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曾是明清時期南北方的交通動脈,當時京城的大米基本上都是通過京杭大運河運輸的,爲此朝廷還設立漕運總督一職,專門負責京杭大運河的調度。

但是隨着清末鐵路線的開通,京杭大運河早已不復昔日榮光,到了今天,京滬鐵路和京滬高速的運力完全碾壓京杭大運河,雙方在運力上完全不是幾個級別。

京杭大運河沒落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在長途運輸方面,運河成本比不過鐵路

可能有人會說,水運成本大大低於鐵路運輸,京杭大運河完全可以依靠低成本與鐵路競爭。

對此本文解釋一下,水運成本確實低於鐵路,但這僅限於大批量貨物運輸,而京杭大運河是無法承載中大型運輸船的,即便是組成運輸船隊,運力也不是很大。

但是現代火車的運力是相當大的,京滬鐵路一趟火車可以拉2000噸以上的貨物,運力是運河船舶的十幾倍,運河在運輸成本上佔不到優勢。

(貨運列車的運力遠超京杭運河)

PS:強調一點,京杭運河中段確實可以通行1000噸級的貨船,但是能夠允許通航1000噸級的河段很短,如果要把貨物從浙江運到北京,1000噸的貨船肯定是去不了。

(運河中段淮陰至揚州河道可以通行1000噸的船舶,但其他航段最大隻能通行500噸船舶,北段甚至只能通行100-300噸船舶)

第二、運河通行效率太慢

到目前爲止,今天的京杭大運河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線通航,這主要是由於地形起伏導致運河北段淤塞,雖然經過了多年的疏通,但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線貫通還是很難的。

別的不說,京杭大運河光各種船閘就十幾座,貨船本來就跑得慢,還得不斷地排隊過船閘,運轉效率太慢了。

目前來看,貨運列車和高速的靈活性以及快捷性遠超京杭大運河,長途貨運基本上不會考慮運河,因爲實在太慢了。

(貨船過船閘的長江)

第三、京杭大運河受環境影響巨大,經常停航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開挖運河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儘量減少使用天然湖泊和河流,這一點或許令人感到不解,因爲在大多數人眼中,利用天然湖泊和河流明明可以減少運河工程量,爲啥運河卻要躲避這些天然水域呢?

因爲在自然條件下,湖泊和河流的水位是不穩定的,而且每個季節的水位差距很明顯,如果運河和湖泊、河流連通,運河水位也會受到湖泊、河流水位的影響。

而內河運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水位平穩,所以京杭大運河基本上都是緊貼着湖泊和河流,儘量減少穿越天然水域。

但是由於京杭大運河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水道,必然要穿越長江、淮河等水域。

爲此設計師使用船閘將運河和河流分隔,避免長江、淮河的水位波動影響運河。

不過雖然有船閘的保護,可是一旦碰到江淮地區河水氾濫或者水位過低的時候,運河閘門也不能開啓,運河就只能停運了,可見京杭大運河受自然環境影響很大。

總的來說,京杭大運河想重現當年的輝煌是不可能了,因爲古代沒有高鐵和高速,只能指望運河。而現在高鐵和高速早已四通八達,京杭運河尚且無法實現全流域貫通,雙方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