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呂梁10月31日電 題:“十戶聯體”聚力嬗變 山西交口探尋鄉村振興“密碼”

作者高瑞峯 任建偉

如何改變落後面貌,建設幸福鄉村?“以富帶貧、強帶弱組建產業“聯體”富農增收,並將‘聯體’拓展到衛生、公益、文明等方面,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這是山西省交口縣給出的答案。

交口縣地處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脈中段,溝壑縱橫、山高坡陡。近年,該縣開展“十戶聯體”(10戶以上農戶組成,推選“能人”作爲戶長)互助抱團式發展,扭轉了當地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後的困境,讓農民擺脫了“靠天喫飯”的被動局面。

山西省交口縣組建產業“聯體”,以富帶貧、強帶弱富農增收。 高瑞峯 攝

“十戶聯體”互助抱團式發展

“過去太窮了,靠種地、打零工爲生,全村301戶80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187戶518人。”交口縣康城鎮尚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斌說,如今,靠“十戶聯體”發展食用菌種植等產業,村民腰包鼓了起來。2019年,該村戶均年收入可達2.5萬餘元。

51歲的郜金柱是尚家溝村第一批食用菌種植戶。2015年,郜金柱與6戶農戶以每棒支付0.5元酬金的方式,從河南聘請技術人員學習食用菌種植。“第一年種植基本沒收入,產量小,銷路也受限;掌握技術後,2017年收入明顯增加。”

2018年起,郜金柱被推選爲“十戶聯體”戶長,帶領16戶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在技術、銷路、資金上互相幫助。”郜金柱說,今年,他帶領的“聯體”種植食用菌12萬棒,預計可收入近50萬元。

截至目前,以食用菌種植爲龍頭,尚家溝村組建19個各類互助“聯體”,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張建斌介紹,該村聘請技術顧問、完善冷庫等配套設施,今年食用菌種植規模達220餘萬棒。“村民只要願意種植,村集體會提供種植大棚、菌棒等物資,銷售後再支付費用。”

拓展組建各類“聯體”3300餘個

依託“十戶聯體”整合資源、凝心聚力發展產業,讓帶頭人和致富能手“大顯神通”,交口縣推廣“十戶聯體”富農增收成效明顯,並將該經驗拓展到多個領域。

回龍鄉成立造林“聯體”、技術“聯體”;桃紅坡鎮推行湖羊、造林、食用菌“聯體”,推動產業多極化;石口鄉山神峪村“十戶聯體”圍繞食用菌產業發展,實現“一戶一棚菇”;雙池鎮講理村吸納“城歸”人士建立“鄉賢聯體”,藉助“城歸”力量再造故鄉;溫泉鄉挖掘紅色文化打造文旅“聯體”,同時把志願服務融入“聯體”運行……

目前,交口縣根據村民發展意願,組建產業、衛生、技術等各類“聯體”3300餘個。“十戶聯體”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在富民增收的同時,有效實現了村級黨支部組織優勢和“聯體”經濟優勢有機融合。

山西省交口縣尚家溝村對食用菌種植大棚進行升級。 高瑞峯 攝

“聯體”提質推動鄉村善治

“村裏種植大棚多爲‘冷棚’(一般塑料大棚),冬天氣溫過低無法‘出菇’。”張建斌說,今年村集體對部分種植大棚進行升級,開展“暖棚”(節能日光溫室)試點,“如果效果好,就在全村推廣,村民一年四季就都有收入了。”

爲支持“聯體”發展,當地與農村信用社聯合創新開展金融信用度授信評級活動,根據“聯體”信貸需求,對每個“聯體”進行評級授信。這種方式既解決了“聯體”發展需求,又通過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和互相監督,倒逼村民形成“戶戶講誠信、人人守誠信”的文明鄉風。

今年年初,交口縣發掘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動“聯體”提質升級,規範“聯體”運行,並將“聯體”經驗擴展外延,引入到鄉村基層治理上,在全縣範圍內推廣,如在矛盾調解方面,提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在環境衛生整治方面,分解到每個“聯體”。

產業“聯體”富民增收,平安“聯體”推動治安聯防,衛生“聯體”改善人居環境……交口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十戶聯體”推動鄉村善治,進一步增加民衆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探索建設幸福鄉村的新路徑。(完)

【編輯:周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