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人們該躺在牀上好好休息了,但有些病卻喜歡在晚上“作怪”,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不少疾病的發生、變化,甚至惡化,都有明顯的時間特點。以下,北京崇文門中醫醫院爲大家介紹幾種,常在夜間加重或在睡夢中發作的疾病。

這些疾病很狡猾 愛在夜間“作妖”

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凸起的、紅色或與皮膚顏色一致的斑塊,其大小、形態不一,患者一般都伴有明顯的瘙癢、針刺或灼熱感。

蕁麻疹喜歡“摸黑作案”,集中在晚上7點~11點。這一時段,人體分泌糖皮質激素相對較少,對變態反應的抑制作用降低,於是引發蕁麻疹。另外,還可能與人們回到家中,注意力集中到皮疹上,越抓越癢有關。

建議:儘量控制或躲開灰塵、動物皮屑、塵蟎、冷熱刺激、霧霾等過敏原,注意室內外衛生,勤通風。

慢性蕁麻疹患者應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並適當延長服藥時間,不能症狀一緩解就停。還要根據發作時間,選合理時間用藥,比如,下午服藥利於血藥濃度在晚上的發病高峯達到峯值,有助控制病情發作。

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患者大都突發不適,表現爲右上腹絞痛,並漸漸放射至右肩背疼痛,且伴發低熱。

集中在晚上8點~10點發作,之所以會在這一時段發病,往往和晚餐喫得過於油膩有關。半數急性膽囊炎病人患有膽囊結石,當飲食定時定量、比較清淡時,人即使患有膽囊結石,膽汁也會正常分泌和輸送。

可一旦喫太多肥肉等油膩食物,或喫得太撐,便會刺激膽囊大量分泌膽汁,並向外排出,此時,膽囊中的結石就可能被推至膽囊頸部,或嵌頓至膽囊管內,甚至掉入膽總管,導致絞痛和感染,引起急性膽囊炎。

建議:膽囊怕是你不好好喫飯,一定要按時喫早餐。經常不喫早餐,膽囊早上不用排膽汁,會使膽酸含量減少,膽汁濃縮,加大結石形成的可能。

查出膽囊結石的人,飲食上儘量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以清淡爲主,嚴格控制脂肪、膽固醇的攝入,肥肉、油炸食品要少喫;尤其注意晚餐別喫得太晚、太豐盛。

痛風

夜間睡眠時間長,水量攝入少,稀釋作用減弱,相對來說,尿酸水平升高。另外人們在睡眠的時候,新陳代謝相對比較低,身體的體溫也下降到一天當中最低的時候。因爲體溫的下降會使尿酸鹽的濃度過低,更容易發生沉澱,給痛風發作提供了可乘之機。

建議:多飲水,保證每日尿量不少於2000ml,尤其是睡前一定要喝點水。

晚餐少喫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豆類等食物。

心肌梗死

多數心臟病發作於凌晨4點左右,這可能與夜間血小板濃度增加,導致血栓增多有關。心臟病患者多爲中老年人,他們往往習慣早起,起牀時間一般在凌晨4點~6點之間。

當人體從睡眠狀態轉到清醒狀態時,交感神經變得興奮,導致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大。由於人體具備自我調節機制,此時血壓也會出現短時間內迅速增高,形成全天血壓的第一個高峯,加重心腦血管負荷。再加上,整晚水分流失,血黏稠度較高,種種因素增加了心梗和卒中的風險。

建議:早上不要一下就爬起牀,可以先在牀上坐5分鐘再慢慢下牀,清晨還可以喝200毫升左右白開水,晨練要輕柔緩慢。

心梗常發生在需要突然發力的時刻,如廁、搬東西、回頭時,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過大,尤其在早上。

哮喘

接觸過敏原是哮喘發作的主要原因,一般在接觸過敏原6到8小時纔出現哮喘發作,因此,夜間哮喘發作也可能是由白天接觸過敏原造成。

對於兒童來說,白天的劇烈運動和勞累,也是引起夜間哮喘發作的誘因之一。

同時,從生理節律來看,白天肺功能相對較強,夜間相對較弱,夜間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也會減少,這也是導致哮喘在夜間發作的因素。

導致哮喘夜間高發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和白天相比,迷走神經在這一時段更興奮。

(2)此時人體對腎上腺素的敏感性相對較高,易引起支氣管變窄,從而誘發哮喘。

(3)牀上容易堆積灰塵和蟎蟲,如沒及時清潔,可能誘發過敏體質哮喘患者發作。

建議:應注意保持臥室清潔、溼度適宜、空氣清新,避免在室內養花草及寵物,被枕和牀單要多暴曬,儘可能去除過敏原。

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營養,多選擇高維生素、低糖食物。

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把握好晚上的黃金養生時間,改掉不良的習慣,這樣身體沒有麻煩來擾,自然會更加健康。

注: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無法聯繫到版權持有者。如有侵權,請與後臺聯繫,作刪除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