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一個曾經因爲難以接受當時教育制度而憤然辭去北京大學教授的人,對教育有着自己獨到而睿智的見解,他曾經在一檔節目裏說:

"我其實不喜歡中國大部分的家長,中國的家長還沒學會怎麼做家長。中國是個長時間落後的國家,是個長期自卑的國家,它會在孩子身上體現,如果孩子不爭氣這個自卑還會傳給下一代。"

"望子成龍"不全是期望

"望子成龍"本身並沒有對錯,只是很多家長濫用了這個概念,有些家長打着"望子成龍"的旗號強求孩子學習很多特長。

全然不顧孩子的天分和喜好,僅憑自己的喜好進行決定,更甚者僅僅是爲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就強加給孩子,給孩子帶來許多多餘的壓力和負擔。

有位家長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找到自己在大學裏音樂學院的朋友問:"現在大家都在學鋼琴、提琴,我應該讓我的孩子學些什麼比較獨特的樂器。"

那位老師說;"學豎琴吧!這個城市裏一共就兩個人學豎琴。"然後她就把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送去學了豎琴,光榮的成爲了那個城市裏第三個會豎琴的人。

孩子母親到處吹噓:"我的孩子可是整個城市裏第三個彈豎琴的。"後來孩子長大了,學了油畫,對母親說:"我喜歡豎琴,可我不喜歡被選擇豎琴,更不喜歡成爲你的資本。"

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爲孩子的教育進行付出非常值得支持和鼓勵,但家長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

不是爲了自己炫耀和彌補遺憾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特長,是爲了孩子能夠有足夠的競爭力。家長一定要學會引導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未來。

看看上面那個家長,爲什麼執意選擇獨特的樂器?因爲自卑,也對孩子自卑,她認爲自己的孩子如果喜歡鋼琴、提琴一定比不過別人。

她也對自己自卑,她直接採納了朋友的建議,甚至不進行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又在孩子成爲第三個學豎琴的人之後用炫耀掩蓋自己的自卑,幸好孩子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路,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能力在這種壓力下選擇自己的路。

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自卑的

大部分自卑的家長出現在60-90後。新中國建成後中國快速發展,很多家長並沒有做好迎接新時代的準備,無法適應時代的他們內心充滿和恐慌和焦慮。

很多家長小時候家裏沒有一臺電視機,沒有洗衣機,家裏的地面沒有瓷磚、桌子上沒有檯燈,只知道二胡和琵琶不知道什麼是鋼琴、吉他。

再看看現在,小孩子們從小依靠網絡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家長們沒有應對這種生活的經驗,只能依靠着自己的想象去要求孩子們不斷地不斷地向前走。

這時候家長的自卑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孩子們應該要學會理解家長,但家長一定不能因爲被理解就選擇不去改變。

家長在生活中還有一種自卑——面對他人的自卑,比如面對孩子的老師,很多家長在面對老師時都會下意識地說:"我家孩子要是不努力老師你就好好管教。"

家長作爲最瞭解孩子的人,不但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不相信自己,老師彷佛就是真理,對老師言聽計從、唯唯諾諾。這不是客氣話,更不是謙虛,只是自卑而已。

很多孩子經常對父母說你爲什麼不相信我?其實就是因爲家長以謙遜爲名對他人的自卑導致的。這種自卑只能說是濫用了中國人所說的謙遜,忍讓並非條件的退讓,謙虛也要有度。

讓自卑停止傳遞

家長的自卑感並不帶有惡意,他們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自卑這件事。

他們把自己的自卑粉飾成"望子成龍"、"謙遜"、"避免矛盾"、"打壓式教育",張口閉口"我是爲了你好。"面對自己的自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家長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放自己的防備,不用擔心裸漏真心會受到傷害,這樣孩子才能卸下自己的僞裝,心對心的進行交流。

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知道孩子的天賦和愛好,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路,給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鼓勵,肯定能發現自己的孩子原來那麼優秀。

家長要學會相信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孩子被誤會被誤解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成爲孩子的依靠,不能盲目相信別人的說法。

一個人在指責你孩子的時候一定是帶有偏見、不夠理智的,在這個時候被指責的孩子迫於多方的壓力說出的話反而更接近真相。

相信不單單是要在合適的時候保護,也是要主動的去鼓勵,在孩子失落的時候、成績沒考好的時候,要主動地和孩子談心,鼓勵孩子重拾信心。

家長要知道,孩子沒考好的時候、沮喪

時候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你鼓勵了孩子,孩子也會給你一個安慰。

家長要避免打壓式教育。有人將打壓式教育分析爲投射認同:父母自己的成長經歷塑造了他們內心和自己的關係,而當這個關係裏有一些部分是他們痛苦的時候,就會把這個部分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以此來減輕痛苦。

並解釋稱:你感到的自卑,其實是他們內心的自卑感被投射在了你身上。這些話僅僅是聽起來就讓人不寒而慄,作爲人本就不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作爲家長,就更不該用傷害孩子來減輕自己的痛苦,最不能容忍的是:這些家長對自己所犯下的錯渾然不覺。

借用魯迅先生的話:"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現在就讓我們直面我們的自卑,不爲成爲猛士,只爲成爲一個稱職的家長,希望我們再也不把自己的自卑傳給下一代,希望我們再也沒有自卑。

文/南宮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