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柳葉刀》發佈的全球飲食領域的首個大規模重磅研究發現,全球範圍內每年造成上千萬人死亡的錯誤飲食習慣,並不是糖和油脂喫太多,而是不良的飲食結構,包括少雜糧飲食、高鈉飲食和少水果飲食。

其中高鈉是最被詬病的首要原因,而水果和雜糧的攝入也都沒有達到世界及格線水平。我們常說的不良飲食因素如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反式脂肪等原因反而排在後面,甚至比日韓還要低一些。

各種膳食因素導致的死亡人數排名

高鈉飲食壞處多,可導致多種疾病

1、高血壓。高鈉飲食有升高血壓的危害。

2、肝腎疾病。鈉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喫鹽過多增加肝腎代謝負擔。

3、心血管疾病。會導致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或出血。

4、肥胖。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發現,高鈉飲食易引發肥胖症,每額外增加1克食鹽量,患肥胖症風險增加25%。而且,喫得鹹更下飯,勢必導致體重超標。

5、鈣流失。鈉的攝入量與尿鈣排出量有很大關係,食鹽主要成分是鈉,人體排泄出的鈉越多,損耗的鈣就越多,長此以往容易鈣流失,進而出現骨質疏鬆。

6、傷胃。胃部疾病與不良飲食關係密切,高鈉食物會損傷胃黏膜,引發胃炎或胃潰瘍。尤其是醃製類食品或加工食物含鹽更多,而且其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易誘發胃癌。

7、傷腦。美國研究發現,日常飲食中的鹽太多,會加速認知能力退化,導致記憶力下降。

鈉的化學符號是Na,鹽(氯化鈉)是NaCl,看似不同,食物上的意義其實是一樣的。但鹽並非都以鈉的形式呈現,像氯化鉀喫起來也是鹹鹹的。然而爲何大家會比較注意鹽,因爲很多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都與高鈉有密切的關係。

這十大隱形高鈉食物不得不防

麪條:面製品爲了要讓口感Q彈,多會需要添加鹽,特別是越細的麪條,添加的鹽巴越多。乾麪條每100公克就有569毫克的鈉含量。

吐司、麪包:市面上有些切片面包含鈉量超過500mg/100g,如果按照1克鹽含392毫克鈉換算,那麼一袋350克的切片面包含鹽量就高達4克左右。特別是抹上乳酪、鹹味黃油或其它調味品後,鈉含量會更高。

運動飲料:運動時會流失體內的鈉,因此運動飲料會添加鈉作爲補充,雖然喝起來甜甜的,但每100毫升約有41毫克的鈉,每瓶運動飲料大約是600毫升,等於喝下246毫克的鈉。

蔬果汁:爲了增加風味,部分業者會添加鈉,提升口感,每瓶600毫升的蔬果汁約有160毫克左右的鈉。

酸梅湯、楊桃汁:酸梅、楊桃在製成飲品時,會使用兩種成分的醃漬物,本來就會添加鹽分,以楊桃汁爲例,每100毫升就有149毫克的鈉,若是購買一般手搖飲料店的楊桃汁,喝下一杯500毫升的楊桃汁,等於喝下745毫克的鈉。

巧克力飲品:市售牛奶巧克力會添加鈉增加風味,曾有報道顯示,熱可可的鈉含量比洋芋片還高,若以100公克的牛奶巧克力來看,含有101毫克的鈉。

火鍋湯底:火鍋中添加海鮮,會讓湯頭更顯美味,這時若額外再添加鹽分,肯定會讓鈉含量破錶。尚未添加鹽巴前,光是添加海鮮的湯頭,每100毫升就可能含有500多毫克的鈉。

麥片:市售許多麥片是沖泡式,只要加熱水就可以直接食用,這類型的麥片鈉含量往往高得嚇人,每100公克大約有313毫克的鈉。

果凍:果凍喫起來甜滋滋,實際也是有添加鹽巴,每100公克大約有30毫克的鈉,每1顆果凍大約是30毫克的鈉,若是不小心喫太多,都可能超過每日標準。

餅乾:部分夾心餅乾嚐起來也是甜的,但是夾的餡料往往藏匿危機,以草莓夾心餅乾爲例,每100公克,大約有303毫克的鈉。

蜜餞:果蔬蜜餞,大多是甜味口感,很多人都誤以爲只有糖分,但千萬別被你品嚐到的口感“誤導”了。下次食用前或是購買前不妨先看一下配料表,其鈉含量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小貼士:

判斷食品的含鹽量可見食品外包裝,上面都標明鹽或鈉的含量,只要通過以下這個公式,就能知道食物的含鹽量:包裝上鈉含量×2.5=鹽含量

那麼,爲了現在及未來的健康,我們應該如何調整飲食結構呢?

首先,減少外賣和外食的次數。必須外食時選擇側重健康飲食的賣家,搭配小菜由鹹菜改爲水果。

其次,居家做菜時控制食鹽的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年人每日攝入鹽少於6克,市面上的鹽勺,一勺大約有2克,每人每天就是3勺鹽。如果做菜過程中還放了醬油、味素等含鈉調料,就應對應減少用鹽。如果當日有一餐是外食,剩下的居家飲食也應對應減少用鹽量。對於不適應清淡口味的人羣,可以用天然的調味品如香菇、香菜、白糖、醋等提味,也可以增加即食瓜果的比例,利用食物自有的口感,來緩衝清淡飲食的不適感。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體力勞動者、長時間處於烈日下、出汗較多者,因爲鈉鹽流失較多,反而要適當增加食鹽的攝入,以免低鈉引發周身無力,嚴重者出現昏迷等情況。

第三,增加每日水果的攝入量,選擇應季水果。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日應攝入水果200-400克。大概是每天一個蘋果配一個橙子或香蕉的量。水果顏色越多,營養成分越豐富,普遍認爲顏色越深的水果對身體的好處越多。建議每天喫兩種及以上的水果,還要經常更換水果種類。獨居者和懶人還可以選購高口碑店家用原味酸奶製作的水果撈,種類豐富,簡單方便。

最後,多喫雜糧,少喫精米麪。雜糧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於改善便祕、腹瀉等胃腸問題,還能延緩心腦血管的衰老速度,降低血壓。中國膳食指南推薦,每天攝入全穀類及雜豆類50-150克。可以選擇多種製作方式,如熬粥、磨粉製成麪食與糕點、與大米搭配做成雜糧飯等。

正確飲食、規律作息、鍛鍊身體,是促進健康的三大法寶。人的口味習慣形成後很難改變。飲食結構的調整,需要意識上的改變來引導行爲的修正。願此文能給廣大讀者帶來不一樣的認識,一起在健康中國的路上結伴前行。

相關文章