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 姚欣然)看一個人真正的生理年齡,要看他的血管年齡。

“我的年齡今年是55歲,但是可以很自豪地說,我的血管年齡是40歲。”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教授在專題講座上與大家分享心血管保養的重要性,“媒體工作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羣。對於大家來說,掌握一些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健康常識十分重要。”

10月29日,中國記者協會、健康時報共同舉辦“關愛新聞工作者健康系列講座活動”。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結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特點及壓力狀況帶來了《如何讓血管更健康》專題講座,向廣大記者進行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科學講解與專業指導。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在講座上。李蔚海攝

你的真實年齡寫在血管上!

汪芳教授在生活中是個跑步愛好者,由於經常運動,身體和血管狀態十分年輕。但她有時在給患者做冠脈CT的時候,從片子上看患者的血管情況應該是一個老人,而一看患者本人卻是一個三四十歲的年青人。

“一個人的血管的壽命有多長,人的壽命就有多長。”汪芳教授指出。隨着歲月的流逝,人的血管上會出現斑塊。汪教授打了個比方,血管就好比水管,上面的斑塊就像水垢,日積月累水之下水管就不通暢了。

穩定斑塊皮厚餡小,不易破裂,但它逐漸增大會使給心臟供血的血管腔變窄,血流不暢,心臟供血減少了,就會出現心絞痛的症狀。

而不穩定斑塊較軟,“皮薄餡大”,容易破裂,且破裂前沒有任何徵兆,使我們猝不及防。斑塊破裂後很快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心臟供血急劇減少,就會引發心梗/猝死。心梗是心源性猝死最大病因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每年猝死的人羣有多少嗎?55萬。”汪芳教授介紹。猝死包括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根據我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數據顯示﹐在我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爲 41.8/10 萬,佔全部猝死近80% [1]。心源性猝死指的是心臟病導致心臟驟停引起猝死,其發生和心血管病有着緊密聯繫。絕大多數的器質性心臟病都可誘發心源性猝死,尤以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擴張性心肌病等最爲常見。

從患病概率來講,中國人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因爲越來越多人患上冠心病了,而冠心病中的心梗,是心源性猝死最大的病因。

在講座上,汪芳教授教給大家了幾個心梗的“逃生祕笈”:

如果懷疑是心梗,直接撥打120,患者不要自己開車、騎車去醫院。到達醫院之後,務必直接看急診!千萬不要忙着去找熟人,也不要在門診等,以免耽誤寶貴的救治時間。

一旦被診斷爲“急性心肌梗死”,醫生建議你靜脈溶栓或者行急診介入手術時,一定要舉雙手贊成,毫不猶豫地答應。出門在外發生“急性心梗”,身邊沒有親人,請相信醫生,果斷簽字手術。不要等待配偶和孩子,更不要犯傻地要求回當地手術。媒體人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羣

2019年11月,新華社國際部專稿中心主任、高級編輯徐勇在辦公室中突發大面積心梗去世,享年56歲。今年3月13日清晨,貴陽廣播電視臺記者王斌因勞累猝死,年僅38歲……

從近幾年來自全國各地媒體記者的新聞援助項目申請材料可以看出,在諸多威脅新聞工作者健康的因素中,心血管健康引發的猝死事件並不鮮見。

中國記協國內部副主任陳建平主持講座時強調,新聞工作者肩負光榮職責使命,新聞工作任務繁重,“加班熬夜、四處奔波”是新聞工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由於長期處於高壓力、高強度的工作環境,健康透支已成爲新聞工作者面臨的嚴峻現實。

“媒體人已經成爲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羣。”汪芳教授指出,媒體從業人員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缺乏運動、睡眠不足,有些還有抽菸習慣,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汪芳教授提醒,不要等到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之後纔去重視,要早發現早治療,如果家人有冠心病、心梗、腦卒中病史的,要更積極地去預防。

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通過飲食加運動的生活方式調節,可以降低血脂水平7~15%。

飲食要做到“三多三少”,多喫新鮮水果、粗糧等,多喫豆製品,多喫不飽和脂肪酸(魚類、植物油等),少脂、少食、少鹽。

運動要堅持“3-5-7原則”,即一天步行3公里(或5000步),一星期至少5次,運動心率小於(170-年齡)次/分鐘。但是對於40歲以上的男性、50歲以上的女性,初次運動時最好到心臟專科做一下心臟功能的評估,這樣運動起來更安全。互動問答:

Q:想改善肥胖,堅持一段時間後,但是體重爲啥卻重了?

汪芳:大家不要被體重迷惑。大家一定要測量體脂,做體脂分析,而不是體重。如果你減掉的是體脂,增加的是肌肉那就非常好。運動對降血脂特別是甘油三酯特別有幫助。

Q:我平時心跳有點快,做了心臟的相關檢查都沒有問題,醫生說可能是焦慮引起的心臟問題,建議我去看心理科。我到底應該看哪個科?

汪芳:心率快說明你的交感神經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中,“交感心”在長期壓力下會出現,這跟記者的職業是相關的。如果你已經做過相關檢查都沒有問題,就說明你的心臟沒有器質性的問題,可能是你工作壓力較大、焦慮使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有關。建議你平時做點運動,此外,工作也要放得下一些。

Q: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喝咖啡,長期攝入對心腦血管健康有沒有影響?

汪芳:其實適量喝咖啡是有利於心腦血管健康的,但要注意不要加糖和咖啡伴侶,單純的咖啡是沒有問題的。

Q:心跳過慢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汪芳:心率的正常範圍在50~80次/分,如果你心率低於40次/分,運動員的話沒有問題,如果是普通人問題就比較大了。如果心率在40~50次/分之間,要看有沒有症狀。更多的人不需要特意增快心率,臨牀也沒有專門讓心率變快的長期用藥。如果有高血壓,醫生會視情況適當給藥。

Q:好多人怕喫降壓藥,說喫了以後就撤不掉了,是這樣嗎?

汪芳:這種觀點是錯的。對於高血壓剛開始發作,而且積極控制的少部分人來說,降壓藥是有可能撤的。藥物是幫我們降壓的,如果早點治療,配合生活方式改善,你的血壓正常了,且不需要用藥也能維持正常,那就可以撤藥。

但如果治療晚了,血管已經發生不可逆的硬化了,血壓不靠藥物就降不下來了。因爲年齡原因我5年前血壓也一下飆到了170mmHg/120mmHg,我趕緊喫藥,開始各種生活方式控制,開始跑馬拉松。半年之後,我把藥撤了,血壓照樣很好。因此,建議一有血壓問題,儘早用藥,還是有撤藥的機會的。

[1]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8[ 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9:12 ,16 ,128 ,14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