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喬靖芳)“腫瘤病房是醫院內營養不良發生率最高的地方!我們對中國80家醫院共計47488例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營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三甲醫院住院腫瘤患者總體營養不良的發病率爲80.4%,其中,中重度營養不良率高達58%。”

10月31日,在第八屆全國腫瘤營養學大會期間,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石漢平在接受採訪時說,這是全世界迄今爲止常見惡性腫瘤住院患者營養狀況的最大樣本現況調查,這個調查也提示了我們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狀況不容樂觀這個事實。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石漢平,VPHOTO/攝

別忽視!腫瘤患者非常需要營養治療

“很多人說,如果腫瘤患者的身體營養狀況太好會使得腫瘤長得更快,這完全是錯誤的。”石漢平教授說,腫瘤患者更需要合理的營養攝入和補充。

他解釋,如果腫瘤患者的病竈存在的話,它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和更多的蛋白質,這個時候,如果不能從外源途徑補充的話,它會“喫”我們的骨骼肌和脂肪等,來滿足它的能量和營養需求。相反,如果腫瘤患者的身體營養狀況良好,則能使機體產生更多的免疫物質,反過來幫助身體殺滅腫瘤細胞。

因此,石漢平教授強調,腫瘤患者一定要轉變營養觀念,“腫瘤患者喫素更好”“餓死腫瘤細胞”等觀念都需要糾正過來。

在腫瘤患者的食物選擇方面,石漢平教授建議,首先就是品種要豐富,每天喫20-30種食物,各個產地、各種顏色的食物都要換着喫,然後還要注意增加蛋白質、蔬菜和水果等的攝入等等。

得提高!患者和醫務人員營養知識不足

“約20%的腫瘤患者會死於營養不良。而我們的調查發現,68.78%的腫瘤患者沒有獲得任何營養治療, 重度營養不良腫瘤患者的無營養治療比例仍然高達55.03%。”石漢平教授表示。

爲什麼我國腫瘤患者營養治療率低?石漢平教授認爲有如下三個可能的原因:我國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率高;我國腫瘤患者營養知識缺乏、誤區較多以及獲取知識的途徑不當。針對腫瘤患者的營養知識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患者沒有接受過規範的營養教育,他們認爲患病後不可食用富含蛋白質食物,更願意服用保健食品而非特醫食品;我國醫學院校臨牀營養教育落後,醫務人員營養知識不足,難以滿足臨牀需要。

另外,石漢平教授等經過調查還發現,消化道尤其上消化道腫瘤患者(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營養不良發生率最高的4種疾病)、農民患者、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老年患者及進展期的患者, 是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重點發病人羣,在臨牀上需要重點關注。

待完善!需要綜合性的治療!

“腫瘤相關性營養不良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純的營養補充不能發揮有效作用,需要綜合治療。”石漢平教授表示,腫瘤營養治療的目的並非僅僅提供能量及營養素、治療營養不良,其更加重要的目標在於調節代謝、控制腫瘤。理想的腫瘤營養治療應該達到4個目的:抗消耗、抗炎症、抗腫瘤及強免疫。

根據腫瘤營養不良的病理生理及治療目標,理想的腫瘤患者營養治療配方要求符合如下特點:①能量來源,提高脂肪、降低葡萄糖供能比例;②能量密度,小容量、高密度(1.2~2.0kcal/ml);③脂肪酸,增加魚油(特別是EPA)、橄欖油;④蛋白質,提高蛋白質供給【1.5~2.5g/(kg·d)】,尤其要提高支鏈氨基酸比例;⑤維生素,提高維生素C等抗氧化維生素供給。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治療除了提供能量及營養素外,還常常需要聯合藥物治療如沙利度胺、左旋肉鹼、二甲雙胍、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甲羥孕酮、胃飢餓素等。

據悉,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共同發佈的《中國腫瘤營養治療指南2020》,是繼《中國腫瘤營養治療指南2015》(國際首部系統討論腫瘤營養治療專著)的最新修訂版,將爲臨牀醫生、營養師、藥劑師、護理工作者、患者及其照護者在特定的醫療條件下,制定、建立及實施腫瘤營養治療提供幫助,併爲衛生政策制定者提供決策依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