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
04:51來自廈門日報

自得其樂

作者/汪曾祺

體力充沛,材料湊手,做幾個菜,是很有意思的。做菜,必須自己去買菜。提個菜筐,逛逛菜市,比空着手遛彎兒要“好白相”。到一個新地方,我不愛逛百貨商場,卻愛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氣息一些。買菜的過程,也是構思的過程。想炒一盤雪裏蕻冬筍,菜市場冬筍賣完了,卻有新到的荷蘭豆,只好臨時“改戲”。做菜,也是一種輕量的運動。洗菜,切菜,炒菜,都得站着(沒有人坐着炒菜的),這樣成天伏案的人可以改換一下身體的姿勢,是有好處的。

做菜待客,須看對象。聶華苓和保羅·安格爾夫婦到北京來,中國作協不知是哪一位,忽發奇想,在宴請幾次後,讓我在家裏做幾個菜招待他們,說是這樣別緻一點。我給做了幾道菜,其中有一道煮乾絲是淮揚菜。華苓是湖北人,年輕時是喫過這道菜的,但在美國不易喫到。她喫得非常愜意,連最後剩的一點湯都端起碗來喝掉了。不是這道菜如何稀罕,我只是有意逗引她的故國鄉情耳。

臺灣女作家陳怡真(我在美國認識的她)到北京來,指名要我給她做一回飯。我給她做了幾個菜。一個是乾燒小蘿蔔。我知道臺灣沒有“楊花蘿蔔”(只有白蘿蔔)。那幾天正是北京小蘿蔔長得最足最嫩的時候。這個菜連我自己喫了都很驚詫:味道如此鮮甜!我還給她炒了一盤雲南的乾巴菌。臺灣咋會有乾巴菌呢?她喫了,還剩下一點,用一個塑料袋包起,說帶到賓館去喫。如果我給雲南人炒一盤乾巴菌,給揚州人煮一碗乾絲,那就成了魯迅請曹靖華喫柿霜糖了。

做菜要實踐。要多喫,多問,多看(看菜譜),多做。一個菜得試燒幾回,才能掌握鹹淡火候。冰糖肘子、乳腐肉,何時軟入味,只有神而明之,但更重要的是要富於想象。想得到,才能做得出。我曾用家鄉拌薺菜法涼拌菠菜。半大菠菜(太老太嫩都不行)入開水鍋焯至斷生,撈出,去根切碎,加入少許鹽,擠去汁,與香乾(北京無香乾,以燻幹代)細丁、蝦米、蒜末、薑末一起,在盤中摶成寶塔狀,上桌後淋以麻油、醬、醋,推倒拌勻。有餘姚作家嘗後,說是“很像馬蘭頭”。這道菜成了我家待不速之客的應急保留節目。

有一道菜,堪稱是我的發明:塞肉回鍋油條。油條切段,寸半許長,肉餡剁成泥,加入細蔥花、少量榨菜或醬瓜末拌勻,塞入油條段,入半開油鍋重炸。嚼之酥碎,真可謂聲動十里。

我很欣賞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爲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說得何等瀟灑。

注:(摘自廣東人民出版社《讓畫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一書)《讀者》供稿

作者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朗讀者

許夢潔,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

徵集

★《夜讀》欄目每週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衆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爲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許夢潔 黃曉青 圖片來源於網絡及視覺中國

編輯:羅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