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功夫媽咪

01

最近看到一段父親將兒子暴打出血的視頻,儘管視頻被打上了馬賽克,但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男孩手掌以及沙發上有多處血跡。

視頻中爸爸更是氣急敗壞地說:“我不把你打死……”

據瞭解,這位爸爸如此暴怒,是因爲男孩連續幾天玩手機到深夜,導致沒有精神上課,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衝動之下下了狠手。

爲了讓和孩子聊天的同學看一下,他更是把孩子被打後的樣子拍了下來,發到了班級羣裏。

幸運的是,在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孩子只是受皮外傷。

隨後,這位爸爸也在羣裏道歉。

視頻發出後,網友很快“聲討”這位爸爸的做法:

“鼻青臉腫,還發班級羣,萬一想不開你後悔上哪說。”

“這位老爸怎麼想的,還發羣裏,不怕兒子被嘲笑自卑嗎?”

是啊,原本情緒化教育就已經不對,再把孩子最不堪的一面曝光在同學面前,真的是錯上加錯了。

俗話說:“打人莫打臉,揭人莫揭短。”

被如此當衆揭短的孩子,不會記得任何的教訓,他的內心只會充滿痛苦和羞恥。

02

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5歲的小女孩,晚上睡覺不小心尿牀了,第二天遭到了父母的訓斥:“你2歲起就不尿牀了,現在都5歲了,怎麼反而越活越倒退了。”

媽媽拿被子出去曬的時候,還不忘大聲地說:“這麼大孩子了還尿牀,曬到外面讓別人看到,真是丟人。”

第二天晚上,一直擔心會再尿牀的女孩失眠了,在牀上躺到後半夜才睡着。早上醒來的時候發現,她又尿牀了。

爸爸很生氣:“再尿牀,就對你不客氣了。”

可是,女孩依然尿牀。

她被罰晚上不能喫飯、不能喝水,這一晚,終於不尿牀了。

但隔三差五的,女孩還是會尿牀。父母后來帶她去看醫生,喫了很多的藥也完全沒有效果。

父母的“宣揚”,讓所有認識她的人都知道了她的毛病,這就像魔咒一樣,幾乎毀了她的一生。

爲了逃避集體宿舍,上大學的時候她選擇了可以回家住的當地大學。

兩次戀愛,都因爲尿牀的問題而最終分手。

如今年近40的她一直未婚,甚至患上了重度抑鬱。

爲了讓孩子“長記性”,很多父母都喜歡“當面教子”。

但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父母越是揭孩子的短,把孩子的缺點到處宣揚,孩子就越牢固的記得自己的缺點。

之後的日子裏,孩子只要想起那天的羞恥和狼狽,就會變得越來越沉默和自卑。

03

著名的童話大王鄭淵潔在《朗讀者》中說起了一個小時候的故事。

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道作文《早起的鳥有蟲子喫》。在寫這篇作文的時候,鄭淵潔卻把題目改成了《早起的蟲子被鳥喫》。

看到作文之後,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他,鄭淵潔很不服氣,跟老師爭辯了起來。

爭辯不過的老師讓鄭淵潔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說幾百遍“鄭淵潔是班上最沒出息的人”。

那時,鄭淵潔的兜裏裝着拉炮,他一邊說着“鄭淵潔最沒出息”,一邊把拉炮擰成一股繩,然後它拉爆了。

老師當場把他開除了。

第二天,爸爸帶着鄭淵潔去學校給老師道歉,但最後學校還是將他開除。

回家的路上,爸爸對鄭淵潔說了一句:“孩子,沒關係,我在家自己教你。”

這句話,不僅保護了鄭淵潔當時小小的自尊心,更給他帶來了底氣和從容。

父母的每一句話,都是孩子自我評判的標尺。

真正聰明的父母,不會當衆揭孩子的短,不會用冰冷的否定去刺傷孩子的自尊,而是充分相信孩子,懂得維護孩子的面子。

04

林肯曾說:“一滴蜂蜜比一滴苦汁能吸引更多的昆蟲。”

揭孩子的短,或許真的能夠起到一點教育的作用,但卻要以孩子的自尊爲代價。父母懂得維護孩子,不讓孩子當衆出醜,收穫的將是孩子滿滿的自信。

(1)請關起門來教育孩子

孩子做錯事,父母進行批評教育理所應當,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想什麼時候教育都可以,教育孩子也需要注意場合。

在凱特王妃妹妹的婚禮上,喬治小王子作爲花童出席。

快4歲的小喬治開心得不得不了,在婚禮現場跑來跑去,很快他就闖禍了。

在新娘從他身邊走過的時候,小喬治一個轉身直接踩到了新娘的婚紗上,險些把新娘絆倒。

看到兒子闖禍,凱特王妃立馬嚴肅起來,但是她並沒有當場批評兒子,而是先把他領到一個人少的地方,然後再嚴肅地指出他的錯誤。

批評完孩子後,王妃還不忘安慰小喬治。

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讓小喬治在賓客面前丟了面子,而且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人前教子”,從來不是真正的教育,不過是大人把“教育”做給別人看。真正的教育應該把批評留在家裏,給孩子留足面子,才能進行有效的管教。

(2)不管多麼難堪,請堅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

晚高峯,一位媽媽帶着兒子坐地鐵,站了很久,旁邊終於空出了一個座位,站累了的男孩趕緊坐下。

沒過多久,上來了一位老人,他掃了一圈發現沒有人給他讓座,於是走到男孩面前毫不客氣地說:“起來,讓我坐一會兒。”

還沒等男孩做出反應,老人就開始說着難聽的話,說孩子沒有教養之類的。

老人的聲音吸引了車廂裏其他人的目光。

小男孩剛起來讓座,媽媽卻讓他坐好。

老人氣鼓鼓地說了句:“上樑不正下樑歪!”車廂裏其他的人也開始議論起來。

氣氛一度十分難堪,但是媽媽卻不客氣地懟了回去:

“尊老的道理還不用您來教,孩子的座位也是大傢伙給讓的。孩子要是給你讓座了,那是他心腸好,你得說聲謝謝,不給你讓,也是情理之中。

我從來沒見過哪個老人像你這樣不講理,跑去和小孩搶座位!”

被懟之後,老人臉都紅了,地鐵到站就急忙下車。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他們難以處理的尷尬事,大人的議論更是容易讓他們陷入恐慌。

作爲父母,維護孩子的面子,除了不當衆揭孩子的短,還要勇於在外人面前維護孩子。請記住,不管當孩子讓你多麼難堪,都請堅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

(3)別人誇獎孩子時,不必太謙虛

“你家孩子喫飯真好,不像我家孩子,每次喫飯都追着喂。”

“哪有,平時在家喫飯也挑食,不愛一口都不喫。”

“聽說你家孩子期末又考了100分,真聰明!”

“哪有你家孩子好呀,每次都考滿分,還是中隊長呢。”

這樣的對話,你是否熟悉?又是否說過呢?

在被人誇獎你的孩子時,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謙虛,甚至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

但這樣的謙虛,可能會讓孩子一直在一種“我不如別人”的自卑中成長,即便他已經足夠好了,也總覺得比別人差。

其實,丟掉這些“假客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就像《爸爸去哪》中,有一次陳小春誇嗯哼:“嗯哼今天真的很棒!”沒等杜江插話,嗯哼就很高情商地說了一句:“春哥最棒!”大家都開心地笑了。

下次有人誇獎孩子的時候,不如教孩子這樣說:“快謝謝阿姨,告訴她你還會做得更好。”

你會發現,孩子的積極性更高了。

(4)看透不說透,也是一種尊重

在孩子尿牀的問題上,黃磊是這樣處理的。

有一晚小女兒尿牀了,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就問黃磊:“你知道我怎麼尿牀的嗎?”

黃磊看出了女兒尿牀之後的這種尷尬,他沒有故意笑女兒,更沒有責備她,而是編了一個故事哄她。

“你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要尿尿,然後找衛生間,找啊找,終於找到了,然後你就尿尿了……”

這個幽默又充滿愛的回答,化解了女兒的尷尬,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處理這些讓孩子非常尷尬的事情的時候,就需要父母這種看透不說透的智慧。

當孩子陷入尷尬和難看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點破孩子的尷尬,而是解讀孩子的內心,理解孩子的感受,巧妙地幫他們走出來。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傷害孩子,同時也可以療愈孩子。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傷害降到最低,用溫和的鼓勵給孩子種下自信的種子。

功夫媽咪說:

沒有哪一個孩子,一出生就是完美的,他們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才能修正自己的不足。

父母的任務,就是引導孩子不斷地成長,所以我們需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足,而不是揭短。

請記住,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