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ZXT(中文品牌:恩傑)一直致力於高端PC外設的設計製造與銷售,作爲一家來自北美的高端品牌,並沒有刻意迎合國內的市場潮流需求,去填鴨式的推出各種誇張怪異的開放式異形機箱。反而從2018年起,逐漸重塑了機箱類的產品線,將極致簡約&現代質感的理念釋放到整個H系列的產品線中。

無論是迷你創新結構的H1(ITX),小型桌面標準結構的H200 Series(ITX)、H400 Series(MATX/暫停產),中塔結構的H500 Series(ATX),從小到大,都遵循了同樣極致簡約的設計語言。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目前NZXT H系列中體積最大的H710i機箱詳測,來看看這款“XL款”加大號的塔式機箱,有哪些值得我們品味的亮點。

H700 Series 實際包含兩個型號:H710(標準款)H710i(豪華款),今天我們評測的是後者,主要區別在於:

H710i增加了CAM智能控制器,用於散熱風扇,以及NZXT自家的HUE+ RGB設備的接駁與統一控制. H710i增加了顯卡豎裝支持,非i版本僅支持顯卡標準安裝。 H710i增加了預裝的兩條RGB可尋址燈帶,通過CAM控制器可以自定義光效。 當然,增加了這麼多的軟硬件功能,H710i的京東售價也達到了1299元,而標準版的售價爲899元,個人覺得還是比較。畢竟對於NZXT H710i的產品定位來說,主機的總價一般來說都會上萬。即便用標準款,也並不會節省多少預算。

NZXT H710i擁有三種配色,白撞色(外部爲白色塗層)、全黑配色(外部爲黑色塗層)、黑紅撞色(外部爲黑色塗層),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今天我們評測的是最受歡迎的主流白色款。

外部特色:處處細節都透露着簡約的味道

機箱的包裝設計使用了的NZXT LOGO的紫色元素,內部填充物並非常見的硬質顆粒泡沫(受強烈撞擊後易碎),而使用了軟質防撞泡沫棉,在物流運輸中可以更好的保護箱體。打開預置在機箱內底部白色小附件盒,內含說明書、螺絲包、裝機紮帶、機箱前置音頻一分二耳麥轉接線,以及一根方便裝機的前置IO主板轉接線,讓大家無需在主板上機後,還要打開手機照明去插主板跳線。

簡約乾淨,具有現代感的外觀設計,是H710i帶給我的直觀感受。符合視覺舒適度的三圍比例,放置於桌面上雖然比較大,但並不會讓人覺得過分突兀。NZXT H710i機箱的淨重爲12.9KG,畢竟體積大於常規的標準中塔,加上側板大面積的鋼化玻璃,抱在手中的分量較重。 雖然採用平面+方正的棱角設計,但配合了白黑撞色的視覺衝擊,卻並不會覺得單調。過分繁複設計的產品反而無法給人帶來最原始的高級感。

H710i箱體採用SGCC鋼質,左側爲高透的鋼化玻璃側板,右側爲不透的白色側板。漆面平整均勻,白色塗層部分純淨無瑕疵,經過消光處理後,並不會產生普通烤漆那種強烈反光的廉價感。

前面板的下方,絲印有“NZXT”LOGO。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到,平時不注意的話,並不容易發現。這樣隱藏設計的目的也是爲了不讓LOGO破壞整潔的一體視覺感,符合NZXT H系列的產品調性。

機箱的前置接口排列在機箱頂部,具備1個高速的Type-C與2個常規的Type-A USB接口。音頻爲複合型的二合一接口以便更加簡潔,連接普通電腦耳麥的話,需要使用機箱配送的轉接線。

機箱兩側的側板,均採用了免工具設計,可以輕鬆拆卸進行裝機或調整硬件配置。

前面板與頂蓋,同樣爲免工具的插銷開合設計,當你需要安裝風扇或者水冷的時候,就需要用到較大的“爆發力”手動掰開(大到你會懷疑會不會壞掉),因爲原生設計真的非常非常緊。這樣做的好處是長久使用不會鬆動。但是前面板與頂蓋並不像側板一樣具備極高的拆裝頻率,如果卡扣設計得過緊,初次裝機過程中帶來的免工具體驗並不友好,個人感覺不如改成螺絲固定。

經過測量,機箱外層面板與中框機架厚度均爲0.9mm,鋼化玻璃側透厚度爲4mm,屬於中高端普通標準,算不上豪華堆料。我們將較大面積的鋼製側板,雙手握持對角稍用力晃動的話,側板還是會有從輕微形變到恢復正常的搖晃感。雖然對於裝機使用沒有任何影響,個人覺得主體材質如果能做到1.2mm的厚度,呈現出的觸感,以及帶給用戶的心理感受會更好。

機箱內部有一條白色造型支撐條貫穿南北,可輔助加強機身強度,同時在配色上與外部的白色塗層形成呼應,爲整體的簡約風格添加了一分靈動。這個設計覆蓋了NZXT所有的H-Series機箱,具備極高的辨識度。

內部結構:大而合理,不會捉襟見肘的空間佈局

NZXT H710i的三圍尺寸分別達到了516mm/230mm/494mm(高/寬/深),已經接近全塔ATX機箱的規格了。和標準中塔ATX機箱的參考尺寸標準,比如H510i僅爲460mm/210mm/428mm,NZXT H710i足足大了一圈。大家可能心中有個疑問,誰需要用到這麼大的機箱呢?

確實,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類似與H510i的標準中塔機箱已經足夠使用,即便是I9 10900K +RTX 3090的家用旗艦組合也足以應對。但是市場需求始終是多元化的,對於不少高端發燒玩家或者設計師來說,確實需要更大的箱體空間,才能滿足更加靈活的硬件組合。

NZXT H710i對於風冷的兼容高度爲185mm,可以輕鬆容納貓頭鷹D15/利民IB-E Extreme銀箭/九州風神阿薩辛這類高端旗艦165mm的CPU散熱器。而絕大多數標準中塔機箱則限制在160mm或以下,無法做到風冷全兼容。並不是所有客戶都喜歡一體式水冷,高端風冷在可靠性、耐用性、噪音水平以及維護的便利程度方面,依然具備水冷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是很多高端客戶的選擇。同時,對於發燒友來說,如果選購了一張Z490 AORUS XTREME這種超寬(271mm)的E-ATX高端主板,也需要搭配更大的機箱才能容納。而普通中塔機箱僅能夠安裝244mm的標準ATX主板。

對於不少設計領域的用戶來說,他們不僅需要一臺工作用的PC,更需要作爲工作站去配置足夠彈性的硬件,去實現多顯卡安裝,或者採集卡、PCI-E固態硬盤等多硬件需求。以達芬奇工作站爲例,標準中塔機箱相對緊湊內部空間已經無法滿足多顯卡的嚴苛的散熱要求。而NZXT H710i最多可安裝7顆風扇加強機箱的氣流量,滿足主機長時間的渲染穩定性。

得益於充裕的內部空間,NZXT H710i在傳統橫裝模式下對於顯卡無任何限制。413mm的長度空間,反倒需要安裝高端大尺寸顯卡才顯得飽滿。就算NVIDIA GeForce RTX 3090 Founders Edition這樣的龐然大物,置入H710i也輕輕鬆鬆。

NZXT H710i還支持目前流行的豎裝顯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超過2.5槽厚度的顯卡,顯卡風扇與玻璃側板的距離大概僅僅剩下1cm多一點。比如我們這臺樣機使用的微星GeForce RTX 3080 GAMING X TRIO 10G 魔龍,厚度2.8槽左右,實際使用會影響到顯卡進風導致顯卡溫度較高。所以如果需要豎裝顯卡朋友,在選擇顯卡的時候需要按照官方標準的2.5槽或以內進行搭配。

另外,如果用戶需要豎裝顯卡的方式,NZXT H710i並沒有配送PCIE延長線,需要自行購買(成本100元左右)。在豎裝模式下,顯卡下方並無固定支架,只能完全依靠顯卡自身的PCI-E金屬擋板插銷進行緊固。不過實際安裝好以後,顯卡還是非常穩固的,不用擔心。

機箱內下部(顯卡下方)的區域是電源/硬盤獨立倉位,H710i設計有隔離罩,可以讓機箱內部更加美觀,避免電源接頭處雜亂線材暴露於透明側板內。

NZXT H710i支持安裝4顆3.5寸機械硬盤,其中3顆主要安裝機箱內底部硬盤架上。硬盤架的整體位置可以前後滑動,給高端超長電源的安裝留出足夠的空間。畢竟RTX 3090這類旗艦顯卡功耗並不低,一般超頻用戶目前需要選配到850W~1000W電源,而高瓦數電源尺寸都偏長。電源的安裝也非常便利,先將定位框在機箱外部裝在電源上整體朝內推入即可。

NZXT H710i機箱內上方預裝有一個Smart Device V2智能控制器,這也是NZXT機箱型號中帶“i”後綴型號的獨有附件。其主要功能是配合CAM軟件,實現PC主機狀態監控(並沒什麼用),多風扇供電集線器(很有用,可以直接接管有風扇轉速設定),以及NZXT獨立的Hue+調光(有用,可搭配NZXT自家的AER2風扇/燈帶即可統一管理複雜的ARGB光效)。

帶“i”的後綴的H710i還附送了兩條可尋址RGB燈帶(非i的型號是沒有的),分別位於機箱頂部與支撐條背後,喜歡弱光效的朋友其實已經不需要再購買RGB風扇了,H710i這兩條燈帶營造的內部氛圍光已經相當舒適,除非你需要更強的光污染。

裝機體驗:空間大背線足,多處優化設計

裝好後的效果和預期一樣,如果家居環境是簡約風格,NZXT H710i可以輕鬆融入!

官方資料顯示NZXT H710i的頂部可以安裝360水冷或者280水冷,實際上目前不少主板的供電模組都普遍較高,或者內存條位置比較靠近主板上方邊緣,如果再加上水冷排的厚度,極有可能造成不兼容的情況。比如我們使用的這張華碩 ROG STRIX Z490-A GAMING吹雪主板,CPU供電的散熱片距離頂部的風扇僅僅1.5CM左右,這個空間已經無法容納水冷排了。所以通常建議將水冷安裝至具有充足空間的機箱前部,就不會遇到任何問題。

頂部的風扇安裝支架可以單獨取出,可在外部先安裝好3顆12cm風扇,再整體置入箱體固定,比傳統普通的安裝方式便利了不少。

NZXT H710i的背板留有充足的走線空間,像我這種手殘黨即便是用較硬的原裝電源模組線裝機,也能輕鬆順利的合上蓋子。如果要背線效果優秀,還是建議使用電源定製線裝機。同時H710i還爲大家提供了便利的理線卡槽,大部分線材可以按照預設好的路徑進行整理,最後使用卡槽上預留的魔術粘進行捆綁,連紮帶都不需要使用了。不過從本次的裝機體驗來看,這個卡槽還是更適合電源定製模組線。原裝線材實在是有點硬,線材密集的部位集中束線的話也會很粗,要快速置入卡槽還是比較麻煩。

NZXT H710i在電源/硬盤隔離倉對應位置,設置有一個專用於顯卡供電的出線孔。這個設計可以讓下方的電源直接走線至顯卡,而不必再走背線穿插,降低了走線難度。

裝機過程中,主板上下方向都會有很多線材需要接駁,比如CPU供電/風扇供電/USB接口/前置IO接口等等。NZXT H710i這個部分並非常規機箱那樣僅僅開孔處理,而是進行大面積的條形鏤空。這也給裝機提供了不少便利,想怎麼穿線就怎麼穿。

更多細節圖賞

散熱性能測試:ATX機箱中名列前茅,無懼高熱硬件

機箱的整體風道爲前部進風,頂部與後部出風。

前部預置了3顆Aer F120風扇進風,帶入外部冷氣流,此處可安裝360規格水冷(也可改裝成2顆14cm風扇或安裝280水冷)。頂部沒有預置風扇,可安裝3顆12cm風扇或360規格水冷出風,排出機箱內硬件產生的熱量(也可改裝成2顆14cm風扇)後部預置爲1顆Aer F140風扇出風,可安裝140水冷(也可改裝12cm風扇或安裝120水冷)。

NZXT H710i爲了保持簡約一體的整體視覺感也花了不少心思,前面板與頂蓋均採用採用了封閉設計,將常規機箱外露的進/出風口隱藏至兩側的邊緣處,通過2cm寬度的精密開孔讓氣流通過。

揭開機箱面板後,即可看到覆蓋前部進風口的磁吸式防塵網,有效過濾進入主機的灰塵,可定期清理保持主機內部持久如新。電源位獨立進風口也配備有抽拉式防塵網。

我們的機箱散熱性能測試採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能更好的獲得一致性,便於各類機箱散熱性能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將發熱模塊+散熱器視爲一個大的發熱體,將機箱視爲一個散熱器,這個大的發熱體的功耗和溫度會因機箱這個散熱器的性能而不同。

將機箱當作一個大的熱阻體,通過測試得到機箱內外溫度差及功耗,就可以計算出它的熱阻,考慮到測試時的精度和誤差,以及爲了便於比較,我們最終將機箱的散熱性能指標轉化爲超能指數:

Exp = 3.3*Pd/(10+Tc – Ta)

Pd指發熱模塊穩定後的平均功耗,Tc指發熱模塊的表面溫度(此處爲機箱內的平均溫度,我們的測試點爲CPU散熱器風扇前5cm處和顯卡下方某固定點),Ta指環境溫度,Exp越大,表明該機箱的散熱性能越好。

在我們的機箱散熱測試模型中,搭配固定的風冷散熱器(先馬冰雪130),測試時,散熱器的風扇運轉。機箱風扇配置爲前置進風風扇裝滿,1個後置出風,機箱風扇的轉速控制爲1000RPM,如果機箱沒有標配風扇,則統一使用ProArtist M12風扇,轉速同樣控制在1000RPM。

NZXT H710i原配3把前置3把1200轉12025風扇,後置一把1000轉的14025風扇,符合我們的測試條件,只需要將所有風扇轉速統一調整至1000轉。經過我們的測試, H710i內兩個測溫點的溫度分別爲26.7°C和27.6°C,環境溫度爲25°C,發熱體功耗爲324W,經過計算可得其超能指數爲88分,屬於散熱性能非常優秀的區間,我們給予其S級的評價。

並且目前得分是基於原裝散熱配置測試得出,如果頂部再安裝三個風扇出風,NZXT H710i的散熱性能將會進一步提升。

總結:情懷與實用性高度結合

NZXT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異類,這個品牌無比的堅守簡約單一風格的產品路線,特別是當市場已經充斥了五花八門產品的時候。NZXT的主力市場也並非國內,長年的堅持,未必能在當下換來巨大的銷量。但是所有的消費者,在使用過很多形式大於內容的產品之後,終將會回到產品內涵的原點。這也是NZXT存在於市場的獨特價值。這種不浮誇,乾淨,現代的外觀設計貫穿整個產品線,無論是設計師,或偏好簡約風格產品的遊戲玩家,普通的家庭用戶,都能從NZXT的產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哪一款。H710i集現代設計,高容納度,安裝便利於一身,算是目前市場在售的ATX機箱中極其鮮明的代表之一。

另外,本次評測的H710i所具備的特色與優點,在大部分的NZXT H-Series機箱中都擁有同樣的設計細節,喜歡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細細體會後你會發現,簡約和簡陋僅一字之差,但卻往往需要在設計體驗上付出巨大的心智與精力。

最後,讓我們的GeForce RTX 3090 Founders Edition 與NZXT H710i一同亮個相,感謝大家觀看本次評測。您還想看哪些機箱的評測,可以評論留言中告訴我們!後續更多的機箱類評測會以視頻的方式進行,大家可以多多關注我們的B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