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句利字當頭的古訓,不但凡夫俗子不能倖免,就算達官顯貴也會深陷其中欲罷不能。天下芸芸衆生爲了利益可以蜂擁而至也可以爲了利益各奔東西,甚至反目爲仇。

今天的主人譽爲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這樣一位在衆多科學領域都有很深造詣和成之人,本來可以名垂青史卻因一件事而留下了污名。他是誰?他又做了什麼呢?

全能偉大的科學家

沈括,(1031年---1095年)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仕宦之家。沈括自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

說起沈括的科學成就絕對可以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而且還是專家以上級別內行人。

在天文改革立法方面主要是編著《奉元歷》彌補了舊曆《大衍曆》的不準確算法、提出了《十二氣歷》。改良了圭表、改進了渾儀。

在地裏方面的成就是耗時十二年編製成《天下州縣圖》翔實的內容、精準的圖例前所未有。應該是最早、最完善的全國地圖了,可惜未能流傳下來。

這些天文地理方面成就也只能是沈括一生成就中的冰山一角。數學上提出會圓術;化學上發現石油制墨、膽水鍊銅等技術;醫學上著有《良方》、《靈苑方》;還有關於古代音樂方面的《夢溪筆談》。

在朝爲官期間,沈括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書籍,並在擔任了館閣校勘後接觸了皇家藏書。在工作之餘,沈括將其研究整理成書,撰寫了22冊共155卷的著作,其中包括《渾儀議》,《浮漏議》,《景表議》,《熙寧奉元歷》和《圩田五說》。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理,軍事,藝術等方面。英國科學史學家約瑟夫·李約瑟(Joseph Needham)稱其爲“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開罪蘇軾、再別王安石

那時,王安石一直想進行改革。得知後,沈括非常支持王安石。王安石也不斷地提升沈括升官,他的朋友蘇軾選擇了以司馬光爲首的保守派。隨着兩個派系的衝突不斷爆發,沈括和蘇軾也分道揚鑣了。

後來,蘇軾被調到杭州工作,沈括因種種原因碰巧來到了杭州。儘管他們兩個有不同的政見,但他們畢竟是以前的朋友。

不曾想,沈括竟然拿着蘇軾的新作詩句,詳細的註釋後交給了皇帝,稱蘇軾“愚弄朝廷、無君臣之義”。公元1079年,烏臺詩案爆發,蘇軾被捕入獄。還牽涉到30多個親戚和朋友。

也許沈括並不是這個意思,兩人只是立場不同也不止於此。但實際上,沈括做的另一件事卻被後人廣泛知曉。那就是“背叛”王安石。

沈括在王安石的欣賞和提拔下得到了步步高昇,然而,在王安石的變法失敗免職宰相後,沈括不斷指出王安石變法的弊端。此事傳播開來,人們都紛紛指責沈括“背叛”了王安石。

由於沈括是在王安石被免職後做這些事情的,所以被他人落下了口實。第二年,王安石復後曾當面指責沈括是“反覆無常的小人”,並在工作中不斷打壓沈括。

公元1095年,沈括因病去世,享年65歲,一代科學宗師隕落了。沈括真的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嗎?恐怕並不是。沈括在取得偉大科學成就的同時也造就他了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懦弱的性格。不能據理力爭很容易放棄自己的立場,自己的這個缺點讓他既沒有處理好同僚間的友誼,也斷送了自己的仕途。

我們雖沒有沈括的才華,但我們要向沈括學習:掌握更多科學知識,爭取考試做到門門及格吧!我們也要遇事堅持自己的態度觀點,不要輕易的妥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