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南沿海和南海頻遭強風雨,爲何10月以來臺風頻繁?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本週,今年第19號颱風“天鵝”和第20號颱風“艾莎尼”將先後影響我國。10月,颱風“燦鴻”“蓮花”“浪卡”“沙德爾”“莫拉菲”相繼生成。11月3日,中央氣象臺專家表示,颱風頻繁因副高和南海季風“珠聯璧合”,前者爲南部海域颱風生成提供場地,後者提供水汽能量。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正高級工程師張玲介紹,今年10月以來臺風頻繁“上線”,發生在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脊線位置偏北、西伸脊點偏西的環流背景下。到目前爲止,南海季風還沒有結束,比多年平均的南海季風結束時間明顯偏晚,加上10月以來越赤道氣流經常偏強——上述有利條件組合起來,給南海及附近海域提供了較好的颱風生成和活動背景條件。

她解釋,副熱帶高壓控制區是下沉氣流,不利於對流發生(颱風由對流發展起來)。今年10月,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偏北、西脊點偏西,給颱風在南海區域的活動騰出更多空間,或者說颱風有了相對足夠的“活動場所”。

一般而言,南海季風在10月第1候至2候結束,今年到目前爲止仍沒有結束,成爲颱風低層水汽和能量輸入的主要提供方。所以,副高和南海季風“珠聯璧合”,前者爲南部海域颱風生成提供場地,後者提供水汽能量。

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9年曆史同期10月平均有3.77個颱風生成,其中0.56個在我國登陸。而今年10月臺風生成數較歷史同期平均至少偏多1.33個,登陸我國的颱風較歷史同期平均偏多0.44個。

中央氣象臺表示,近期颱風接二連三生成,因路線相似,華南沿海和南海頻遭強風雨天氣。目前,奔向越南的第19號颱風“天鵝”、緩慢發育的第20號颱風“艾莎尼”都將給南海帶來風雨影響。

預計今明兩天,東海南部、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北部灣、南海大部、中沙羣島、西沙羣島以及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廣東沿海、海南島東部沿海將有6~7級大風,其中臺灣海峽、中沙羣島和西沙羣島東部海域將有8~9級大風,陣風可達10~11級。3日夜間至5日,海南島中東部將有大到暴雨;3日至5日,中沙羣島、西沙羣島將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中央氣象臺今晨繼續發佈颱風藍色預警。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