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時期,無論是哪個國家,幾乎全國最頂尖的人才都會集中在部隊之中,畢竟,在如此特殊的歷史時刻,人才想要對自己的國家有所貢獻,最直接的方法一定是從軍,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保衛了自己的國家,纔會有後續衆人期盼的繁榮盛世。

而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很多從黃埔軍校出去的軍官也都有着這樣的雄心壯志,其中,一位生前戰功赫赫卻死因成謎的軍官,在如今的後人看來,戎馬一生也是備受爭議的一生,這位軍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張靈甫。

衆所周知,張靈甫死於孟良崮戰役,有人說他是自殺,有人說他是被擊斃,也有人說他是先俘後殺,如此,張靈甫至今被提及還是一位謎團重重的歷史人物。而在他發跡於國民黨軍隊之前,還有一件事使得他至今都還是位褒貶不一的人物,那就是他當年曾親手槍殺了結髮妻子吳海蘭。

常人聽到丈夫槍殺妻子一定會感到毛骨悚然,哪怕是深仇大恨也不該慘絕至此,而爲何原本在衆人眼中琴瑟和鳴的夫妻會最終落下如此下場呢?更加離奇的是,與張靈甫死因成謎一樣,至於爲何他會殘忍出手殺死妻子一事上,至今也有着兩種不同的解釋版本。

在1933年,年輕有爲的張靈甫當上了國民黨第一師的上校團長後,在朋友的介紹下與來自四川的知性女子吳海蘭喜結連理,在衆人看來,張靈甫未來可期,而兩個人更是在一年後誕下了一位可愛女兒,三口之家本應十分幸福,不料,悲劇就在此之後發生了。

針對於此事的第一個版本是這樣的。相傳,吳海蘭是位在當時爲數不多的知識女性,更是在夫妻倆生活的廣元縣很是受人矚目,如此不凡於普通女子的吳海蘭受到其他男子的愛慕也是很正常的。

而張靈甫身爲軍官,需要經常在外行軍打仗,由此,兩人感情再好也難免需要面對長期分離的局面,可想而知,本該長相守的兩個人一旦分開,心生嫌隙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也就有了1935年的某一天,一位與張靈甫是同鄉的同僚探親回到部隊,張靈甫便藉機向其打聽家中情況。

可沒想到的是,這位同僚團長不經意間的玩笑話卻成爲了後來這個悲劇的導火索。原來,這位同僚在回覆張靈甫時,居然開玩笑地說自己曾看到吳海蘭精心打扮後與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男子交往甚密,在張靈甫看來,自己心愛的妻子給自己扣上了“綠帽子”。所以,怒放衝冠的他隨即請假回到家中找到吳海蘭“算賬”,也是在衝動之下,使心愛的妻子死於槍下。

而相對於“情之深恨之切”的第一個版本,第二個版本則有着十分濃重的政治色彩。相傳,吳海蘭揹着張靈甫與共產黨聯繫,而後藉着自己的身份便利,偷偷趁張靈甫不經意間拿走了重要的軍事文件,而當張靈甫發現這件事並質問妻子吳海蘭時,吳海蘭竟然無言以對,由此,更是引發了張靈甫在這一方面的猜測。

要知道,張靈甫當時的身份已經能夠接觸到國民黨內部的祕密文件,而面對着自己後院着火一事,一定先是惱羞成怒而後更要想出對策。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張靈甫如若將此事公開上報國民黨,自己的前途也會因此擱淺,所以,殺死愛妻不但是無奈之舉更是權宜之計,怎麼都好過將自己前途斷送。

當然,爲何兩種說法至今衆說紛紜,也是因爲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沒有實際存在的證據加以佐證,而對於一位有着如此濃重政治色彩的人與事來講,後人也更是無法輕易做出評判,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張靈甫槍殺愛妻一事在歷史中的確存在。

而在這件事發生後,張靈甫也未能全身而退,他的這一行徑更是遭到了當時婦女節的一致討伐,而國民政府也是迫於輿論壓力一度將其判處死刑,幸運的是,執行人胡宗南出於惜才的憐憫之心最終選擇張靈甫自解南京,在此之後,張靈甫在南京“模範監獄”服刑10年後纔再度開始自己的軍旅生涯。

不過,很多人對於第二種殺妻版本有着諸多的質疑,尤其是面對國民政府的嚴厲處罰時,張靈甫完全可以說出隱情以求自保,總也好過失去性命,而他最終也沒能那樣做,使得更多人相信,或許這就是一場因愛生恨的誤殺。無論如何,殺妻案成謎、死因成謎,註定使得張靈甫成爲中國近代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