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故的科比又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而這源於科比的妻子,將自己的生母趕出了家門。

在金錢面前,親情到底幾斤幾兩......

別低估人性

距科比飛機失事,離開這個世界,已有九個月整了。

隨着時間的沖洗,我們漸漸平復了心情,接受了其已故的事實。

但對於科比的遺孀瓦妮莎而言,卻始終深陷“錢”的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早前,就有外媒報道,在科比去世後,有數十名職業運動員曾闖入科比家中,對瓦妮莎展開“追求”。

這其中,不乏科比在世時的隊友。

他們不念曾經的兄弟情,也不顧瓦妮莎喪夫喪女之痛,趁人之危,毫無人性的打起了兄弟老婆的主意。

大多網友,都看出來這些人此行的“目的”。

據悉,科比留下的遺產共有140億人民幣,由於事發突然故此沒有留下任何遺囑。

故此按照相關規定,這萬貫家財中的一半給了妻子,一半給了3個孩子們,相當於70億。

而目前,瓦妮莎仍擁有孩子們的撫養權。

故此,在外界看來,只要誰能娶到瓦妮莎,就相當於能夠間接獲得這筆鉅款。

很顯然,在這筆鉅額遺產面前,人們早已摒棄了自己的善良,早已忘記了什麼是人性。

更令人悲憤的是,血緣至親,也經不住這筆鉅款的“誘惑”。

上個月,瓦妮莎的親生母親索菲婭,即科比的岳母,在一檔電視臺的採訪面前,痛哭不止。

她表示在科比離世後,瓦妮莎狠心的將自己趕出了家門,甚至還將之前給的車子也一併收回:

“瓦妮莎告訴我需要我離開居住的房子,並且她還跟我說,她想要回她的車,並且現在就要。”

節目播出之際,瞬間輿論譁然,大衆都紛紛站出來指責瓦妮莎的絕情,並庇護索菲婭。

在大家的爭議聲中,瓦妮莎直接的丟出了一份聲明,表示要與索菲婭斷絕母女關係:

“現在,我看清了於我母親而言,什麼纔是最重要的。這比痛苦還要難以言說,我希望有關我們個人關係的一切到此爲止。”

原來,索菲婭所做的這一切都不過是自導自演,追根究底不過是想在科比的遺產中,分一杯羹。

瓦妮莎表示:“她搬走了所有的鑽石珠寶,清空了我提供的公寓,並收起了傢俱,感覺好像她沒有我的贍養。”

“我的丈夫和女兒去世後,她並沒有在生理上或情感上支持我和我的女兒。

事實與索菲婭所敘述的大相徑庭。

要知道科比在世時,雖然一直與自己的親生父母關係不好,但卻與岳母索菲婭十分親近,在財政上更是相當支持。

不僅每月給予贍養費直到現在,甚至送車送房。

可在科比離世後,索菲婭非但沒有承擔起自己作爲母親的責任,更沒有念舊情,安慰與照顧女兒瓦妮莎,甚至還窺覷女兒得到的鉅額遺產。

未媽看到這樣一個評論,十分感觸:你們都趁科比不在,欺負他的女孩。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趁人之危的人之中,竟有着瓦妮莎的母親。

利益就像一個試金石,親情中幾分真幾分假,都一目瞭然。

真的不是誰,都有資格爲人父母,更不是生下了孩子,就能被稱之爲父母。

借親情之名“嗜血”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就說過: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毛骨悚然。

大家還記得那個被稱之爲“年度最垃圾父母”的他嗎——演員毛曉彤的父親。

他曾在一檔節目中用力的拗着“辛酸老父親”的人設,字字誅心的控訴着毛曉彤“棄養”自己,甚至拒絕與自己見面。

可他一開口竟要求毛曉彤支付5000萬的贍養費,並表示如若談不攏,那就一起下地獄!

但其實,毛曉彤的父親早就與母親離了婚,在毛曉彤年幼時,也並未盡到養育的責任。

甚至在毛曉彤出生後,因爲是一個女孩,便把她扔進了垃圾桶裏。

在知道女兒紅了以後,便開始了“吸血鬼”的作風,不斷索取,一開口便是幾十萬甚至上千萬。

這就是所謂的父親嗎?

不然,這不過只是一個貼在身上的“牛皮癬”,一個永遠清理不乾淨,想撕下時還要扯下你一塊血肉的超負擔品。

身爲父母,難道就擁有了傷害孩子的權利嗎?

或許有人會認爲,是自己將孩子帶來這個世界的,想對孩子做什麼的都可以。

可作爲我們孩子的他們,並沒有自己選擇來到這個世界。

讓他成爲他,而你仍是你

曾有網友在談論起親子關係時,這樣說道:

“大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了打網遊裏創建的人物,從來不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靈魂個體。”

是啊,有多少父母早已忘記,或是從不認爲,孩子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該成爲任何人的附着品。

多數父母都有一句口頭禪:“都是爲你好!”

但這對孩子來說,不過都是以愛爲名的傷害罷了,一句簡單的“爲你好”,就被要求交出自己的一生。

給了孩子生命,並不意味着我們能對孩子做任何事,更不意味着我們替孩子做了什麼決定,孩子都要感恩我們一輩子。

孩子不該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他們不該揹負着我們未完成的夢想。

他們先而爲一個獨立的人,後而纔是我們的孩子。

在電影《何以爲家》中,12歲的小男孩贊因將父母告上了法庭,他對法官表示: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爲他們生下了我。”

贊因的父母每天都躺在家中,猶如沒有感情的生育機器,有着7個孩子,

他們一家生活在貧民窟中,十分窘迫,主要收入來源是讓贊因從藥店騙取止疼藥製成毒衣,然後讓在監獄服刑的哥哥賣出去。

贊因想讀書,但父母卻把他當成了維持生計的工具人。

在這個家庭中,不存在教育一說,贊因也從未得到過家的溫暖。

就連自己最疼愛的11歲妹妹,也被以一隻雞的價格賣了出去爲人妻。

哪怕贊因苦苦哀求也無疾而終,最終妹妹孕期慘死在醫院門口,萬念俱灰的贊因就這樣帶着刀衝向了那個害死妹妹的男人。

12歲的贊因,從出生那天起,就沒有感受到過家人的關愛,自此後的每一天,都淪爲父母求生的利器。

家原本是孩子們的避風港,但在贊因心中,卻是最想逃離的夢魘。

他何以爲家?他無以爲家。

更令人髮指的是,贊因的故事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着的,那個孩子也確確實實經歷了電影中的生活。

是啊,爲人父母卻是不用考試,甚至是世界上最沒有門檻的“職業”。

沒有“資格證”的父母並不在少數,生而不養的現象十分普遍,一度成爲了現實中衆多家庭悲劇的導火索:

有人只負責把孩子生下來,卻從不教給他們禮貌和體面,放縱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隨處搗亂;

有人把孩子留在家,理由是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卻不管他們是否性格孤僻、渴望陪伴;

有人解決問題靠拳頭,孩子做錯事,第一時間接受的教育就是捱打,父母的拳頭卻並沒有把他們教育成善良聽話的小孩……

孩子們不是野生的雜草,他們並不懂得如何自我成長。

他們需要在被愛與教育的年紀,得到關懷與照顧。

世上確實沒有完美的孩子,但這不也正如沒有完美的父母一般嗎?

一段優質的親子關係,並不是捆綁與佔有,而是在年幼時給予足夠的陪伴與教育,在成人時學會放手讓他們追逐自己的人生。

這世上所有真摯的感情,都是經得住時間與慾望考驗的。

「愛」從來也不是隨口說說,而是體現在真正的行動上。

在相互依靠的同時,卻又保持距離感彼此獨立,這纔是爲人父母最有智慧的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