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爲大家所熟知的故宮有兩個,一是個瀋陽故宮,是 大清進關前的皇宮,也是進關後陪都的皇宮。另一個就是北京故宮。國民黨帶走一部分故宮珍寶,後在臺灣又建立一個故宮。另外還有一,知道人要少一些,就是“滿洲國”時候的皇宮,現在叫“僞滿皇宮博物院”。

大清乾隆-剔紅六龍寶碗。

碗通體休朱漆,腹部雕海水雲龍紋,碗底正中刻“六龍寶碗”器名款。托盤爲六瓣花形,有圈足,託內,託外均雕龍紋。託底雕“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此碗雕刻生動,雲龍氣勢磅礴,爲乾隆時期雕漆的經典之作。

大清乾隆-白玉嵌寶石碗。

碗薄輕壁,桃形雙耳,花瓣式圈足。外壁飾錯金花卉枝葉,用一百零八顆寶石鑲嵌成紅色花朵。內壁刻乾隆御製詩一首署乾隆丙午(1786)新正月御題。內底刻“乾隆御用”款識。

此碗爲乾隆御用奶茶碗,其工藝特點明顯帶有“痕都斯坦”玉器風格。其特點是胎體薄透,鑲嵌金銀,寶石,裝飾以植物花葉爲母題。通過對比,此碗耳部不用花蕾而用桃實,花瓣式圈足底部沒有進行琢刻,表明它並非“痕刻”原作,而是仿製的“西番作”中的精品。(痕都斯坦玉器被稱爲:伊斯蘭玉器,回教玉器,屬中亞和北印度稱謂)。(西番作:是指仿伊斯蘭玉器風格融入中國傳統玉器風格特點)。

大清中期-鏨胎琺琅纏枝蓮紋豆式碗。

碗蓋爲豆式,通體採用鏨胎做法,即經過雕鐫減地使紋樣輪廓線凸起,在其下限處填充琺琅釉料,再經焙燒,磨光,鎏金的做法。鏨胎琺琅具有起線粗壯的特點,此豆碗即爲工藝特徵,花紋凝練,不失厚重大方之氣。

(豆碗:盤下附高足者爲豆,用以盛裝肉食祭祀所用,也稱禮食之器)。

大清中期-銀胎琺琅朵花紋高足碗。

高足碗以銀胎捶揲和燒藍的工藝精緻而成,通體捶揲隱起的法國洛可可式洋花圖案,加以描金,間飾畫琺琅各色花頭紋,釉色亮麗濃重,對比強烈,典型的官仿西洋風格,是廣州進貢的畫琺琅工藝特點之一!

大清乾隆-朱漆菊瓣式蓋碗。

碗夾紵(住音)胎,菊瓣式。通體休紅豔朱漆。蓋內和碗心休黑漆,有刀刻填金隸書乾隆御題詩“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輕......”。說出了此碗的形制和特質。蓋鈕及外底均有刀刻填金“乾隆年制”篆書款。蓋碗爲蘇州所制貢品,御製詩底款作於乾隆四十一年!(夾紵胎:一種大清國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又稱“脫胎”)。

大清中期-廣琺琅描金夔紋雙耳高足杯。

杯通體施仿古銅綠色透明琺琅釉加描金夔紋,口緣,腹下及高足上下嵌鎏金蕉葉紋四道,造型仿西洋式樣,其綠色透明琺琅釉又似瓷器中的古銅彩瓷,色調凝重,裝飾華麗,是廣東透明琺琅工藝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清乾隆-畫琺琅西洋人物圖蓋罐。

罐頂爲“亭式”蓋,下承鎏金鏨花高足。通體繪三層西洋人物圖景,足內白地書藍色“乾隆年制”款。此器以濃重的鎏金凸顯出皇家用器之豪華特徵。蓋罐的造型,構圖用色和裝飾紋樣,無不體現此器仿西洋風格的特點。

大清中期-畫琺琅夔紋耳高足碗。

碗雙夔紋耳,通體彩繪八道裝飾紋樣,以回紋和草葉紋相隔,造型和裝飾紋樣均體現外來風格,爲廣州畫琺琅的代表作。“廣州是最早的通商口岸,畫琺琅從十七世紀從歐洲進入大清國,首先在當地研製燒造,故多受西洋風格影響亦在情理之中”。

杯盤流光之-商-銅斝(賈音)。

斝爲飲酒器,形似爵,沒有流和尾,有雙柱。此斝方體,有蓋,四足,蓋鈕做成兩隻鳥形,鋬上飾獸首,柱帽,器身,四足飾雲雷紋,蕉葉紋與獸面紋。斝通常爲圓體三足,方體四足者較爲罕有!

大清乾隆-東珠朝珠

大清乾隆-褐漆嵌螺鈿金箔龍紋毛筆

漢-玉卮(只音)

卮爲白玉製,有褐色沁斑。外壁飾帶狀夔鳳紋及谷紋,一側有環形柄,柄端有云形鋬,下承三蹄形足。配蓋,蓋面飾渦紋及雲紋,蓋中心突起一圓鈕,外圍有三個浮雕裝飾。

卮是漢代常見的飲器,多以漆木製成,玉製者極爲珍罕,漢唐作爲陳設品出現,不輕易作盛酒的器皿使用。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版人民幣,畫面牧馬,人民幣一萬元。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