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寧日報-愛海寧

海寧市傳媒中心記者 袁婕瑩

“我的一個朋友,前段時間家裏辦了個很洋氣的生日派對,全都是80多歲大家長一手操辦,覺得很意思。”近日,有市民“爆料”,一個88歲老人花了一個月時間籌辦了一場派對,趁着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全家四代25口人齊聚一堂。

隨後,記者聯繫上了這位88歲的老人陳松年,“好呀,跟大家一起分享家有喜事!”他爽朗地笑着說。

準備一個月 88歲老人爲家族籌辦派對

10月5日中午,陳松年早早地來到花裏餐廳。現場佈置到位了嗎?主持人的流程還得順一遍;發言稿準備妥當了沒?……原來,當天是陳松年曾孫女的一週歲生日,趁着這個契機,也藉着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合一的節日氛圍,陳松年給全家四代25口人精心籌劃了一個家庭派對。他說,要讓家人們感受家的溫暖,也感謝這個時代帶來的美好生活,全家人要爲國家強盛、家庭幸福共同努力。

九月初,派對的籌備工作就開始了。第一個任務是找一個合適的地點。從前,家人聚會都在酒店裏,飯喫完就結束了。這次,陳松年想籌劃一個不一樣的派對,除了喫飯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爲家人們提供一個情感交流的空間。跑了兩三個餐廳,陳松年都不是很滿意。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松年發現了西山公園旁的花裏餐廳,“活潑、有活力,適合年輕人,就是這了。”

敲定場地後,陳松年就約定了主持人和攝像師,讓派對更有儀式感,也能紀錄下家人們的幸福時刻。一個月時間裏,陳松年反覆斟酌派對流程,包括現場佈置也和設計師幾次商定。

派對當天,餐廳佈置上了粉紅色的絲帶,擺上了粉紅色的蠟燭,粉色系的鮮花,洋溢着溫馨的氣氛。

下午4點,家人們陸續到場。每個人精心打扮,女士們穿着漂亮的裙子,孩子們換上了新衣服。

和普通的家庭聚會不同,陳松年還設置了一個有趣的“派對規則”:小輩要準備一份禮物給自己的父母,但禮物不能貴,重在有心意,並說一說自己的心裏話。

“有送杯子的,有送圍巾的,還有把小朋友的照片印在抱枕上送給爸媽的……”陳松年說,這樣形式的派對,他們家也是第一次舉行。平時陳松年的小孫子話最少,家庭聚餐中幾乎不怎麼講話,這一次,他也表達了心裏的感激:“爸爸媽媽,你們操勞一生,現在還幫我們帶孩子,你們辛苦了。”雖然只有三言兩語,但家人間的真情實感溫馨了整個房間。

派對舉行了大約三個小時,家人們共同享受美食,小朋友們唱着歌跳着舞給長輩們表演節目,一張張照片定格家庭和睦、相親相愛的瞬間。

派對結束後,88歲的陳松年還自己動手,將100多張家人的照片集合成一段視頻,取名爲“記錄陳府四代人生日慶幸福時刻”,發給家人們珍藏。他說,等攝像師拍攝的專業視頻剪輯好之後,要拷在U盤裏,給每戶人家都發一個,留作紀念。

採訪時,陳松年也告訴記者,現在退休了,現階段最大的任務就是搞好家庭文化,讓好家風延續,讓子孫後代都緊緊地凝聚在一起。“這是我畢生的任務!”他說。

用榜樣和愛的力量 鑄就和諧家庭

當然,融洽和睦、母慈子孝的家庭氛圍並不來自於一頓飯、一杯酒,而是日復一日的關懷和教導,以及以身作則的榜樣的力量。

陳松年老家在袁花,他20歲時就到上海機關單位上班,也是那一年,他和妻子喜結連理。他們生育了3個子女,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起初的三十多年時間裏,因爲戶口原因,陳松年的妻兒無法前往上海和他一起生活。分居兩地,陳松年一年只能回家二十來天,但情感的維繫從來不曾中斷或淡漠。只要是節假日,陳松年就把老婆孩子接到上海,擠出時間,帶他們去附近逛一逛,還帶他們認識自己在上海的同事和朋友。

1977年,高考恢復,大女兒準備考大學,作爲高考恢復後第一批參加高考的學生,當時的路該何去何從?陳松年一封家書,給女兒的人生路提供建議和經驗。

陳松年對家庭的責任和愛,以及他自己敢於追求、敢於闖蕩的精神給子女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三個子女不但事業有成、孝順父母,更是將這種優良的家風傳承給了自己的下一代。

2018年初,86歲的陳松年和老伴回到海寧定居,生活更加悠閒舒心,子孫們輪番開着車陪老兩口周遊各地:去逛上海幾十年都沒時間去玩玩的地方,去江陰拜訪老友,去餘姚見一見在上海家裏做了十幾年的小時工阿姨……

2018年,陳松年的子孫陪同老倆口坐着剛開通的上海到九龍的高鐵赴港旅遊,這是陳松年和愛人第一次遠航,也是他的妻子去世前最後一次遠航。陳松年的女兒記錄下了他們的行程:我們乘坐的是動感號列車,一路上,老媽就像一個快樂的小孩,一會兒坐,一會兒站,開心地合不攏嘴。

女兒說:“帶着媽媽去香港看看一直是父親心中的一個夢,在港的五天四晚,上午酒店休息,下午遊景點或觀街景,晚上欣賞維多利亞港夜景或舉杯飲酒。圓夢之旅不僅圓了父親的夢,也圓了我們子女的一個夢: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抽時間陪着他們去走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