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有聲有色的超級大國,印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除了有揮之不去的咖喱洋蔥味兒,以及聲振寰宇的大嗓門,印度還有一顆衝出南亞走向世界的勃勃雄心。

從1947年建國以來,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就一再強調“印度要麼成爲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默默無聞,中間路線不能接受”,於是印度開始了朝氣蓬勃的大國崛起之路。

由於英國按照宗教將英屬印度劃分爲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所以印度教徒佔絕對優勢的印度從一開始就在體量上完勝巴基斯坦。再加上二戰後全球掀起的第三世界獨立浪潮,體量較大的印度順理成章地成爲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

由於印度沒有經歷慘烈的革命戰爭洗禮,印度較完整地繼承了英國的遺產。但也正因爲如此,印度也沒有進行社會秩序的推倒重建。這是個非常要命的問題,因爲這意味着印度除了沒有了英國佬的頤指氣使,統治者還是那幫人。

而且,作爲既得利益者,統治階級自然也不願意爲了國家的發展讓渡更多利益,這就導致了廢除種姓制度的法律出臺了幾十年,但印度的種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

更要命的是,沒有席捲全國的革命浪潮,印度根本無法改變一盤散沙的局面,山頭林立的局面,導致今天的印度依然是舉世聞名的人種博物館、宗教博物館、民族博物館以及語言博物館等。

歷史上的印度一直是一個地理名詞,直到英國殖民者的全面殖民,才讓印度有了國家的雛形,但即便如此,印度依然算不上真正的國家。

所以,即便作爲國際馳名攪屎棍的英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卻留下了一堆麻煩,特別是克什米爾,印度依然對英國的再造之恩感恩戴德,說什麼也要繼承英屬印度的衣鉢,爲恢復英屬印度版圖而前赴後繼。

對於印度而言,打着英屬印度的旗號,一來可以爲自己在南亞的橫衝直撞找到合理藉口,二來可以藉助英屬印度的外殼重塑所謂的印度精神。事實證明,印度的做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印度沒有成爲真正的大國,但卻真正崛起了。

這聽起來很矛盾,但卻非常符合印度的氣質。因爲沒有革命或戰爭,更沒有條件進行土地改革,所以印度獨立幾十年來,工業化始終無從談起。而沒有工業化,農業發展也始終被嚴重製約,印度時至今日依然是名副其實的飢餓大國。

但因爲種姓制度的存在,印度低種姓即便食不果腹也依然不敢反抗,印度反而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

而在種姓制度下一潭死水的印度,爲了保持所謂的凝聚力,開始不斷對外挑釁擴張,用向外轉移矛盾的方式掩蓋自身的不足。印度統治者也創造性地提出了“跳過工業化,發展第三產業”的觀點,於是印度軟件外包等行業蓬勃發展,工業化停滯不前導致的矛盾再度被掩蓋。

而因爲印度體量較大且確實不可能真正崛起的國情,更重要的是噁心我們的區位,印度得到了美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的爭相拉攏,印度也在美俄等國的吹捧中得到了各種先進武器,煽風點火的底氣更足了,參與大國博弈的心氣也更高了。

古人云:“國雖大,好戰必亡”,印度如此窮兵黷武,最終會走向分崩離析嗎?靜夜史認爲當然可能,但可能性很低。

以62年的慘敗爲例,此戰雖然令尼赫魯黯然下臺並鬱鬱而終,但卻在客觀上讓印度更團結了。戰敗如此,吊打周邊小國的勝利就更有優越感了,所以印度因窮兵黷武而分崩離析的可能性實在不大。

在靜夜史看來,外部勢力的介入,纔是印度五馬分屍的根本因素,不過從目前的國際格局尤其是我們仍然不及美國的情況來看,印度被肢解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概括起來,一個統一且分散的印度,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利益,所以印度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不會崩潰。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