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我們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孩子又覺得孩子特別可憐。

昨天半夜睡夢中突然聽到激烈的爭吵聲,一開始我以爲是哪家夫妻在吵架,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孩子不睡覺,寶媽在訓孩子。

間或傳來哭聲,而後就聽到媽媽的吼叫聲:你再哭!!繼而是媽媽砸東西的聲音。

過了一會兒終於安靜了下來,然後我卻遲遲睡不着了:有多少父母一邊吼叫着孩子,一邊默默後悔?

當媽後,你有哪些轉變?每次看到這個問題,我最想說的就是:可能是嗓門變大了吧!

那麼爲什麼我們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呢?

或許你在吼完孩子以後也會後悔,可就是不明白當初爲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分析了無數寶媽吼孩子的心理後,我們總結出以下結論:

1)寶媽獨自帶娃:我這裏說的獨自帶娃並不僅僅是全職媽媽的意思,而是說即便寶媽是全職媽媽,但身邊幾乎沒有其他人能夠幫上忙,包括寶爸。

@小小:當我給寶寶喂完奶,換好尿布哄睡寶寶以後,看着身邊打着呼嚕的老公,而我站在臥室地面上睡不着,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像極了幽靈,那一刻真的有跳下去的衝動。

全職寶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身邊的男人既不知冷知熱,又不懂得跟你一起承擔起帶娃的任務。

2)不會管理情緒:有的人脾氣壞,小事兒也忍不住發脾氣,而有的人涵養高,輕易不會發脾氣。其實這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者懂得管理情緒的重要性。

如果平時管理情緒能力比較差,當生了寶寶做了父母也通常會管理不好情緒,因爲生娃帶娃遠遠比想象中要難得多,做不好情緒管理,就很容易把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

3)帶娃的焦慮:很多人都認爲女人在家帶娃很輕鬆,並不能理解爲什麼好端端的人會有焦慮症?

其實不難理解,女人生娃後體內激素髮生變化,而且經歷在產生痛苦的生產經歷,很難從生產的痛苦中走出來。

帶娃就更費心、費力了,通常在生娃後前三年都是睡不好的,長期睡眠不足,睡眠時間顛倒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狀況。

吼孩子會有哪些危害?

1)可能反映出你的病態:或許你從沒深度思考過,但如果你有吼孩子非常頻繁的現象,那麼有可能真的屬於一種病態現象了。

反映出來的是你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及時作出調整。

2)傷害孩子: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不僅是心理上的陰影,還會對孩子的智商、自信造成打擊。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孩子表現得很膽小,很內向。這是一種,另一種就是孩子也變得脾氣暴躁,很難控制情緒。

做個好家長,“戒吼”是第一步!

其實我們本可以好好說話,我們吼孩子大多時候並不是因爲孩子犯的錯誤有多大,而是因爲當時當刻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一次我要帶寶寶下樓遛彎,我換衣服的時候他一直在那裏玩兒,不積極配合換衣服,然後就開始哭。

看到他哭我就更生氣、更焦慮了,忍不住吼了他一頓。

其實時候想想完全沒必要吼,吼會把孩子嚇得哭得更兇,自己更生氣,事後看到孩子可憐的樣子又很心疼。

戒吼三部曲:

1)默數一二三:在控制不住情緒之前,在僅存的一點理智前開始數數,當你數數的時候大腦就已經開始思考了。

數數的時間給你一個緩衝,讓你能夠冷靜下來。

2)用沉默代替吼叫:很多時候我們吼叫是因爲我們說什麼孩子不聽。但是吼叫不是唯一辦法,你可以試着冷靜、沉默下來。

孩子聽話、懂事、講規矩並不是因爲你的吼叫,而是因爲他知道父母的底線,所以有時候沉默、冷靜地拒絕更有效果。

3)適當補救:沒有人能夠一下子就做到不吼孩子,所以在吼完孩子之後一定要及時補救。

拉下臉來,向孩子道個歉:媽媽剛纔不該那麼吼叫你!

我就試過這樣做,當我向孩子道歉的時候,他並沒有責怪我,而是一邊哭着一邊抱緊了我。你看,其實孩子比我們愛他更愛我們。

戒吼從現在就開始吧!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爲、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