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一個蒙古族男孩出生了。

在3歲那年,男孩的父親去世,留下一臺錄音機。男孩抱着它整整聽了五年,學會了騰格爾所有的歌。

再長大一些,男孩開始在草原上放聲歌唱,聽衆是300多隻羊。

後來他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再後來男孩成爲了一名音樂劇演員。

這個少年,就是阿雲嘎。

2020年10月30日,阿雲嘎單曲《不朽的》概念MV首發,這可能是今年腦洞最大,最有料的MV。

時隔整整四年,那個自費發行《希拉草原》,MV最終還是遺憾“流產”的牧羊少年,終於用自己的寶藏完成了一張值得立定鼓掌的概念新專,不僅10首歌誠意滿滿,MV也高級肆意。這張專輯背後的四年,沒人知道阿雲嘎都發生了什麼,但這個MV裏可能有些許答案……

當MV開場,牆壁的紋理化爲黯淡的宇宙,而星辰匯聚成人形後又飄散,轉眼間孤獨的石碑、巨大的頭像,人羣定格,從巫女的森林一下過渡到一個賽博朋克般的異想世界。

巨人的雙手碰撞,阿雲嘎屹立於石碑之前,隨之而來的是他的獨特唱腔。

“那蝴蝶扇動翅膀 掀起巨浪

那星辰墜落雲海 化作塵埃

從前 未來 渺小 偉大 生命爲何而存在”

引出了關於時間與空間,地球與天外,已知與未知的一場想象力大爆炸——人類創造藝術,藝術記錄人類誕生至今所有的奇蹟,歌詞描繪出各種對比和衝突的意象,講述生命、宇宙、渺小、偉大不斷輪迴着的神祕與未知,無論音樂、詩歌、雕刻、繪畫……

這首《不朽的》是阿雲嘎最新專輯《不朽的·THE ART》的概念曲,也是這張專輯的“說明書”,呈現出了專輯的核心理念:挖掘不朽的魅力,喚醒對於藝術、生活和愛的最原始的感知與衝動。

MV的畫面所呈現的意向與歌詞結合的恰到好處,明暗變化的場景,象徵孤獨藝術道路的黑衣與象徵永恆的白袍相互交替,“音樂和詩歌,在光影中穿梭”。

而在眨眼間,MV的畫面也從森林與教徒朝聖般的場景轉換爲現代幾何切割的未來科幻空間。與之相對的,是最後副歌用大合唱方式還原阿雲嘎“世界之王”式的震撼演唱感受,並且在結尾處採用淡出Fade out。

不得不說,這種處理十分高明,在亦真亦幻的氛圍裏,用這種既復古又略帶科技感的方式,還原了人類聆聽時的體驗:有時候,我們寧願歌聲只是離我越來越遠,是聽不到了,而不是結束了。

那麼,這和一開始聊到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足夠細心,應該已經察覺了其中的要素:蒙古族、音樂劇演員、流行樂、概念。

沒錯,即便僅從阿雲嘎本身出發,就足以見證這其中的不簡單。當我們談論起民族,往往忽略潮流;當我們聊起流行,似乎也和音樂劇不沾邊。而這樣四種要素,卻在一部MV中得以匯聚。

本歌的編曲在Alternative風格中融入Retro future+Electronic Music風格,從魔性點頭的復古前奏,遞進到間奏後的Dubstep,最終迴歸到復古電子樂,每個段落都讓旋律和歌詞部分有不同的演繹,融入瞭如此多元素,卻不會違和。

間奏部分更是引用法國巴洛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讓·菲利普·拉莫羽管鍵琴作品Suite in E Minor, RCT 2: VIII. Tambourin,加入新創作花腔,邀請廖佳琳跨刀演繹,將音樂氛圍瞬間拉回久遠18世紀。復古、未來在這一刻彼此融合。

亦如同阿雲嘎身上的標籤,誰說民族的不能現代,誰說音樂劇不能流行?

不設限制的藝術碰撞,造就了已知與未知的奇遇,讓人不由得懷疑,我們過去的理解哪裏出了差錯。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雅俗共賞,歌聲好聽,概念先鋒,流行與傳統相得益彰。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說的這種感受,我建議你去看看這個MV,感受一下襬脫各種標籤束縛,不設限的歌聲到底有多吸引人。也可以去看看阿雲嘎,感受一下不設限的人生有多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