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娜娜

經濟的飛速發展,爲我們帶來了更加舒適愉悅的生活環境。環境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和思想,也正是如此,現在溫室中的花朵也越來越多。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不明父母的不易,更不重視學業,貪玩混日子。那麼,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呢?

近期,一幅親子環衛圖撼動人心。畫面中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幫做環衛工作的媽媽掃地,小小的身軀手拿一把大掃帚,雖然有點喫力,但打掃完後母子倆並排齊坐的溫馨畫面,讓人很是感動。有人問小男孩的母親:“你家孩子真懂事,是怎麼教育的?”這位女環衛工不善言辭,說不出太多的教育道理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

這位媽媽簡潔的一句話卻蘊含着她對孩子獨特的教育理念,孩子都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父母的辛苦應該被孩子看見,讓他設身處地的去體會錢的來之不易、生活的艱苦、父母的操勞。他們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和苦難後,纔會對父母心生感激。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一位沉迷網絡的高中少年,時常半夜翻牆出校上網。當有一天他準備翻牆出校上網時,突然看見滄桑的父親來給他送生活費,爲了節省住旅館的費用,在牆下坐了整整一夜。少年看見這一場景後,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最終成爲了一名大學生。這位父親的行爲讓我們感動,如果這個父親的艱辛,沒有被調皮搗蛋兒子意外發現,兒子可能就不會洗心革面。父母應如何引導,能讓孩子重視學業、懂得父母的不易呢?

1、切勿對孩子過度呵護!

鷹的翅膀需要在搏擊風浪中鍛鍊,挺拔的松柏需要在傲霜鬥雪中長成。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呵護是其實是一味毒藥。很多父母都持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點。百般努力、傾盡所有地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寧願自己苦死累死,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過苦日子。對孩子可謂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但是,這種做法真的對嗎?

不少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總覺得虧欠了孩子,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大多數的孩子都過着一種享樂的生活,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家家都有零食喫,人人都有新衣服穿。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父母的過度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感恩和體貼父母,更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的壞毛病。

2、勤奮和努力,是給孩子最好的饋贈。

現今的父母,總想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懈怠;精神懈怠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纔是對孩子最好的饋贈。

社會是促使人變得懂事最好的老師。在社會上大開眼界,走出井底之蛙的侷限;或者在工作中感受賺錢困難,生活不易。這樣,心靈受到了衝擊,可以形成更高的認知,明白父母掙錢不易。

如果你一直把所有的血和淚默不作聲的嚥進肚子裏,孩子只會以爲掙錢很容易,又怎麼會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呢?社會不會對任何人心慈手軟。假期時可以讓孩子嘗試去體驗一下生活,爸爸媽媽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學會跟孩子說出自己的難處和力不從心。

3.給予孩子良好的示範。

勤奮努力的家庭裏往往不會有懶惰的人,這是環境氛圍和優秀榜樣的力量。父母專注,孩子必然不會是馬大哈;父母粗心大意,孩子也很難專心細緻。每位父母都應該是自己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應該懂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如果不懂事,家長首先需要反思自我,弄清楚孩子真正調皮的原因,才能進行下一步教育。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遇見困境後直面困難纔是英雄好漢。

4、傳授給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如果孩子的什麼事情都有人幫忙料理,就沒有機會培養起他對一件事的控制感。如果一味地幫孩子做事,會導致孩子做事無條理,對父母的依靠越來越強,即便未來孩子學業有成,但他在生活能力上還是個弱智兒。有智慧的家長,會尊重孩子自身成長規律,用愛與正確的人生觀陪伴孩子以他們自己的步調成長。只要孩子的身心健康,對自己充滿信心,好未來肯定不是夢。所以媽媽們要及早的給孩子們傳授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養孩子生活技能四步走:

第一步,我們爲你做這件事。

第二步,我們和你一起做。

第三步,我們看着你做。

第四步,你獨立完成。

總之,要讓孩子認識到學業的重要性,父母的不容易。首先要讓孩子願意聽你講話。否則,一切都是被迫,事倍功半。因此與孩子共情很重要,對孩子要多認可,多表揚。讓孩子有了信心,就會願意跟父母交流,頻繁的溝通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孩子會更加懂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