔥嶺、巴爾喀什湖地區,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臺灣、澎湖羣島。國土面積達1316餘萬平方公里,晚清1908年縮減爲約1135萬平方公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