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爲劉禹錫在政治上不夠成熟,才導致捲入了各派的鬥爭中,最終落得被貶外地的下場,其實這話說得還是比較有道理。劉禹錫儘管很有才華,但是很顯然他的政治主張不太成熟,尤其是在太子問題上,他與當時的改革派左右搖擺,沒有及時站隊。等到皇太子李純繼位之後,改革派很快就失勢,劉禹錫等人自然成爲了打擊的對象,開啓了漫長的被貶生涯。

劉禹錫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做事風風火火,19歲時他去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由於文章寫得好,成爲了很多讀書人的偶像。當時他廣交各方好友,結識了一生的摯友柳宗元,還遇到了人生的伯樂王叔文。幾個年輕人志趣相投,開始致力於改革,唐順宗李誦繼位之後,啓用王叔文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只是可惜唐順宗有些軟弱無能,權利早已被人架空,於加身體差不久就駕崩了。這對於改革派來說,顯然失去了最後的支柱,使得改革無法進行下去。

李純繼位之後立馬打壓改革派,除了在當年太子問題上左右搖擺,沒有明確的表態之外,還有就是李純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討好當時的權貴,以此來打壓改革派人士。劉禹錫和王叔文等人,說到底還是不夠成熟,如果早一點做準備,幫當時的太子李純一把,或許後來的歷史會改寫,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

劉禹錫先是被貶到湖南(朗)州(常德市),在那裏生活了十年,後來又被貶到嶺南(連州市),接着分別是被貶貴州和四川等地,這些經歷成爲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他後期的作品偶爾也是感傷不已,譬如這首《視刀環歌》,寫得就很感人,當時詩人生活在異地他鄉,每天都在思念故鄉,所以在這首詩中,他道盡了思鄉之苦。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

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視刀環歌》屬於新樂府,與他的《更衣曲》一樣。那何爲視刀環歌呢?其實這裏面是有典故,出自於《漢書.李廣蘇建傳》,李陵被兵敗投降了匈奴,漢昭帝即位後想把李陵召回漢朝,於是派遣任立政等人,去與匈奴交涉。匈奴單于設酒招待大家坐下後,可是有機會於李陵交流,只好輕輕撫摸身邊的佩刀,以此來暗示李陵可以回到漢朝。所以後來視刀環歌表達了一種盼人早日之意。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無非就是希望可以早一點回到故鄉,以此來擺脫漂泊的生活。

整首詩有着一種淡淡的憂傷,對於劉禹錫來說,一輩子顛沛流離,過着極爲悲苦的生活,他想要回到故鄉,去過正常的生活,爲此在第一二句中可謂是感慨萬千,“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我常常恨自己語言表達粗淺,無法真正表達出意思來,畢竟我的學識有限,也不如人的情緒那麼豐富,只知道經常一個人悲傷。

第三四句更是緊扣主題,以此來突出那種思鄉之苦,還有感傷之懷,“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今天我們在這裏默默相對,彼此都理解心中的痛苦,也知道我思念遠方的故鄉,所以纔會用眼神傳達心中複雜的情感,這種眼神沒有人能夠懂,只有你和我才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知道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故鄉。

劉禹錫大部分的詩都是很有氣勢,讀來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在這首《視刀環歌》一詩中,他卻是流露出了一絲傷感,這也可能是由於人老了,還在外面漂泊的緣故,想到遠方的故鄉,想到當下的生活,其實劉禹錫比任何人都要更加痛苦,所以在這首詩中他更多的是直抒胸臆,以此來表達思鄉之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