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小的時候,有一次,晚上住在伯父家。早上醒來一睜眼,身邊沒人,伯父已經起來。王羲之剛要說話,忽然聽到伯父正在與人竊竊私語,聲音壓得很低。王羲之側耳一聽,渾身一激靈,嚇出一身冷汗。

他的伯父是誰呢?東晉權臣王敦!王敦在西晉時官至揚州刺史,永嘉之亂後消滅江州刺史華軼,輔佐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擔任大將軍。

王羲之從小很聰明,王敦特別喜歡他,所以,小王羲之經常睡在伯父家。《智囊》記載,【王右軍幼時,大將軍甚愛之,恆置帳中眠。】晉元帝時,王羲之官拜右將軍,所以後人稱之爲王右軍。

這天,王羲之去伯父家玩,王敦又留他過夜,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一幕。王敦起牀的時候,王羲之還在夢鄉。這時,王敦的心腹謀士錢鳳突然來了,王敦命奴僕全部退下,倆人開始密謀。因爲疏忽,竟然忘了旁邊還有一個小鬼頭。

這裏,《智囊》記載道,【大將軍嘗先起,須臾,錢鳳入,屏人論逆節事,都忘右軍在帳中。】

密謀啥呢?造反!

原來,司馬睿能夠建立東晉,琅琊王氏(即王敦家族)居功至偉。故而,王家權勢極盛。王敦的堂弟王導爲丞相,內掌朝政,王敦爲大將軍,外握兵權,以致東晉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王家這麼風光,司馬睿肯定不舒服。特別是王敦,專權跋扈,任人唯親,司馬睿很是不滿。於是,爲了減弱王氏的影響,司馬睿開始疏遠王敦,君臣之間逐漸產生嫌隙。

王敦急了,就琢磨舉兵叛亂。

沒想到,竟然被王羲之聽見了。王羲之醒後,睜開眼剛要說話,突然感覺有異:伯父鬼鬼祟祟地與一個人低聲商量什麼,仔細一聽,嚇得直吐舌頭,倆人正在商量謀反之事。

《智囊》記載,【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污頭面被褥,詐熟眠。】王羲之人小鬼大,心眼晶瑩剔透,暗想:“這事被我聽知,即便伯父喜歡我,恐怕也難容我,怎麼辦?我得裝睡!”

王羲之知道,裝睡也得裝得像一點,否則很難騙過伯父這個老狐狸。於是,趕緊在被角抹上口水,嘴角也整得涎水恣肆,並且發出均勻的鼾聲,一副熟睡未醒的樣子。

王敦和錢鳳商量到一半,王敦突然說:“不好,恐怕要出事!”然後衝臥室努努嘴,又說:“看來,不得不除掉這個小鬼頭了。”

說完,王敦急急火火進屋,剛要下手,旋即把刀放下了。怎麼回事呢?《智囊》記載,【及開帳,乃見吐唾縱橫,信其實熟眠,由是得全。】一掀開幕帳,只見王羲之嘴角全是哈喇子,時不時還打個呼嚕,小傢伙睡得挺香!

王敦一看,長舒了一口氣,這小機靈鬼還沒醒,我有點神經過敏了,於是,悄悄退了出去。王羲之因而保住一命。

這個故事,記載在《智囊》中。王羲之雖然小,但是心智很成熟。他知道,聽了不該聽的,就是陷入生死漩渦,唯一活命的機會,就是裝糊塗。因爲,在領導看來,一,做大事者,只有利益沒有親情。二,只有死人才能守住祕密。富蘭克林也曾經說:“如果不想讓你的敵人得知你的祕密,就不要把祕密告訴你的朋友。”意思是一樣的。

祕密之事,一定是密不示人的。不得已時,有人蔘與進來,事成以後,領導一定會殺人滅口。正如酷吏來俊臣所言:“私勿與人,謀必闢。”祕密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一同謀劃的人,最後都要被清除。

《雍正王朝》中,高福爲什麼被殺?鄔先生爲什麼離開雍正,因爲知道的祕密太多。年羹堯也是如此,死前感嘆,“我根本沒這麼多罪,唯一的罪就是我知道的太多,不能不死!”

現代職場也是如此。有一句話需謹記:“不該聽的不聽,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你知道的祕密越少,則越安全。如果知道了,也要做到“不該說的不說”,一旦大嘴瞎咧咧,領導必然收拾你。《榮枯鑑》有云,“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

《智囊》是明代奇才馮夢龍所著智慧總集,人稱“小資治通鑑”。全書收錄先秦至明代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將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現,有趣;然後解讀提煉出人生智慧,有料。

清代大才子紀曉嵐非常喜歡此書,無論到哪兒,此書都隨身必備。曾國藩也對此書頗爲推崇,曾諄諄告誡諸位弟弟:“此書務讀三遍。”杜月笙也對《智囊》愛不釋手,他識字不多,讓別人讀給他聽,感慨道:“讀懂此書,纔算讀透了社會。”

所以,我建議大家讀讀《智囊》。說心裏話,有時你感覺缺少機會,實際是缺少智慧。

文言文基礎差咋辦?我正看的這套有翻譯,疑難之處還有註釋,只要識字就能看懂。而且有馮夢龍的分析點評,猶如畫龍點睛。

這套《智囊》共6冊,僅59元,每本還不到10塊!喜歡的話,點擊下方【看一看】就可擁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