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與經濟社會建設同步推進,不讓健康問題成爲小康路上的“絆腳石”,不讓任何一個羣衆因爲健康問題而掉隊。爲破解區域間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我國通過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進一步提升貧困縣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助力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對口幫扶覆蓋全部貧困縣

2016年2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印發《關於加強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通過一對一的對口幫扶,每年爲受援醫院“解決一項醫療急需,突破一個薄弱環節,帶出一支技術團隊,新增一個服務項目”;常見病、多發病、部分危急重症的診療能力顯著提高;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臨牀專業技術人才和醫院管理人才。

基於這一目標,《方案》提出了重點工作任務,要求三級醫院與貧困縣政府和縣級醫院簽訂一對一的對口幫扶責任書,明確對口幫扶總體目標、年度任務和量化考覈指標。三級醫院採取“組團式”支援方式,向縣級醫院派駐1名院長或者副院長,至少5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團隊(中醫醫院可派駐3名)駐點幫扶,每年爲受援醫院培訓至少3名骨幹醫師或其他醫學專業技術人員。

目前,全國1007家三級醫院對口幫扶832個貧困縣的1172家縣級醫院,其中75家軍隊醫院對口幫扶115個縣的115家貧困縣縣級醫院。針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專門印發《關於加強2020年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梳理縣級醫院應對疫情短板弱項,針對性給予政策支持和相關保障,保證派駐人數和連續工作時間,保證管理崗位派駐人員參加醫院運行管理決策的權利和義務,全面提高貧困縣縣醫院管理水平和學科能力。

“組團式”幫扶:哪裏需要幫哪裏

2020年中日友好醫院金寨幫扶隊成員工作照

中日友好醫院自2016年以來連續派遣“組團式”幫扶團隊,駐點幫扶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民醫院,重點幫扶學科建設和專項診療技術提升。醫院檢驗科李江隊長和曹永彤教授推動金寨縣人民醫院臨牀檢驗學科建設,成立質量管理小組,建立醫學檢驗質量管理體系,引進6S管理理念,建設分子生物學檢測實驗室。金寨縣人民醫院成爲全省首批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縣級定點醫院,也是六安市首傢俱備P2+實驗室的醫院。今年8月18日,金寨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安全運行4個月,累計完成核酸檢測超過3萬人份。

中日友好醫院2019與2020幫扶隊成員順利交接

2020年,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派出幫扶團隊,幫助金寨縣人民醫院成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扭轉了當地大量呼吸與危重症患者得不到規範專科診治、不得不外轉的局面,並發現罕見病例,整體提升了金寨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疾病的診療能力和水平。醫院眼科先後派出4位博士到金寨縣人民醫院幫扶眼科建設,通過傳幫帶,指導當地醫師獨立完成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玻璃體腔注藥術、視網膜激光光凝術等多項技術,大幅度提升了當地的診療水平。經過多年幫扶,金寨縣人民醫院已經從二級甲等醫院升級爲三級綜合醫院,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通過三級醫院派駐人員直接參加貧困縣縣級醫院診療活動,讓縣域羣衆在家門口得到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截至 2019年底,三級醫院已派出超過 8萬人次醫務人員參與貧困縣縣級醫院管理和診療工作, 門診診療人次超過3600萬, 管理出院患者超過400萬人次, 住院手術超過70萬臺。幫助縣醫院新 建臨牀專科7000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超過5.1萬項。超過560家貧困縣醫院獲評二級甲等醫院,40餘家貧困縣醫院被設置爲三級醫院。三級醫院優質醫療服務有效下沉,貧困縣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國家隊巡迴醫療:來自他鄉的溫暖

國家構建多方位多層次對口支援格局,除要求三級醫院採取“組團式”幫扶方式外,還按年度組織委屬委管醫院組建國家醫療隊,赴貧困地區開展爲期不少於30天的巡迴醫療工作。

中山一院援藏醫療隊員爲藏民送醫送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自2011年開始,每年組織醫療隊赴西藏自治區的林芝、那曲、山南、拉薩等地開展巡迴醫療工作。援藏醫療隊克服高原的嚴寒和缺氧,給藏族同胞送醫、送藥、送溫暖。

2016年以來,中山一院以駐點幫扶爲主,以遠程醫療爲輔,以“傳幫帶”爲重心,接力幫扶西藏自治區邊壩縣人民醫院,建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助力邊壩縣人民醫院實現跨越式發展。醫療援藏專家累計診治門診患者1萬餘人次、住院患者2800餘人次,開展骨科、剖宮產、全麻等示範或帶教手術300餘例,幫帶學員32人,舉辦業務培訓200餘場次,積極推廣適宜新技術19項,爲藏族羣衆、部隊官兵義診5000餘人次,捐贈藥品價值20餘萬元。幫扶專家還積極投入到醫院規章制度建立、醫護人員培訓、演練方案設計等工作,爲邊壩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級乙等醫院貢獻了“智慧火花”。同時,中山一院幫助邊壩縣人民醫院謀劃籌建“遠程醫療會診中心”,捐獻價值40萬元的遠程醫療設備。通過“遠程醫療會診中心”無縫連接,中山一院的多學科專家能及時對邊壩縣人民醫院遇到的疑難雜症進行會診和醫療指導,同時開展遠程教學培訓、遠程教育、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心電監護和遠程超聲等各種遠程醫學項目。

截至2019年底,國家衛生健康委已派出78支國家級醫療隊,專業醫務人員800餘名,對貧困縣醫院進行人員培訓、技術支援和管理指導,爲羣衆提供高水平醫療服務。爲持續提高縣醫院技術服務能力,2005年起,原衛生部會同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組織城市三級醫院派出專業人員支援部分縣級醫院,加強縣級醫院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2010年起,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實施“縣級醫院骨幹醫師培訓項目”,爲全國1700餘個項目縣每年各培訓4名骨幹醫師,有力提升了縣級醫院的整體服務能力。

醫療資源下沉,貧困縣醫院服務能力提升

爲動態掌握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效果,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全國啓用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醫院工作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加強對口幫扶工作精細化管理。五年來,在三級醫院對口幫扶下,貧困縣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連續3年對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開展第三方評估,根據2019年參與評估的802家貧困縣縣級醫院數據分析,獲得“優秀”的爲151家,“良好”爲200家。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的比例爲72.3%;143家達到60%以上推薦標準,較上年增加82家,提升7.8個百分點。此外,醫療質量不斷加強。 貧困縣入出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和病理臨牀診斷符合率逐年上升。貧困縣縣級醫院收治病種中位數已達到縣級醫院整體水平的90%。在開展神經外科、普外科複雜手術種類增加的同時,患者入出院和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均超過90%,與全國水平相當。

爲加速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動貧困縣縣級醫院信息化建設,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認證率達到57.1%,與縣級醫院整體水平基本相當,在開展評級的機構中達到三級及以上的佔51.5%。 832個貧困縣縣級醫院實現了遠程醫療網絡“全覆蓋”,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影像診斷、病理診斷的廣泛使用,讓羣衆在當地享受到了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