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距離清朝名義上最高統治者光緒帝死去僅僅一天,慈禧太后這個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也隨之死去,至此實際統治中國長達47年之久的一代女強人落幕。

慈禧太后死後僅僅3年,清朝便是亡國,國祚268年,自此中國進入民國時代。

那麼清朝在慈禧太后死後僅僅三年便亡國,是她一手導致了清朝滅亡呢,還是因爲她有着巨大威懾力,所以在近半個世紀的實際統治中,等於是延續了清朝的國祚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以歷史來看,清朝真正的衰落,並且大大影響了統治基礎,自然是晚清的太平天國運動,而太平天國運動,並非是在慈禧太后掌權期間發生的,而是在慈禧太后的丈夫咸豐帝剛剛登基之初爆發的,歷時十幾年,在1864年才被平定。

簡單來說,咸豐帝時期,爲了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可謂是想盡一切辦法,甚至將權力下放到地方,所以最終雖然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但是也導致地方權力很大,督撫的權力比之太平天國運動以前明顯增強,而且允許地方團練,曾國藩由此崛起,並且建立湘軍。

而在太平天國運動以後,面對地方權力過大,還是虎視眈眈的湘軍,慈禧太后以爐火純青的權謀之術,是分化了湘軍,並且維繫了地方督撫與朝廷的關係,雖然中央朝廷權力縮水,對地方的掌控明顯下降,但是慈禧太后通過一系列手段,是勉強維繫住中央朝廷對於帝國的統治,不至於下面各自爲政,不服從中央朝廷。

如果換成同治帝、光緒帝這樣沒有太多政治經驗的皇帝,來處理太平天國運動被平定以後,看似帝國有着中興之勢,實則是暗潮湧動的局面,肯定是沒有慈禧太后處理那麼好,甚至一個不好,還會引得湘軍造反或者是中央朝廷顏面掃地,威信盡失,最終成爲無權天子,甚至亡國的。

所以以這個來看,慈禧太后的確是有着巨大的威懾力,在實際統治的47年,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局勢下,維繫住了中央朝廷的統治,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延續了清朝國祚。

當然客觀來說,慈禧太后臨死之前,出於私心的安排,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爲了避免死後遭到清算,享受了諸如清初攝政王多爾袞被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的“待遇”,慈禧太后對於她死後的權力格局是如此安排的,立3歲的溥儀爲帝,是爲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至於實際權力,分別給了溥儀的生父載灃,以他爲攝政王來監國,還有自己的侄女隆裕太后,而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雖然對慈禧太后是忠心耿耿並且是感激不盡,但並非是有着超強政治手腕之人,這二人的能力很一般,根本鎮不住當時的局面,所以清朝很快便亡國。

不過整體來說,慈禧太后並非一手導致了清朝的滅亡,而是有着很強的威懾力,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清朝國祚,不然若是同治帝、光緒帝真的掌權,以太平天國運動被平定以後,中央朝廷式微的局面,清朝早亡國了,都堅持不到1912年的。

而且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往往是皇帝子嗣不興,宗室人才凋零之際,像同治帝、光緒帝、清末帝溥儀都是無後,而慈禧太后臨死之前,清朝宗室也沒有像樣的人才,她即使不選擇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掌權,選擇其他人掌權,也很難有她那般高明的政治手段,壓不住局面,清朝還是會亡國的。

最後放眼大歷史來看,慈禧太后也就是在腐朽封閉的框架之內,修修補補的延續了清朝的統治,並沒有像鄰近的日本那般進行明治維新徹底改革,以此進入強國序列。

雖然諸如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都是慈禧太后支持的,甚至光緒帝的戊戌變法,剛開始慈禧太后也是支持的,但是這些改革變法的前提是不觸及既得利益集團(守舊派)的利益,所以在戊戌變法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利益,並且維新派要“圍園殺後”時,慈禧太后自然是坐不住了,馬上出山廢除戊戌變法,並且剝奪了光緒帝的一切權力。

所以說慈禧太后並沒有勇氣進行真正的改革變法,只是被動地進行改革,諸如“八國聯軍侵華”以後,才實施的清末新政,而且並非大刀闊斧的改革,最終只能是在腐朽的框架之內小打小鬧,侷限在這個範圍中最大程度上自救,雖延續了清朝國祚,卻阻礙了歷史的進步

不過就事論事來說,雖然慈禧太后的確是阻礙了歷史進步,但當時的時代也有着一定侷限性,而且像慈禧太后這樣的既得利益集團出身的人很難真正的改革變法,只有推翻重來,纔可以真正的改革,像明治維新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爲推翻了德川幕府,天皇有了實權,等於推翻過去舊的模式,纔可以將改革實施成功,而舊有模式中崛起的慈禧太后,是沒有這個優勢和勇氣的。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