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良藥驅魔病,醫德無私暖人心”從古至今醫生都被推崇在一個比較高的地位上,因爲他們救人性命,爲人民的生活趕走傷病,而作爲研發藥品的吳以嶺,在近年來他的連花清瘟膠囊也是被官方推薦的藥品,而他醫者善心也被許多人尊敬,如今他雖然已經百億身價,但是掛號費仍然只收8元。

一、誤打誤撞保康建

1949年,吳以嶺出生在一個河北中醫世家中,從小對醫就非常敏感,受家中環境影響從小吳以嶺就開始背藥方,對於草藥也是一眼辨別,十三歲的他就已經認識200多種中草藥,吳以嶺白天隨父親出門問診,晚上則挑燈夜戰,誦讀醫學典籍,對於醫術可謂是非常瞭解。

他在高中時期因爲大環境的原因無法繼續上學,於是他就在家中繼續學習和閱讀研究各種醫學類書籍,而我們經常提到的《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他早就已經爛熟於心,這時的他也開始在山上到處診病。

黃帝內經

熟讀醫書的吳以嶺,也成爲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赤腳醫生,他經常翻山越嶺,到周邊拜師學藝,11年間在鄉村間穿梭,久而久之,吳以嶺也成爲當地小有名氣的“小吳大夫”。

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他因爲生活的環境,讓他選擇了河北醫科大學中醫系,因爲從小對於藥物的瞭解,讓他只用了兩年時間,就修完大學四年的知識,爲了讓自己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到應用,隨後他又開始攻讀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與糖尿病專業的碩士。

在讀書時他看到魯迅先生的父親就死於中醫之手,所以筆下有一些對中醫的貶低和不遜,這讓他感覺自己使命重大,在學習上也絲毫不敢懈怠。

研究生畢業的吳以嶺被分配到河北省中醫院工作,因爲一次看病的經歷,讓吳以嶺受到了很大的啓發,當時他給一位身患冠心病的老人前來就診,他患冠心病已經20多年了,按照醫書上的慣例,吳以嶺開了幾服活血化瘀的藥方,但是幾個月之後還是不見好轉。

吳以嶺看着患者難受,自己更難受,活血化瘀本就是心血管疾病中治療的主流方法,但是吳以嶺經過研究發現治標不治本,吳以嶺便翻閱大量古代醫書,翻到清代名醫葉天士時,“瘀久病重可重用蟲類祛瘀搜剔”,吳以嶺打算改變方法,通過“蟲子”來打開突破口。

吳以嶺給病人開了四服含有全蠍的藥,但是對方因爲搞錯,把這些全都一次性服用,吳以嶺知道這個情況之後,也被嚇出一身冷汗,但是這次意外,並沒有導致患者有什麼不適,反而藥物的治療效果更好,這次誤打誤撞也讓吳以嶺深受啓發,他便在原有藥方的基礎上做了改進,成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處方,並命名爲“通心絡”。

因爲藥方中含有多種蟲類藥,也成爲其中老中醫對於這堆蟲子並不看好,“通心絡”的療法大獲成功,這讓吳以嶺有了將其產業化的打算,1989年,從香港過來一位富商,想對“通心絡”進行投資,但是富商卻又一個要求,就是科研成果必須註冊到美國,從小生在中國的吳以嶺自然是拒絕的。

1992年,43歲的吳以嶺也是辭掉了自己的工作,通過這幾年賺的錢,加上東拼西湊,租了幾間小平房,創辦了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爲了推廣通心絡吳以嶺自己掏錢做了300份膠囊免費給病人服用,患者嘗試用藥之後,感覺效果都非常不錯,並願意自己掏錢來買這種“好藥”,就這樣吳以嶺也引來一大批企業前來購買,吳以嶺的醫藥研究所不斷壯大起來。

吳以嶺從小出生在醫藥世家,這培養出他對醫藥的敏感,正是因爲那次經歷,才改變了他的一生,在醫藥界,誰的藥物好,可謂就是贏得了市場,而且很難被動搖,所以吳以嶺的研究所能越來越好,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懸壺濟世白衣人

2003年,廣東開始出現許多不明發熱的患者,並且開始呈現迅速蔓延的狀態,學醫出身的吳以嶺開始意識到危險,他很快帶領團隊開始借鑑中醫古方,開始沒日沒夜的進行研究,最終研製出了連花清瘟的配方。

因爲情況緊急,連花清瘟膠囊很快就進入SARS的快速審批通道,但是到2004年才正式批准進入生產,當時“非典”的疫情已經結束,雖然這次藥物沒能趕上用處,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個“良藥”在非典之後不僅可以用作感冒藥發揮作用,在一些甲型H1N1、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療中都大展神采。

因爲療效好,通心絡的銷售變得十分火爆,而2009年,吳以嶺被當選爲中國工程院士,這個稱號,無疑給商品打了一份免費的廣告,雖然引起了一些爭議,但是吳以嶺也是受之無愧,到了2010年的時候,“通心絡”單一個品種就營收9.2個億。

而第二年,以嶺藥業就在深圳市的中小板成功上市,企業一上市就獲得了無數股民的青睞,而吳以嶺也隨着企業上市,市值不斷增加,自己也水漲船高,吳以嶺佔有以嶺藥業集團的14400萬股,如果按照當時的發行價來計算,這部分市值已經達到了49.76億,而吳以嶺也成爲了國內院士首富。

雖然身價有很大的變化,吳以嶺卻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無論別人怎麼說,也只是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自己不久之後也將一部分股份轉讓給家人,也把總經理的位置讓給了兒子跟女兒,自己選擇當初最開始的夢想,而吳以嶺則是自己專心搞研究,雖然身價上億,但是吳以嶺堅持每週二出診,掛號費也只要8元。

這位醫者仁心的企業家,造福了無數箇中國百姓免於疾病的困擾,因爲自己的藥物,療效受到了世人的認可,讓自己才能獲得如此多的財富,但是儘管身價過億,自己仍然不忘自己的身份,爲病人看病治療,他的行爲更是引起無數人尊敬。

三、囊中粒劑值千金

兒子吳相君接手後,開始用大數據整理、歸納、分析中醫界衆多院士和中醫大師的經驗,從中摸索出規律,並加以利用,爲企業中醫藥人才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吳相君還是全國人大代表,他更是對中藥材的質量嚴格把控,保障藥品的安全、有效、可控。 女兒吳瑞也是扛起父親的重擔,開始對市場進行維護,十分重視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自己也在市場運營機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身價不菲的吳以嶺一直專心研究藥物,在研究當中,依然把中藥研究放在第一位,雖然在幾年前,以嶺藥業的高管頻繁變動,讓曾經增長的業績開始低迷下來,但是隨着吳以嶺的“神藥”不斷問世,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在市場上一直擁有極強的競爭力。

隨着新的疫情來臨,吳以嶺的連花清瘟膠囊,在衆多醫藥團隊的實驗下,顯示出連花清瘟膠囊有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科研團隊對於病人臨牀研究,連花清瘟膠囊膠囊治療組康復率最高,一下就成爲“抗疫明星藥”此消息一出,就引發了世人的關注。衆多好消息的加持,讓以嶺藥業的股價一飛沖天,作爲以嶺藥業的創始人,吳以嶺的身價自然也水漲船高。

因爲疫情的原因,吳以嶺的連花清瘟膠囊,在這次抗疫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造福了整個世界,隨着市場的需要,吳以嶺的身價上漲是必定的事情,而吳以嶺在學者、醫者、商人這三個身份間來回穿梭,但是在他自己看來“我就是一個大夫”這樣的品質十分的難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