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製品營養好已是人人皆知,但豆製品裏有不少“僞裝者”,常常混淆人們的視線。這些食品若是常喫並沒好處。

第一類“僞裝者”不含或只含少量“豆”,亦或者僅含有大豆蛋白,而非完整大豆。如魚豆腐、千頁豆腐、日本豆腐、杏仁豆腐、米豆腐、魔芋豆腐等。

魚豆腐

也稱油炸魚糕,是由魚糜、大豆分離蛋白、澱粉、鹽、味精、糖、植物油和水等按一定比例加工成塊狀,經熟化油炸而成。其味道鮮香、富有彈性,常常出現在涮火鍋、麻辣燙中。如果魚肉和大豆分離蛋白含量高,且來源和品質有保證,魚豆腐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但市場上多數魚豆腐中魚和豆的含量都很少,加之含有較高的糖、鹽和油,經常食用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患病風險。

千頁豆腐

乾鍋千頁豆腐是很多人喜歡的菜餚,但它不是豆腐做的,而是以大豆分離蛋白、澱粉、食用油等爲主要原料,經攪拌均勻後醒發而成。相較於傳統豆製品,其鈣、大豆磷脂等含量很低,且還可能加了不少油和鹽,同樣不利於健康。

日本豆腐

也稱雞蛋豆腐、玉子豆腐等。其主要原料爲雞蛋,輔以水、鹽等製作而成,其本質是商品化的蛋羹。不同品牌的日本豆腐因雞蛋含量不同營養素差別較大。

杏仁豆腐

是以糖、杏仁、牛奶、瓊脂等製成的一款甜品,因其製作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分,不宜大量或經常食用,否則可能增加齲齒、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發病風險。

另一類“僞裝者”雖爲實打實的豆製品,但因含有大量的油脂、糖、鹽,喫太多也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如五香豆腐絲、油炸豆腐、豆乾小零食等。它們的原身是健康營養的豆腐(幹),爲滿足市場需要,又進行了各種再加工,得到的產品不但高油高鹽高糖,還加入了一些香精香料,油炸等烹調方式更讓它們丟失了很多營養素。

真正有利於健康的豆製品應具備“非油炸、少添加”的特點——只經歷了“磨漿、過濾、煮開、加凝固劑、擠壓水分、發酵”中的全部或部分程序,帶有大豆的自然香味,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蛋白質、鈣、鉀、大豆異黃酮等營養物質,比如原味豆腐(幹)、豆腐腦、豆漿、納豆等。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15~2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25克大豆相當於72.5克北豆腐、140克南豆腐、365克豆漿、55克豆腐乾、40克豆腐絲、175克內酯豆腐。

傳承道家食療

弘揚中醫杏林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