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宋史》記載,趙匡胤在陳橋驛被突然被士兵擁戴黃袍加身,從此誕生了大宋王朝,但是幾乎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這條記錄,這實在是一件很反常識的事情。

因爲通常情況下,關於古代的事情,我們基本上是以正史的記錄爲準,除非你有明確的相反的證據來證明,否則我們基本上不推翻原有史書的記載。

比如說靖難之役之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問題,當年編明史的時候,清朝出於對於穩定政權的考慮,對待建文帝下落的問題上,是更傾向於讓建文帝被燒死的。

因爲你寫建文帝沒死,出逃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清初所謂的朱三太子案,所以最初關於建文帝下落是有爭議的,《明史》最終定稿是建文帝被燒死了。

就是這麼一個記錄,無數人找出各種史料,來證明建文帝其實沒有死,不管你找的材料有多少,理由有多充分,只要你找不到板上釘釘的證據,那麼建文帝就是被燒死了。

至少,這個問題歸類爲有爭議的歷史事件,但前提是你對《明史》的結論提出質疑,而不是徹底否定他,這就是正史的威力,凡是被正史確定過的事情,我們一般默認爲他是真的,除非有明確的相反證據。

這個是一般的常識性結論,沒什麼特別的,也是我們讀其他書要遵循的原則,第一次學習或者看書的時候,一定要看主流觀點或者基本觀點,少看那些最新的奇特的觀點,這些看起來很有趣,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主流是什麼,你很容易誤入歧途,被新觀念新思想帶偏了。

凡事都有例外,現實的真實要遠遠大於邏輯的合理,關於宋史的這條趙匡胤陳橋兵變是被迫的記載,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假的。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一句,我不信,就這樣否定了正史的記載,弄得現在一個很搞笑的場景,如果我說我相信史書上說的,我還要舉出大量的證據來證明,宋史上說的是正確的。

這件事看上去的確是有點荒謬,有點類似於,你拿着一個蓋過章的證明文件,去找一個人辦事,辦事人員看了看章說,你這個我不信呀,這樣吧,你把你的事兒再說一遍,我覺的行了就給你辦。

其實絕大多數人不信,理由很簡單,皇帝都想做,後周世宗柴榮剛死沒多久,趙匡胤照貓畫虎比照郭威的黃袍加身,直接又來了一次政變,你說趙匡胤事前不知情,這個根本說不通。

柴榮死之前,做了很多事,其中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又冊立了皇后,這是要給自己的小兒子柴宗訓撐腰呀,他冊立的皇后是大將符彥卿的女兒。

這個符皇后是前任皇后的妹妹,後晉節度使、大將魏王符彥卿之女,他們是姐妹,柴榮也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有人撐腰。

這個是我們看到的柴榮的安排,我們完全能夠理解,但是我們很難理解的是,符氏曾嫁給大將軍李守貞之子李崇訓,後來李守貞據河中反叛,後漢樞密使郭威奉命討伐,李氏父子畏罪自殺。

是不是有點亂,簡單的來說,這個符皇后是個二婚,而且丈夫還是有名有姓的顯赫人物,說這個事並不是我有多八卦,而是想說明古人和我們的某些觀念真的不一樣。

如果你現在貴爲頂級精英,都不要說頂級精英了,就算你現在是名副其實的精英,成功人士,你會娶個二婚的嗎?

不要說什麼頭婚二婚在現在社會都一樣,我就問你假如你有十億資產,你會娶個二婚嗎,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在絕大多數方面是對的,但是也不能否認古今人物思想差距是有巨大差距的,尤其是底色上。

一句我不信並不能從根本上否定趙匡胤真的是被迫的,因爲古今思維差異之大,剛纔你也看到了,就是這個樣子,皇帝威風八面, 那是我們現在的現象,在當時人的眼裏,做皇帝可能真的是個高危職業。

趙匡胤有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一點很多史書上都有說道,這種人格魅力,我們現在也能看到,就是人羣有,就是有那麼一些人,你跟他相處非常舒服,他的言語總能無形中影響你。

甚至你都願意拋棄現在的一切職務跟着他幹,據說喬布斯就是這樣的人,還有個專有的名詞叫做現實扭曲力,趙匡胤無疑是這種人格魅力的頂級高手。

這種能力利用的好就是團結一切力量做大事,用的不好就是禍國殃民的奸臣,很顯然站在這個十字路口,趙匡胤還並沒有想做個奸臣,他只想做好大周的臣子。

至少在公元前959年6月19日這天,趙匡胤的心情是沉重的,因爲一代明君柴榮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冉冉升起的大周朝,出現了最嚴重的危機,主少國疑。

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拿結果來分析原因,很多人都拿趙匡胤在軍中的義社十兄弟說事兒,說這是趙匡胤密謀已久,是個狼子野心人。

這個事能否成立,關鍵看年紀,柴榮大帝死的時候只有39歲,這正是壯年,你要說趙匡胤在柴榮活着的時候,就有謀反的心,從柴榮的年紀和經歷來看,根本不可能。

柴榮簡直就是一條龍,生龍活虎的龍,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精力,根本讓人想不到他會突然去世,而且當皇帝才5年時間,死的太突然,根本讓下面的人沒有任何早有反叛之心的可能性,尤其是趙匡胤更不可能。

因爲趙匡胤實在是太年輕了,郭威稱帝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衛兵,年僅23歲的衛兵,前面說過,他主動選擇了燒冷竈,也就是主動投奔了柴榮。

柴榮做皇子期間,又被王峻長期壓制,以至於柴榮沒什麼功業,連帶着趙匡胤也寂寂無名,趙匡胤的成名和柴榮南征北戰的時間是一直的,滿打滿算才5年多。

五年多的時間,無論如何都無法積攢起來趙匡胤謀反的實力和決心,尤其是在柴榮活着的時候,那義社十兄弟還有慕容延釗這種死忠粉又怎麼說。

這個是君權時代,一種再普遍不過的事情,只不過是趙匡胤做的比較好而已,歐陽修有一篇著名的《朋黨論》,是別人誣陷他結黨的時候,他爲自己辯解的時候寫的。

從秦始皇開始,古代君王最害怕的就是臣下結黨,但爲什麼屢禁不止,就是因爲在皇帝這種制度下,只有結黨才能活下去,或者說活的好一點。

趙匡胤有雙重身份,這一點對他來說很重要,他是五代名將,也是大宋皇帝,後面我們講到的很多人慢慢的都是丟失第一種身份,只剩下了第二種身份,大宋的皇帝或者臣民。

作爲五代時期的一名將軍,天然的就要處理好自己和皇上的關係,在一個高度的長期的不信任體制下,成長起來的五代將軍,有一個自己祕密的小團體,那簡直就是標配。

唯一有區別的就是,趙匡胤做的太好了,他的兄弟都能力出衆,身居要職,這也是相互成就的結果,但並不能因此就推斷出,趙匡胤早就有了謀反之心。

趙匡胤所有的行爲,在柴榮活着的時候,都是五代時期,一個要想活的好的將軍,必須去做的事情,有了班底才能好好活着,很多人都是沒等到升遷,莫名其妙就被清除了,要想活着必須緊緊擰成一股繩,尤其是對於年輕的軍官更是如此。

解釋完柴榮死之前趙匡胤的結黨行爲,再來看看趙匡胤在柴榮死後的變化,這一時期主要是暗流湧動,因爲柴榮死前的安排不能變,但是趙匡胤的很多鐵桿兄弟慢慢掌握了禁軍中更多的權力。

柴榮死了,但是其他人還得活,趙匡胤雖然做了殿前都點檢,但是面對鬧得沸沸揚揚的點檢做天子的傳聞,張永德就是因爲這個被撤職的,趙匡胤來了個躲個情景。

趙匡胤向朝廷報告說,自己要回自己的駐地歸德府去(今河南商丘),那裏有太多的公務需要處理,對於這種請求無論是範質還是韓通,那都是開心的不得了。

朝廷裏高官這麼多,走你一個也不少,但是你走歸走,規矩你得懂,說道規矩,是不是讓你想起了西遊記裏最後,阿難和迦葉問唐僧要錢的規矩。

唐僧又名唐三藏,這個三藏可不是什麼普通的稱呼,佛教所有的典籍分爲經律論三個部分,只有精通所有佛教典籍的人,才能被成爲三藏法師。

但很可惜,以唐僧的博學,居然都不知道阿難和迦葉口中的規矩,這就是所謂的潛規則,是不明說的規則,但是一定也是要遵守的。

趙匡胤要回自己的駐地,他當然知道規矩是什麼,那就是你走可以,家屬必須留下,趙匡胤也沒多說什麼,一個人回到了自己的歸德府,把家眷全都留在了開封。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完美,點檢做天子這條讖語,在那樣的環境下,如果持續發酵的話,最終會兩敗俱傷,羽翼不豐的趙匡胤和主少國疑的後周,誰都不想看到這種情況。

表面上的平靜,代替不了暗流湧動,在這半年的時間裏,趙匡胤的勢力不斷在擴大,他的兄弟和親戚們逐步佔據了禁軍的各個職位。

慕容延釗出任了殿前副都點檢一職,他是趙匡胤的發小和死黨,殿前都虞候和殿前都指揮使分別由王審琦和石守信擔任,他們兩個是趙匡胤的十兄弟。

這殿前司系統本來就是趙匡胤的天下,如今他走了,但是實力卻更強了,但沒想到的是,用來牽制殿前司的侍衛司系統,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的職位突然變成了張令鐸,還有韓令坤、高懷德等人,分別都佔據了侍衛司系統的主要職務。

順便說一句,高懷德娶了趙匡胤的妹妹,張令鐸的女兒嫁給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美,就這樣本來互不統屬相互牽制的禁軍兩大系統,在另一種關係網下面,居然變成了一個勢力系統,趙匡胤是個關係高手。

儘管還有韓通這個侍衛司最高指揮官他搞不定,但顯然他已經被架空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韓通到最後空有最高職務,下面根本沒有聽他的兵。

這種安排的話,是不是再說趙匡胤沒有造反的心,那是不是真的就是拿趙匡胤的錢了,昧着良心說話了,我顯然沒有收趙匡胤什麼錢,但話該說還是要說。

我們依然還是站在結果處看原因,趙匡胤的確是造反了,這個結果誰也改變不了,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趙匡胤就是個徹底徹尾的陰謀家。

站在當時的歷史情景下,無數大將無端被殺,這樣的場景歷歷在目,趙匡胤擴大自己的勢力,這也屬於一種正常操作,畢竟點檢做天子這種話一旦流行開,誰也難保皇帝或者皇帝身邊的人不會犯糊塗,突然一刀把趙匡胤給咔嚓了。

新時代到來之前的暗流湧動,趙匡胤做好了一切準備,他很自信現在的後周大臣裏面,不會有劉承佑這樣的昏頭之人,會突然對自己或者自己的親屬下手,自己的安全是保住了,但是請示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一場風暴在所難免的發生了。

陳橋驛,一個普通的地方,註定要成爲一個新時代的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