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教育理念各種自媒體和育兒專家的嘴裏,

“世界這麼大,帶娃去看看”已經成爲了一個默認的共識,永恆的真理。

旅遊多好啊,旅遊能增長見聞,提升自信,促進親子關係。

這年頭,不帶娃出去旅遊的爹媽簡直枉爲人父母……

在這種大趨勢下,我和小哈其實還算挺聽話負責的,

起碼每年都能帶娃出門溜達一圈,別管遠近吧,反正三個娃現在已經乘坐過了大部分常見的交通工具,每年也都興高采烈的跟我們一起做出行計劃。

但其實,帶娃旅遊是一件性價比特別低的事兒。

尤其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來說,

旅遊的意義可能就是:帶他去一個之前沒去過的地方泡水、挖沙子、打滑梯……

真的,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娃對於這三項活動的熱愛。

竹外桃花三兩枝,他在花底挖沙子

黃河遠上白雲間,他在河邊挖沙子

海上明月共潮生,他在沙灘挖沙子

小荷才露尖尖角,他在塘邊挖沙子

……

不管你想給孩子看的世界多麼廣大,孩子的眼裏永遠只有沙灘、水坑、石頭、螞蟻和那些配色粗俗造型可憎的搖搖車和大滑梯……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分享,在敦煌的莫高窟,一位媽媽在努力的給孩子講敦煌的歷史(照着手機唸的),結果孩子根本不要聽,媽媽自顧自的說的很嗨,而莫高窟的參觀時間是有限的,工作人員幾次催促,媽媽很憤怒:“我還沒講完,等會兒!” 這邊孩子覺得丟臉哭了:“人家都說了要走要走,你偏不走,還非要給我講這講那的,我根本都不想聽,這個破窟有什麼好看的,黑乎乎的,我一點都不喜歡,這些畫看着都嚇人!”

媽媽也氣夠嗆,邊走邊說自己帶娃多麼不容易,說孩子怎麼不珍惜這樣的機會等等。

唔,這個場景有沒有似曾相識?

我們大多數人看到這個案例都會吐槽媽媽的教育方式,卻很少有人想到,其實自己也經常在做同樣的事情。

比如帶孩子旅遊的時候,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這有什麼好玩的啊?”

“快走快走,這個不好看,咱們去看那個!”

“這裏面好多東西呢,你別就盯着這一個玩啊!”

“你看看這個!哎你別看你那個破玩意了,這個才值得看呢!”

“好好看好好記啊,回去得寫作文呢!”

“你這孩子,咋一點都不認真呢?這個簡介你看完了麼,這個很有意思的!”

……

甚至包括我自己,有時候也會鬱悶的盯着那三個興致勃勃扔石頭的娃:“從一歲多開始往湖裏扔石頭,今年都十歲了啊!!他們咋還扔,不膩歪麼?”

夏天的時候,帶他們去看了個昆蟲展,他們明明是超級愛昆蟲的,但在每個展位面前也都只是晃一下,理想中盯着簡介或者某個昆蟲着迷的情況根本不存在。

每當這種時刻,家長其實是很難淡定的:我們花了錢,買了票,投入了時間,不就是讓你們出來感受學習的麼,你們還在玩這些平時玩夠的東西,對於那些有價值的景點不聞不問,這錢不就白花了麼?

本來親子游是增進親子情的好方法,畢竟我們一天陪娃的有效時間有限,而親子游能至少讓我們三五天內都朝夕相處,增加了很多溝通和互相瞭解的機會,同時在陌生的環境也會有許多新鮮的體驗,這些都將成爲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趣的回憶。

但是當“休閒度假”碰到了“增長見聞”,這兩個目標立刻水火不容了起來。

原本只想開開心心帶孩子出去玩一場的家長,非得要將旅行賦予更高大上的意義,彷彿不如此就不足以彰顯旅遊的價值。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育兒上越來越功利。

那個喊着“這有什麼好看的”你,跟晚上輔導功課時拍桌子的你其實一模一樣,無非是換了一個地方陪娃繼續“寫作業”,所以我們還出來幹嘛?在家看書不是更符合你的要求?

費盡心力換來一場大人孩子都不開心的旅程,這個錢花的就值得了麼?

而且,孩子真的是旅遊過程中一無所獲麼?

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是在獲取知識,那些看似無用的挖沙玩水,其實都是他在一點點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那些體驗和感受,不是單純的聽講解背歷史能代替的,想讓七八歲之前的孩子去了解人文本身是違反孩子認知規律的,他們更喜歡去看大海、去草原上打滾,去感受自然中的一切,簡單的挖沙裏,有對質感的體驗,對美術的理解,對建構的嘗試……這些纔是真正貼近他大腦中的圖示,並能進一步掌握的知識。

我和小哈其實一直想帶孩子去西安,但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許我們非常感興趣的博物館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枯燥的,所以這些年還都是選擇海邊啊草原啊這些自然風光的地方,而且很少去趕景點,就是選擇一個好一點的酒店,然後去挖挖沙子玩玩遊樂園,大人輕鬆,孩子也開心,這纔是旅行的真正意義。

但我們也會爲以後去人文景點做一些準備,比如逐漸帶他們看一些關於藝術或者歷史的書和紀錄片,先吸引他們的興趣,提前瞭解相關的內容,再去實地親身體驗和感受,孩子的接受程度會好的多,才能真正投入到這場旅程中去。

忽然想起帶着蝸牛去散步那篇文章,作爲父母的我們,總是急的,眼睛只盯着終點,而只有孩子才能真正體驗路途中光線的變化,風裏的花香,路邊的美景。

阿爾卑斯的山谷中有一條汽車路,兩旁風景極美,路上插着一個標語,寫着“慢慢走,欣賞啊!”在育兒過程裏,我們不妨也在腦海中給自己插上這樣一個牌子,當你忍不住想推孩子,拉孩子,讓孩子按照你的步調走時,請及時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

旅行的意義,成長的意義,不在於低頭趕路直奔終點,而在於路上所以一點一滴的小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